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人海外遇事自身有責
最近一段日子,在海外打工的中國公民似乎諸事不順,先是29名中國工人在蘇丹被反政府組織武裝劫持,後又有25名中國打工仔在埃及遭扣。雖然兩宗綁架事件最後都以工人獲救告一段落,但事件卻暴露了近年中國海外公民的安全軟肋。
近年來,隨着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走出去」,越來越多內地工人被派往異國他鄉工作,而隨之而來的是安全風險的增多。在過去幾年中,至少在11個國家的中國工人曾遭綁架或殺害。有內地學者曾做過研究,發現高達12%的受訪「華商」曾在海外遇到意外或者風險經歷。中國公民在海外安全已是一個現實的緊迫問題。
公民無視外交部安全網站
中國公民在海外風險的增加,無疑是中國大國崛起的一個必然之路。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需要國內企業大規模「走出去」,不斷擴展對外經濟合作,結果大批中國公民出國打工,發生安全事件的機率和數量也自然會大大增加。尤其是近年全球金融危機,更加劇了中國海外公民的人身與財產安全風險。
不過,中國海外公民安全風險的增大,從某種程度上說並不是不可避免的。從2004年起,中國外交部先後成立了涉外安全事務司和中國領事保護中心,專門從事中國公民海外安全工作。外交部和駐外使領館網站也經常發布海外安全警示等資訊,提醒中國公民。但經過數年努力,中國公民的海外安全意識仍是十分淡薄的。曾有一個調查,問在海外的中國公民出國前有沒有上過外交部網站,了解海外安全動態,竟然有高達75%的受訪者回答不知道有這網站,或者知道但沒上過。
參考西方發風險評估報告
由此可見,如何提高中國公民海外安全意識已是北京的當務之急。政治性風險儘管不是個人意志可以控制的,但也不是沒有規律可循。中國公民要避免受到恐怖活動傷害,就要盡量不去恐怖事件多發生的國家和地區打工,這是個人可以控制和做到的。北京政府或許應該學習西方,根據國際通行風險評級標準,進行主權國家信用和等級評估活動,每年發表國家信用風險評估報告,提出不同地區國家的風險指數,為在該地區進行商貿活動的中國公司或公民提供風險評估報告。
http://www.hkdailynews.com.hk/world.php?id=209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