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4日(星期五)阿里山行程尾聲、奮起湖至2014年10月25日(星期六)台南七股搭船生態之旅
《甲》行程介紹:
2014年10月24日(星期五)
約10:00 離開阿里山賓館,前往奮起湖。
12:50 抵達奮起湖大飯店享用日式便當。
14:00 觀賞火車站博物館及火車站周遭環境
16:00左右 參觀及選購茶館及選購茶葉。
17:00 啟程前往嘉義關子嶺统茂溫泉會館。
18:00許 晚飯於賓館餐廳。
《乙》景點介紹:
奮起湖,阿里山森林鐵路的中繼站,被譽為南台灣的九份。早年以老街、便當和四方竹聞名。這座海拔1405公尺的山城,屬於嘉義縣竹崎鄉中和村。「湖」為閩南語中低窪地之意,當地實際上並無湖泊。因東、西、北三面環山,地勢低窪,中間低平,形如畚箕,雲霧環擁如湖,故而舊稱畚箕湖,後因名不雅,而改為「奮起湖」,畚奮同音、箕改起則用意奮發圖強。
奮起湖車站若從森林鐵路的登山路段竹崎站算起,恰好為山地路段的中點。因為車站周邊佔地面積廣大,除了是鐵道沿線最大的車站外,也是全線唯一擁有雙月台的大站。早期森林鐵路客貨運列車在此上下山交會,因為蒸汽火車行駛速度緩慢,從嘉義到阿里山一趟路程往往需要七八個鐘頭,因為旅程遙遠,用餐的問題往往變得非常棘手。當時的工人從嘉義北門出發時,因為午餐的需要,便會自行攜帶便當。但當如夏日般酷熱時,清晨帶出的便當到了中午往往都有點發酸、發臭。因此當地的民眾在聽到了類似的心聲後,便開始做起了便當的生意,讓這群辛苦工作的人們,在中午時刻也能享用一頓新鮮、豐富的午餐。因此,這附近的鐵路便當就這樣慢慢的蓬勃發展了起來。其中的奮起湖便當,早期是位於車站旁的「登山食堂」舊址,在發跡後才漸漸演變到現在的位置及規模。且奮起湖便當在與7-11聯合推出了便當後,更是聲名大噪,成為許多人來到奮起湖必嚐的鐵路美食之一。
奮起湖的房舍依山坡而建,最早發展的老街是從文物陳列館一帶開始,也就是俗稱的「下腳店仔」。早年沒有街名,當地人僅以「街仔」稱之,是奮起湖商家最早聚集的地方。在阿里山公路、鐵路未開闢前,這兒即已略具雛形,可說是條百年老街。後來火車站附近的商家逐漸發展,火車站下方有一條500公尺左右的老街,街中的店家販賣特產,例如當地的便當、豆腐和糕餅等美食,總是吸引不少遊客購買。由於旅遊興盛,這條台灣海拔最高的老街也成為許多人旅遊阿里山必訪的地點。
《丙》感想及見聞:
在阿里山賓館享用了豐富的早餐後,我團“兵分兩車”前往山腳,由於搬運行李需時,所以約十一時才正式離開阿里山。當時山上的溫度為15度,比平地涼快得多。沿著山路有許多古舊的房屋,把台灣的高山上的人文景觀塗上懷舊色彩。此時也是旅遊車“山頂”團友高歌多曲的時候,而我和西哥哥繼續一邊休息和欣賞風景,一邊談話交流旅遊心得。當年我的舅父和舅母的渡蜜月地點便是台灣,他們還在阿里山穿著高山族的民族服裝。
是日陽光普照,典型的深秋時分的華南天氣,非常適合旅遊。之後開始小睡,因為昨晚凌晨觀賞日出雖精彩,但頗累,宜小休。
睡醒後,到了奮起湖,建築一如九份的日式建築,難怪這裡有南九份之稱。
到了12、1時,正好是午飯時間,是時候祭五臟廟了。位於嘉義縣竹崎鄉中和村178-1號的奮起湖大飯店(電話:(05)2561888),門面設計古典,和九份的屋宇風格一致。
分組坐下後,飯店職員馬上分發便當。便當用圓鐵盒盛裝,盒子雖小,然而五臟俱全,有:菜心、醃菜、鹵蛋、豬扒和一塊大雞柳,客人如有需要,可到飯桶處添飯,但不可加餸。吃圍餐吃多了,團友各自拿著圓鐵盒,各自享受這小小的世界。這家飯店可能深受日寇文化的洗禮,張貼日治時期的日本管治有序的照片。我們當然不以為然啦!
