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踏入豬年,不少家庭忙於大掃除、辦年貨,除舊迎新。《明報》網站請來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蕭欣浩博士介紹由年廿三到年初七的傳統習俗,部分習俗雖然因時移世易未必再做,但適逢今日(28日)是年廿三,不妨先看看由今日到年廿九,傳統上有什麼習俗?
年廿三 祭灶
宜祭灶,即拜祭灶王爺(灶君)。灶王爺負責管理家中灶火,拜灶君是為了祈求家中不會發生火災,保佑家人平安。俗語有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即是男人不會拜月亮,女人不會拜灶君。據悉,灶君害怕女人,因而不喜歡女人祭祀他。
年廿四 開炸
宜開炸,即開油鍋,製作過年食品,例如油角、煎堆等。
年廿五 蒸糕
傳統習俗上,在這天大家都會蒸糕,準備新年糕點,例如年糕、芋頭糕等。
年廿八 洗邋遢
「年廿八洗邋遢」,這一天是大掃除的日子,把家中的雜物、污垢清理出去,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該習俗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時期,原意是為「驅疫鬼、祈安康」,因此,大家切莫在這天怠慢家居清潔!而更重要的是:「財不入污門!」【詳情:廚房大掃除、浴室大掃除】
年廿九 貼春聯
宜趁除夕夜前,貼上揮春、春聯。
過新年穿新衣,年三十吃團年飯!傳統過農曆新年,年三十晚、新正頭都有不少禁忌,經常聽到「賣懶,賣懶,賣到年三十晚!」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蕭欣浩博士趁今日(4日)是年三十,解釋賣懶的意思。 年三十 年夜飯、賣懶、壓歲錢 年三十食團年飯、在枕頭下放壓歲錢。賣懶究竟是什麼?賣懶是廣東的過年習俗,年三十拿着紅雞蛋,上香後把它吃掉,就完成賣懶,這風俗寓意在新年可以戒掉懶惰,變得勤奮。需注意的是,人們在年三十入夜前便要洗澡,並把衣服洗晾完成,不能濕著過年。 年初一 穿新衣、說好話、做好事 大年初一,大人小孩都要開開心心,穿新衣新鞋、說好話、做好事,為新一年討個好兆頭。這天不能洗澡、洗頭、洗衣物、打掃和倒垃圾,因為「洗」和「死」的諧音相近,不吉利,這樣也會把財運洗掉。 另外,初一小心不可打破東西!若打破便要用紅紙包起來,放置在神桌上默念「歲歲平安」的吉祥話語,靜待五日後再丟棄。出嫁女兒亦不能在初一、初四、初五回娘家。
資料提供: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蕭欣浩博士
編輯:陳翠美 cmchan@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