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環境研究機構「世界觀察研究所」上周發表報告指出,瓶裝水這種全球增長最快速的飲料,有?昂貴的環境成本,不但造成塑膠空瓶氾濫,也對天然泉水枯竭造成壓力。 世界觀察研究所環境專家指出,許多已開發國家的民眾為了安全、口感甚至凸顯社會地位而購買瓶裝水,但是世界上有超過10億窮人卻連乾淨的飲用水都無法獲得。 為華盛頓世界觀察研究所(Worldwatch Institute) 撰寫這份報告的李玲(譯音)說,就環境成本和經濟層面來說,瓶裝水真的很昂貴。而且在發達國家,瓶裝水的檢驗標準,可能比普通自來水還低。 石油消耗量達數百萬噸 根據該報告,瓶裝水對環境的衝擊可溯及源頭,因為當「過度汲水」做瓶裝水時,一些地方的溪流和地下水層就會逐漸枯竭。 除了為製造、裝瓶、包裝、儲存和運送瓶裝水所耗費的能源外,製造瓶裝水容器所需的數百萬噸從石油製造的塑料,也帶來很大的環境負擔。 印度消耗瓶裝水7年升3倍 大多數瓶裝水的塑膠瓶用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製造,回收再利用時消耗較少能源,且在燃燒時不會釋放氯。但報告指出,PET的回收再利用率下降:美國在2005年的PET塑膠瓶再利用率僅為23.1%,較10年前的39.7%下降。 全世界瓶裝水的消費從97年到05年間增長超過一倍,而美國是最大消費國。該報告發現,美國人在05年喝掉將近286億公升瓶裝水。在印度,同期的消耗量亦增長近3倍,中國也在2000到05年間增長逾一倍。墨西哥、巴西、意大利、德國、法國、印尼和西班牙的消耗量都位列前10名。 (都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