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于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咸于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山東省﹞ 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裏。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布鞋,鞋面上用毛筆劃上五種毒蟲。意思是借著屈原的墨蹟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陝西省﹞ 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病”。 ﹝甘肅省﹞ 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醃漬為飴。鎮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並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江蘇省﹞ 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儀征縣也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闔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高郵的端午較為特殊,有系百索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等習俗,孩子興掛“鴨蛋絡子”,就是挑好看的鴨蛋裝在彩線結成的絡子中,掛在胸前。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遊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字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于城東南角城樓下,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 ﹝浙江省﹞ 桐盧縣鄉塾之學童,端午節具禮于師長,稱之“衣絲”。醫家則於午時采藥,相傳此日天醫星臨空。 ﹝江西省﹞ 建昌府端午節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湖北省﹞ 黃岡市端午節巴河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宜昌縣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縣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于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嶽州府競渡以為禳災、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稱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舊俗,媳婦於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粽、扇子進獻公婆。建陽縣以五日為藥王曬藥囊日,人家皆於此日作醬。上杭縣端午用小艇縛蘆葦作龍形戲于水濱,稱為競渡。仙遊縣端午競渡後,獻紙於虎嘯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繼光於此溺兵。邵武府端午節前,婦女以絳紗為囊盛符。又以五色絨作方勝,聯以彩線,系於釵上。幼女則懸之於背,稱為“竇娘”。 ﹝廣東省﹞ 從化縣端午節正午以燒符水洗手眼後,潑灑於道,稱為“送災難”。新興縣端午,人家各從其鄰近廟宇鼓吹迎導神像出巡。巫師並以法水、貼符驅逐邪凡魅。石城縣端午,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 (海南省) 每逢端午,海南各處都會如中原一般舉辦龍舟競渡等活動。在如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古縣治城垣定安,五百年歷史的明成化古城門洞內,仍有兩個石階疊架著兩條鮮豔、修長、昂揚的龍舟。海島先人,端午時節,扛起龍舟,奔向大河,揮汗于南渡江中競渡……歷史就從一個個古色端午,時光交錯著流淌到了今朝。素有“椰鄉”之稱的文昌,是宋慶齡的祖居地,臨海傍河。自古以來,當地沿海沿河居民每逢端午,都會舉辦賽龍舟的活動,祈福求安。海南除了與內地相同的賽龍舟、吃粽子、掛菖蒲和艾草,還有一個海島百姓都熟知的內容,就是洗龍水和洗草藥澡。 (上海市) 上海舊城東北角,原有著名的攬勝之地丹鳳樓。丹鳳樓又名萬軍台,是端午節觀看競舟爭渡黃浦江的盛極一時的所在。 《上海縣竹枝詞》寫浦江龍舟競渡中有雲:“鼓角聲中煥彩游,浦江午日鬧龍舟;紅兒綠女沿灘看,看客多登丹鳳樓。”上海昔時浦江競渡所用的龍舟,大多是從南翔、黃渡等地借來的。抗戰以前,高昌廟附近的半淞園尚未荒蕪,每逢端午節時,龍舟在半淞園裏先賽上兩天,然後在到黃浦江上去作節日競渡。 6月中旬,楊梅成熟,上海周邊就有很多楊梅採摘勝地。今年余姚楊梅節、常熟楊梅節、慈溪楊梅節、蕭山杜家楊梅節、仙居楊梅節都恰逢端午,所以除了看上海世博之外,還可以利用端午小長假到上海周邊,親身體驗楊梅採摘的樂趣。