由於事先沒有知會集合時間,加上送菜豐富,而且午膳後,還要走全日,便添了少許飯。誰知甫坐下,那些團友已大部分動身離座。有人對此有微言,向西哥哥投訴我慢。不過西哥哥還是很明白事理,因為導遊江氏真的沒有明確告訴集合時間,一些團友包括我在內當然以為導遊認為團友可以在飯店內逗留一偕兒。雖然江氏在介紹自然景觀尤其植物方面和照顧團友表現良好,然而在奮起湖大飯店的安排卻是令人頗為失望,因為除了引起團友之間傷和氣外,後來發現即使早到的團友也只是在山上的火車站呆著乾等,並非趕時間到下一個景點,根本不應該如此不妥當。
冷靜了一會,在奮起湖依山而建的市集逛逛,它的城市一如九份,主要售賣食品。食品當中,又以混蛋較為惹人注目,因為它有著平凡的白色外殼,但卻是三種口味的蛋:皮蛋、鹹蛋和茶葉蛋集於一身;此外,也有蠔豆和無骨鳳爪,製作精美新鮮,更重要的是清潔衛生,這是台灣值得嘉許和驕傲的地方,大陸一定做不到,甚至給假貨或添加了莫名其妙的化學成份,嚴重影響食家的健康。大陸無論自然風光,或是歷史名勝樣樣齊全,可是人文方面,卻強差人意。到處骯髒不在話下,假食物甚至黑心食物,也到處偷呃拐騙,完全不會給人安全感。
之後我們到了火車站。原來在此站火車到我們昨晚住的地方要花數小時,因為這條路線的只是觀光性質,並非用以正式交通運輸。 後來,一位相信是搞氣氛的角色的站長,跟旅客說笑和拍照,很幽默,把火車站搞成一個開心快活站。
後參觀火車站博物館,館內充滿著各式各樣的火車資料,例如有一幀火車頭的橫切面圖,詳盡解釋火車頭的內部結構,和介紹火車的歷史。參觀完畢觀賞植物後前往台南。
睡醒後,已抵達台南。發現台南到處皆是壅缸雞,是該市的地道美食。
「土窯雞」(又名甕窯雞,或甕缸雞)是以傳統的製作方法,在早上五點時就開始做加熱燒火的工作,並把窯土加熱,於加熱一個小時之後再把調理且封裝好的土雞埋入加熱完成的熱土當中。(製法有點像大陸的泥煨雞)
「土窯雞」看起來像恐龍蛋一粒一例排好,悶上五個半小時之後,香噴噴的土窯雞才算大功告成。可惜今次行程無緣一嘗。
統茂的設施一般,最不濟還是客房裡的廁所,很黑暗,但勝在店內有溫泉設備,可供旅客消除疲勞。
有一段小插曲:和西哥哥齟齬,他和其他團友乘電梯,我則提著重甸甸的行李箱準備上樓時,一對相信是情侶的台灣人,男的主動幫助我提行李箱,我連番道謝,他熱誠有禮地說不用謝,他們要盡地主之誼,非常客氣。反觀對面海的大陸,一般人對於旅客的查詢均處之冷漠,甚至兇惡的態度,真的非常不以為然。當然大陸人也有好的,但整體而言,待客水平仍然是低的。至於希臘、土耳其和澳大利亞,地方典雅整潔不在話下,而且同樣很主動協助旅遊,態度友善。
晚上在住宿的酒店共晉晚餐,內容非常豐富,有:精美涼拌(蟹柳、螺和酸菜)、素翅和梅菜扣肉等佳餚,更好的是眾人有說有笑,氣氛熱鬧。
晚餐後,眾人先行上房沖洗及休息,約一小時多便泡溫泉。溫泉分為開放和關閉式兩種,前者是開放給男女老幼,一定要穿泳裝;後者只設同性別的室內大池,一定要裸體。阿昭慷慨地讓出泳褲予西哥哥,於是我們浸泡每一個池。
台灣的清潔衛生一向搞得極之出色,所以我很放心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