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網
那一年,香港在世界的矚目下,回歸到了祖國的懷抱;也是那一年,一個名叫楚雨的寧波女孩,嫁給了一位叫陳立強的香港小夥子。
楚雨,寧波妹;陳立強,香港仔———這是記者所查訪到的香港回歸後在甬登記的首例涉港婚姻當事人。
時光流逝。10年過去了,那個當年剪著齊耳短髮、俏麗動人的楚雨過得怎麼樣?
1 港式婚禮讓我畢生難忘
打通楚雨深圳家裏的電話,記者發現她並不健談。但是說起自己在1997年舉行的婚禮,楚雨頓時“鮮活”了起來:“對中國人來說,1997年因為香港的回歸而意義非凡。對我來說,1997年的港式婚禮也讓我畢生難忘……”
楚雨是地地道道的寧波人,家住解放南路某社區,家裏有父母、姐姐和她4口人。1996年,大學畢業的楚雨到深圳一外貿公司做報關工作。當時她才23歲,剪著一頭齊耳短髮,活潑俏麗,楚楚動人,頗受周邊同事、朋友的矚目。
“花”落誰家呢?最後,是其貌不揚但耐心、細心的同齡香港仔陳立強俘獲了楚雨的芳心。陳立強經營著一家香港小超市。經過一年多的交往,兩人在1997年9月中旬登記結婚了,月末馬上在香港新界舉行了婚禮。
“我們婚宴開了二十多桌,我的娘家人也到香港參加了婚禮。港式婚禮很有特色,有很多當地風俗。惟一和寧波風俗有點像的是
表單的頂端
表單的底部
新娘跨火盆,表示從此順順溜溜。”楚雨介紹說。
香港人結婚確實非常隆重:楚雨那天穿的是正紅色的古典禮服,丈夫穿西裝;婚禮上要專門請表演隊來舞龍舞獅,敲鑼打鼓很是熱鬧;新郎新娘露天走路時,伴郎伴娘要在兩人頭上各打一把傘,前面還要有個大嫂提著一壺茶水往地上澆水開道,“具體為什麼我也不知道,但聽說所有的這一切都象徵著新人順順溜溜,取的是吉祥如意的意思。”
對那場港式婚禮念念不忘的,還有楚家二老。除了對當時的排場、風俗回味不已,二老連婚宴上的菜肴也記得很清楚。楚爸爸在10年後仍能清晰地記得:婚宴上的壓軸大菜是烤乳豬,而海鮮上了一盆又一盆,花樣、數目讓人數不清。
2 學會煲湯成了標準的香港媳婦
結婚後,楚雨和先生住在深圳,丈夫每天出入香港上班,倒也很方便。沒多久,楚雨發現自己和丈夫有很多地方需要磨合,“他受的是英式教育,我受的是中國式 教育,有時候對事情的看法存在分歧。”楚雨說,“不過我並不擔心,因為我想即使我嫁的是一個寧波人,也同樣會存在思想觀念上的區別,這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
生活習慣方面,兩人最大的差異是飲食習 慣。在香港長大的陳立強口味非常清淡,每餐必須要有煲的湯;但楚雨以前對湯的概念是“紫菜蛋湯”、“番茄蛋湯”等簡易湯,並不是燉兩三個鐘頭的廣式煲湯。 雖然認為煲湯“真的是一件麻煩事”,但基於“要抓住男人的心先抓住他的胃”的傳統說法,楚雨決定好好學做煲湯。剛開始時,丈夫對她煲的湯不置可否;一年多後,開始誇獎她做湯有一手了;後來,丈夫會很得意地請好朋友來家裏吃飯,飯桌上會著重推薦楚雨做的湯。
“我先生有一個朋友姓羅,他喝了 我煲的湯後朝我豎起大拇指,誇我已經成為標準的香港媳婦了,我聽了非常開心。”楚雨告訴記者,她的付出丈夫是看在眼裏的,對她也越來越體貼了———陳立強 原來家裏比較驕慣,家務活是從來不做的,但在妻子的言傳身教下,他開始學會了拖地、整理物品,後來有了小孩,也經常會換尿片、沖奶粉。
“對寧波、上海的先生而言,做家務不算什麼。但對一個香港男人來說,能做到這樣我已經很滿意了,我知道香港的很多家庭裏,家務活是菲傭或者女主人做的,男人家庭權威很重的,一般在家不做事情。”楚雨說。
