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一絕】宋朝: 蘇東坡 (英文翻譯:Paul Tang)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Four seasons are similar to Spring as under the Mount Luofu,
loguat and waxberry are gradually green.
If I can eat 300 lychees, I don't mind to be the native of Lingnan.
[1]羅浮山:在廣東博羅、增城、龍門三縣交界處,長達百餘公里,峰巒四百多,風景秀麗,為嶺南名山。
[2]盧橘:橘的一種,因其色黑,故名(盧:黑色)。但在東坡詩中指枇杷。《冷齋夜話》 卷一載:“東坡詩:‘客來茶罷無所有,盧橘楊梅尚帶酸。’張嘉甫曰:‘盧橘何種果類? ’答曰:‘枇杷是也。’”
[3]嶺南:古代被稱為南蠻之地,中原人士聞之生畏,不願到廣東來。此句有三個版本。本詩為“不辭長作嶺南人”、《蘇東坡全集》:“不妨長作嶺南人。”、《錦繡中華歷代詩詞選》:“總教長作嶺南人”
按:蘇軾被貶到惠州卻處之泰然。他愛荔枝,也愛南方山水,所以願意“長作嶺南人。”歷代詠荔之作甚多,然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首推這一首詩。
翻譯:
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蘆桔和黃梅天天都有新鮮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作嶺南的人。
*************************************************************************************************************************
荔枝(學名:Litchi chinensis),又名離枝、丹荔[1] 是中國南部出產的一種亞熱帶果樹。荔枝是華南的重要水果農作物,每年產量超過一百萬噸。荔枝對保鮮的要求特別高,所以一般採用低溫運輸。亦有一些快遞公司開通航空運輸,滿足顧客對於新鮮荔枝的需求。
未經保存處理的荔枝有「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1] 的特點。荔枝的保鮮相對較為困難。傳聞唐代唐明皇為博楊貴妃一笑,從嶺南把荔枝送到長安[3](蔡襄的《荔枝譜》與吳曾的《能改齋漫錄》說是洛州(今重慶涪陵),宋景文《益部方物略記》則認為貴妃所食的荔枝來自嘉州(樂山),今人藺同在《涪州文史資料選輯》肯定楊貴妃吃的是洛州荔枝),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要以快騎驛送[4]。杜牧有〈過華清宮〉詩:“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甫有《病橘》詩曰:“憶昔南海使,奔騰獻荔枝,百馬死山谷,到今耆舊悲。”。《楊貴妃外傳》談到楊貴妃在馬嵬驛被賜縊死,恰好廣州進貢的荔枝到,玄宗用它來祭奠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