網路上的互動固然是一種新奇、多樣且活潑的新興互動方式,對於初涉獵的上網者,實在有必要了解它的限制,以及該抱持何種態度面對,以免從中得到樂趣,卻也不知不覺中遭受無情的傷害。
網路上最常見的二種限制
l 互動的流暢性:兩個剛上線的網友相遇後,他們能不能持續互動,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流暢性。影響流暢性的兩個原因多是網路傳輸的延遲(lag),或網路使用者的打字速度。
l 匿名色彩所衍生的不負責行為:網路上匿名雖然提供上網者的許多方便,但同時也會造成很多不被預期的行為,包括過度的惡言惡語、污蔑的字句、散播不實的言論、冒用別人的暱稱或帳號等。網路上比現實生活更容易蓄意冒犯他人,皆因匿名性使人不必負那麼大的責任。
由於網路互動有上述的限制,我們究竟該抱持什麼態度面對它?以下是筆者根據個人的網路互動經驗提出一些建議:
u 保持彈性並容許不確定性:網路是一個多樣、多變的世界,常常只要隔一段時間沒有上網,就會發現原來的聊天室或討論區的互動生態變了。此時,應該保持開放、接納、不預設立場,避免因打不進別人的互動中,而覺得自己遭受排斥。
u 避免太多幻想色彩:很多初上網的年輕男女常常會被網路互動的神秘色彩所吸引,開始對與自己的異性網友形成許多不切實際的幻想。這是相當危險的,很容易衍生不必要的困擾。應該避免太多想像,而且互動前先以交朋友的心態出發,若要涉及感情也該在互動一段時間後,轉為面對面互動時較適合。
u 拉長互動時間以辨虛實:雖說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在網路上是絕不可無的。因為別人可能用假名、假身分跟你互動,為了避免互動中被騙,最好的方法是拉長兩人的互動時間,不要在互動一、兩次便就做出足以影響自己的生活的決定,例如二人單獨出遊或托對方完成某些事。
u 遵守網路禮儀並相互尊重:隨著網路互動的生活化,大家漸漸意識到網路互動固然相當自由,但若完全沒有規範,事實上會帶來更大的不自由,因此愈來愈多人重視「網路禮儀」,包括不隨便探人私穩、尊重彼此有決定是否有繼續來往的權利、不說髒話、不散播謠言等約定俗成的規則。
網路互動確實與面對面互動有許多不同之處,但筆者認為很多在面對面互動中使用的原理或原則均可以應用到網路互動之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貴在真實和誠懇,我想這樣的精神到那兒皆如此的――網路上的互動也同樣美好和安全的。
本文引用自:
網路人際互動的特性
《E世代心理學》,桂冠圖書,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主編
本文作者:黃雯蘭
不合網路交往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