3 今年將正式成為香港居民
今年對於楚雨來說是雙喜臨門———一喜是,9月末是她與丈夫結婚十周年,丈夫已經許諾會給她一個終身難忘的十年“慶典”;另一喜是,楚雨將在11月份拿到香港的身份證。
“拿到香港的身份證後,我就是香港居民了。儘管以前也隨時可去香港,但我在那裏最長只能呆三個月。以後,我就可以無時間限制地住在香港的家裏了。”楚雨的聲音裏透著喜悅。
說到對香港這個城市的印象,楚雨告訴記者,1996年第一次去香港時她就喜歡上了這個城市,覺得非常繁華,是個不折不扣的購物天堂;嫁給丈夫後,自己對 這“第二故鄉”的感情更深了,但一直覺得“第一故鄉”寧波發展得也很不錯。“我丈夫來過寧波很多次了,他也很喜歡寧波,喜歡吃寧波的龍蝦、湯圓,認為這個城市乾淨、漂亮,對天一廣場、溪口風景區更是讚不絕口。向周邊的朋友介紹時,他儼然是個‘寧波通’了,我特別驕傲。”
“當然,對我來說,丈夫溫柔體貼,1歲多的兒子健康可 愛,這才是女人最最幸福的事情。”走過10年婚姻歷程的她認為,只要懂得挖掘,平淡的生活裏有無窮的樂趣,“比如說我兒子學語言的事,我和丈夫都努力言傳 身教,比賽誰先把兒子教會。先生教他講廣東話,而我跟他講普通話。現在香港很多人在學說普通話,我兒子有著很好的語言環境,可不能浪費了。”
延伸閱讀甬港“愛情故事” 正發生深刻變化
如果是10多年前說起涉港婚姻,一些寧波老人可能會說一些反對的話:“香港的男人來找內地女子結婚,女子嫁過去很沒地位,會過得不如意,還不如找個寧波郎,會體貼老婆。”
香港回歸10年後,楚雨寧波家裏的左鄰右舍覺得涉港婚姻挺好的,一位鄰居說:“從楚雨老公的身上可以看到,來自香港的女婿對丈母娘、老丈人很孝順。我們只要看楚大媽的笑容就知道,她對香港的女婿非常滿意。”
“涉港婚姻現在應該說是漸入佳境。以前港男和甬女的搭配,經濟因素會是一個方面的追求,但現在港男和甬女在交流方面要更平等一些,這也是涉港婚姻的一個發展趨勢。”寧波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負責涉外婚姻工作的鄭穎虹女士說。
記者在寧波市民政局查閱涉港婚姻記錄時發現,婚配的甬女與港郎,其年齡越來越趨於同齡化。在10年前的涉港婚姻記錄裏,港郎的年齡比甬女大上5歲以上的占很大比率;但從近幾年的記錄來看,婚配的甬女與港郎年齡很相近,一般相差僅兩三歲,很多是同年的。
“年齡相近的人,共同話題就多些,而且容易溝通。再說,香港和寧波兩地的人又都很勤勞務實,性格很合得來。像我和阿雨就是越處越投機。”這是陳立強先生的由衷之言。
記者手記感謝所有的熱心人
要尋找10年前嫁到香港去的寧波人,難度顯然非常大。記者先是想辦法找來了一些名單,遺憾的是只有涉港婚姻當事人的名字、出生年月及結婚登記日期;接下來就是憑名字、出生年月去查其戶籍地址,可惜寧波女孩一旦嫁到香港,絕大多數將戶口遷走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次又一次給自己打氣,鍥而不捨的結果,終 於找到了 楚雨。
這裏,要感謝寧波市地名辦的熱心人、感謝楚雨所在的社區居委會,正是有了你們的幫助,記者才能找到楚家,找到這個“寧波妹、香港仔的愛情故事”。
再辛苦,也值得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2日 14:58 《現代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