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康熙皇帝不可能成為基督徒修公爵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既康熙皇帝曾有詩云求十字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兩番雞; 五千鞭打寸膚裂,六尺懸垂二盜齊。 慘動八埃驚九品,七言一畢萬靈唏。

從這首詩來看康熙對天主教教義有較深的瞭解。恕我這個人太刻薄,我想說的是即使到了今天仍有很多識文認字的教友達不到康熙的宗教素養。說不全詩中的四衙、三背、兩番、五千、七言、二盜的哪些出自聖經及其出處,又能說出有哪一個是來自聖傳。 康熙皇帝還在另一首詩中寫到: 天門久為初人開,福路全是聖子通。

我願接受神聖子,兒子名份得永生。 從這幾句詩來看,康熙皇帝對天主聖教也比較認同,很有聖召。這也給後世留下了不少的傳說。 聖祖皇帝終究沒有皈依天主,使後世之人唏噓不已。如果聖上他老人家領洗奉教,那可不僅是他一個人靈魂得救。他很有可能採用行政手段,動員全國的臣民領洗。

那將成為教會歷史上最壯觀的入教大典!上億人皈依,耶穌會、多明我會、方濟各會的有限幾個會士根本忙不過來,只能祝聖長江、黃河、淮河等河流之水,舉國人民再浸入河中,發上等痛悔而受洗赦罪。

②屆時,天主聖父會在中華大地倍受欽崇,天主聖言會在神州大地廣為傳誦,天主聖神會颶風般的從天而臨華夏大地!康熙皇帝也會成為東方的君士坦丁大帝。

可歷史容不得假設,這位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終究沒有領洗,而且在晚年一道飭令在以後不必西洋人在中國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割斷了清帝國與聖座的聯繫,開始了百年禁教 大多數學者認為是禮儀之爭使天朝的尊嚴受到西方教士的侮辱,中華民族固有思想基礎受到天主教教義的嚴重挑戰,以至於皇帝陛下龍顏大怒,下旨禁教。將未領有朝廷印票的傳教士驅逐出境,剝奪教堂、教產。這個案例也成為半個世紀以來,愛國會們論證自養、自傳、自選自聖的主要依據。

你們看看,宗教殖民主義者粗暴干涉我國內政,導致什麼樣的後果! 可敝人的愚見:即使當時教會當局對康熙忍氣吞聲、聽之任之。他也不可能把自己當成罪人,而遵守天主十誡、聖教四規和教會法典,成為一個最起碼的基督徒。這當然是我一家之言,還望與各位教友探討。 我認為阻礙康熙皇帝領洗奉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其一、天主聖言與集權制度的衝突;

其二、康熙皇帝本人的脾性。 一、中國二千年的中央集權專制,使皇帝高度神化,他已不可能在仿效耶穌謙抑自下我國自盤古開天地以來至辛亥革命,在國家機器中從沒有出現元老院、三級議會、制憲會議等機構,無論其多麼的虛偽。國家是在一個人控制之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君。統治者自稱天子。德侔天地者稱皇帝,天佑而子之,號稱天子。 秦始皇兼併六國之後,建立了中央集權政體,這種體制在以後的歷朝歷代不斷鞏固、加強,到了明、清時代,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皇帝儼然成了至高無上的神。

我們看看清朝後期中興名臣曾國藩給自己的弟弟們的私人書信:三月初六巳刻,奉上諭於初十日大考翰詹,餘心甚著急,緣寫作俱生,恐不能完卷。不圖十三日早,見等第單,餘名次二等第一,遂得仰荷天恩;賞擢不次,以翰林院侍講升用。格外之恩,非常之榮,將來何以報稱?惟有時時惶悚,思有補于萬一而已。

《曾國藩家書:致諸弟;喜述大考升官 曾國藩乃一代大儒,在清朝中央社會科學院的公務員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被任命為研究員(享受院士待遇)。他立刻想到的是(皇上的)格外之恩,非常之榮,絞盡腦汁考慮將來怎麼報答。 在另一封書信中,曾國藩寫到: 次日具折謝恩,蒙召見勤政殿天語垂問,共四十餘句。

《曾國藩家書:致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一個朝廷的二品大員,相當於現在的省部級領導,見到了皇帝,還如同今日瘋狂追星女楊麗娟見到劉德華那般興奮。

可見,整個國家的臣民都已成為皇帝一個人的附屬物,皇帝的權威無與倫比。 而清代的康、雍、乾年間,皇權政治又處於巔峰狀態。在曹雪芹先生的不朽名著《紅樓夢》中,記述了風藻宮尚書賈元春回家省親的恢宏場面。

再恕我嘴上無德,賈家大小姐僅僅是皇帝陛下的二而已。回家後,她的奶奶,一個一等公爵(榮國公)的遺孀、她的爸爸,著名知識份子、建設部司局長(工部員外郎),她的大伯、世襲公爵、將軍。(這些人)見了她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可見,當時的皇權是多麼至高無上。

我們試想一下,對一個已經高度神化的皇帝說:你們悔改吧因為天國臨近了。瑪4:17。讓他放棄天子的神聖光環,而公開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讓他和蟻民們稱兄道弟,並且給最小的兄弟一杯水。讓他至少每年一次走下高高在上的龍椅跪在司鐸面前承認自己的過犯,他會答應嗎? 主耶穌有訓導:<誰若不像小孩子一樣接受天主的國,決不能進去。路一個金口玉牙、一言九鼎的人會謙抑自下,把自己變成小孩子嗎?

絕不可能,他的權威是老虎摸不得。在康熙年間,共有11起文字獄,對膽敢挑戰皇帝權威的人絕不手軟。如翰林徐駿在詩作有清風不識字,何須亂翻書詩句。這本是徐駿在曬書時,見風刮翻書頁,即興而作。卻被認定清是滿清當局,不識字是指影射滿人沒文化;徐丟了腦袋滅了族。

再比如,康熙五十五年(年)印行的《康熙字典》,是奉旨編纂的,而且以康熙年號命名,足見政府之重視。可是有個書呆子叫王錫侯的,競敢批評《康熙字典》,說它收字太多,難以貫穿。他自己編刻了一部《字貫》,意是說,這本書可以用字義把零散的字貫穿起來,正好彌補了《康熙字典》不足。此案主犯的發落不說,還連累了兩江總督,因查辦不力受到降級的處分,江西的布政使(常務副省長)按察使(主管政法的副省長)受株連被革職治罪。其實,王錫侯寫《字貫》是想貢獻自己一得之見,想不到競落得這樣的下場。 我們想想,把面子看得比舉國人民腦袋還重要的皇帝陛下怎可能昭告天下,說朕是一個罪人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淮鹽荔枝米俐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