http://travel.sohu.com/20090518/n264030121.shtml
滿族的端午節 滿族過五月端五是為了忻福禳災。相傳很久以前,天帝派人下凡體察民情。 五月初五 ,天帝的使臣扮成賣油翁吆喝道: “一葫蘆二斤,二葫蘆三斤。”大家爭先搶購,只有一個老頭不僅不買,還告訴老翁賬算錯了。等油賣完,者翁尾隨那個不買油的老頭,說:“你是好人,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災,你在自己房檐上插上艾蒿,可以躲過瘟災。”老頭聽後就挨家挨戶告訴所有的人,家家插上艾蒿,瘟神無法降瘟災,人們都得救了。五月端五滿族講究房檐上插艾蒿以防病,還講究到郊外踏露水,據說用這天的露水洗臉、頭和服,可以避免生瘡癤、鬧眼病。水族端五節 水族有吃素的習俗。據傳水族的遠祖從江西遷到貴州三都地區,在此開荒種地,創家立業。某一年的秋後,遠祖的四個兒子來探望,遠祖上樓取肉款待他們時,不慎失足墜樓而身亡。自此以後,水族從端節的第一天開始,只准吃素,直至端節結束後才能吃葷。 納西族端午節 納西族每年 農曆五月初五 日清晨,家家要吃糖棗糯米飯,喝雄黃酒。門前插白篙、三根葛蒲及兩根大麥穗。長輩要給十五歲以下的孩子繞紮五色棉線,稱 “續命線”。男孩繞左腕,女孩繞右肮。續命線需戴一月的時間,等到 六月二十七日 火把節最後一天才解下燒掉。節日裏,集市上還擺設藥攤,出售各類名貴藥材。婦女們則繡織小香包、小錢包、布娃娃、扇套、筆套等手工藝品。傣族粽包節 傣族民間節日。流行於今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區。夏曆 五月初五 日舉行。節日裏,未婚青年男女身著盛裝,在村邊樹下圍成一圈唱情歌。然後,小夥子把粽包擲給自己所看中的姑娘,若姑娘也有意,就拾起粽包,雙雙到附近僻靜處談情說愛,至日落西天時才離去。 藏族采花節 藏族傳統節日。流行於甘肅與四川交界的博峪一帶。時在 農曆五月初五 ,節期兩天。也叫。女兒節。俗傳很久以前當地荒蕪一片,是一位蓮芝姑娘教會了人們種地,教會了人們采花治病。後來,蓮芝姑娘在 五月初五 上山采花時失足摔死。人們為了紀念她,就逐漸形成了采花節。采花節的主要活動是搶水、采花和祝福。節日的早晨,人們要搶泉水洗身、飲用,俗說這一天太陽未照的泉水洗浴可以得到吉祥、飲用可祛除疾病。接著,青年男女身著盛裝,帶上美味佳餚,到四十裏外的阿裏坎山上去采花。出發時,全村男女老幼歡歌送行,采花者則表達采花的決心和願望。到達采花坪,姑娘采花,小夥砍柴、支鍋、搭棚,傍晚開始歌舞,直到半夜方休。第二天返回村寨時,姑娘頭上插鮮花、戴花環,背滿筐鮮花草藥。到村口時,全村齊聚村頭,鳴槍致意,送酒送饃,祝賀采花青年歸來;采花姑娘則向各戶贈送禮物(蔥花稠香柏),並祝福。 彝族都陽節 彝族民間傳統節日。流行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及金沙江沿岸等地。時間在 農曆五月初五 日。傳說古時有一年天氣炎熱,彝族寨子裏病疫流行。人們驚恐萬分。江邊的漢族兄弟聽說後就把端午節采的菖蒲、艾葉和雄黃送上山,用藥給老人洗瘡,用雄黃酒給阿依擦身,不幾天,人們的病全好了。後來,彝族人備了厚禮下山感謝漢族兄弟。漢族人告訴他們說,端午節的草藥能治百病,還能邂邪。從此,彝族也過起了端午節。因為端午節又叫端陽節,彝語把 “端”念成了“都”,所以將端陽節叫做“都陽節”。節日這天,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菖蒲和艾葉,孩子們要用雄黃酒擦臉、青年男女還要包好粽子,帶上酒和培培肉,到風光秀麗的山間草坪,進行摔跤、跑馬、鬥牛、鬥羊、跳舞等娛樂活動。神仙坡節 彝族、仡佬族、漢族等民間節日。流行於貴州省納雍縣和水城一帶。時間在 農曆五月初五 日。傳說古代時,當地有一位叫木達的小販,他買賣公平,不欺不詐,而且有一副成人之美的好心腸。在小販差一天就一百歲的那一天,他通知周圍四十八個村寨的各族青年人到今天的神仙坡上集中,為青年人穿針引線物色對象。後來便乘白鶴慢慢升天而去。以後人們便把這個地方叫神仙坡。每年這一天,人們都集中到這裏來,紀念這位成仙的老人,並歌唱娛樂。後便形成神仙坡節。屆時, ‘各族青年男女從四面八方聚會納雍和水城交界地的神仙坡,舉行吹蘆笙、賽馬等娛樂活動。彝族楊梅會 彝族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省南澗彝族自治縣新民區一帶和峨山彝族自治縣高魯山一帶。時間在 農曆五月初五 日。傳說很久以前,有個道人路過高魯山一帶,在山路旁種下一片瓜,並在瓜地邊撤下一把細米。後來,瓜藤變成了山脈,瓜果變成了村寨,細米則變成了楊梅。這裏的人們便守著瓜地繁衍生息、世代相傳。到 農曆五月初五 楊梅熟透的時節,人們便聚會到山上,一邊採摘楊梅,一邊盡情歡樂,以表對那位道人的紀念。這一天,人們除採摘楊梅,小夥子和姑娘們還聚集到一起,進行對歌和跳蘆笙舞等娛樂活動。一些小夥子和姑娘通過對歌交往,往往結下百年之好。 普米族轉山會 普米族傳統節日。亦稱 “繞岩洞”。流行於今雲南寧蒗彝族自治縣普米人居住區。每年 農曆五月初五 日舉行。當地普米族群眾視獅子山為女神,且為最高保護神,認為她可主宰繁殖和生育,給人間以幸福與平安。是日,人們身著盛裝,攜帶食品,聚集在瀘沽河畔的獅子山下,唱歌跳舞,騎馬射擊。無論相識與否,人們都互相祝願。青年男女趁此機會談情說愛,結識情侶。婦女們祈禱山神,希望多子多孫。老人們還去山洞中燃燒樹枝,熏走鬼邪。所有前來趕會的人都要去瀑布洗澡,祈求四季平安,萬事如意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html/article/20 |
- Jun 16 Wed 2010 00:59
中國各省市和少數民族賀端午的情況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