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了!出來了!」昨日凌晨零時 30分,王家嶺礦難救援現場天氣寒冷,但氣氛熾熱,中央電視台負責現場轉播的記者那把聲音,喚醒了無數關注事件的觀眾。鏡頭前,只見事發坑道出口的鐵門突然被打開,救援者抬着一位獲救礦工走出來,「小心些!小心些!」「太好了,真了不起!」救援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蒙雙眼 蓋上棉被 送醫院

這是王家嶺煤礦發生透水事故、 153人被困井下八日八夜後,首位獲救者。緊接着,又有八名被困人員獲救升井,九人成為首批獲救的被困礦工。他們雖被困井下逾 190個小時,但升井後,個個神志清醒。為防從黑暗的井下出來,突然見光,令他們的雙眼受刺激,救援人員將他們的眼睛蒙起,並蓋上棉被,迅速送往醫院救治。
也許是重獲生命後的興奮,或者是八日八夜在地獄般的地底生活令他們感受良多,九名獲救礦工出來後,都有強烈的傾訴欲望,不斷跟醫生講自己的逃生過程。院方稱,他們都能說出自己的名字和籍貫,其中有四人意識清醒,一人有腿傷,還能喊疼。他們因井下浸泡時間長,身體局部有潰瘍。
但奇蹟繼續蔓延。由昨日上午 11時開始,到下午 1點 50分,第二批共 106人陸續獲救。每當有受困礦工升井時,地面都發出陣陣掌聲和喝采聲。有獲救礦工仍有體力與地面人員一起,舉手拍掌,與人握手。
有救援者激動得當場落淚。而獲救者被救護車送走時,沿途夾道守候的數千民眾也發出歡呼,向那些頑強的生命表達敬意。
獲救礦工雖不能睜開雙眼,但紛紛表謝意。一名 45歲的工人說:「活到現在真不容易!」他說,「我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為了孩子才下井掙錢。」另一位獲救的 27歲工人則感慨說:「上面比下面強多了!」
王家嶺礦難自上月 28日發生以來,中央電視台 24小時現場轉播,令事件舉國關注。八日裏,數億電視觀眾通過電視,與現場救援人員一起同感悲傷,分享興奮。在新浪微博上,成千上萬網民發表感言,有人寫道:「清明時節,看到 100多條生命獲救,看到生命如此頑強,淚水真的無法抑制!」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總局局長駱琳表示,此次救援工作創造了兩個奇蹟,一是被困礦工在井下堅守了八天八夜,度過了生命大關,成功生存;二是當局部署和救援方案有效有力,「創造了中國礦難救援史上的一個奇蹟」。但內地有網民直指,「這樣的奇蹟,希望不要再發生!」
這次事故,當局共調動 3,000多人參加救援,但因井下地形複雜,拯救工作一波三折。救援人員終至前日深夜,落井施救。由於目前仍有 38人被困,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昨晚下令,要求繼續救援。
搜狐網/央視網/新華社
保障礦工不能單靠奇跡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 報道)山西王家嶺煤礦透水事故進入第九天,搜救隊下井淩晨救出多名倖存者,官方形容這是「中國搶險救援史上的偉大奇跡」。今次成功救出礦工的原因甚多,其中有幸運成分,誠然,幸運不是必定出現,要減低礦難,保障礦工,始終要從工業安全制度著手。
這次王家嶺礦難發生多日,當局發動大規模救援,最後傳來好消息,確實是振奮人心。據專家解釋,這次事故傷亡較少,是有多個原因,包括透水量不大,井下條件較預期好,救援人員又及時向井下輸送氧氣和營養液等物品,是營救取得樂觀結果的主要原因。
雖然今次王家嶺礦難結果比預期為佳,仍然無法掩飾這次意外存在的根本問題。
幸運脫險僅屬個別
當礦難發生時,有二百六十一人在井下,國家安監總局事後通報稱,該煤礦為趕進度,安排十四個掘煤隊同時作業,存在採礦工人過度集中,管理制度混亂等違規違章問題。另外,現場又指早發現滲水情況,但結果未獲正視,最後釀成多人被困礦井下的驚險情況,假如滲水情況不是較溫和,相信又會成為另一場大悲劇。
除了王家嶺礦場的管理,令人關注的是中央政府大力推行改善採礦安全的政策有沒有落實。○七年全國煤礦整頓之前,小煤礦和集體煤礦礦難多發,於是中央傾向由大型國企主導行業,期望能夠提高安全標準,但正如內地防險專家指出,近期國有礦山出現問題較多,成為客觀事實。不到一個月,河南、山西、黑龍江等地已發生多起煤礦事故,相比之下,王家嶺煤礦礦工幸運脫險,反而變成是個別現象。
和澳洲 等資源大國相比,中國礦難多,災情嚴重,死傷事故比率偏高,這個情況是有結構性的原因,除了中國本身礦藏開採難度偏高,經常需要深入地底開發,在安全意識和設備上,亦未追得上先進水準。為了加快扭轉安全水準落後,中國曾大力整頓礦業,關閉小煤礦,由國企收購私人煤礦,期望以大型企業去強化行業安全。
追查國企事故成因
最近國企礦場接連出事,雖然未能否定由大型企業主導開採的政策,但至少反映在落實過程中,出現了原先估計不到的困難,究竟這些問題發生在甚麼地方,是資源上的不足?抑或是管理上的疏漏?這些問題都需要有充足的調研,來提供有參考價值的答案。
今次山西省政府以至中央高度重視王家嶺煤礦意外,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營救,使礦工在緊急關頭能夠得到支援,最後成功脫險,說明政府對礦難的重視。從保障礦井下工作人員的安全來說,王家嶺事故值得總結的經驗,不僅在於如何有效營救遇事礦工,還在於真正追查發生透水的前因後果,防止同樣事故出現,這種防患未然的要求,還應有系統地實施於整個行業。說到底,任何工業事故不出現奇跡的機會,必然遠高於出現奇跡,要真正保障人命安全,最可靠仍是從制度著手。
(社論)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405/3/hcv8.html
「救援奇蹟」難掩「安全問題」
【明報專訊】特大滲水事故令156名礦工生死一線,山西當局曾受到全國輿論千夫所指。而且,因近期內地礦難頻發,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日前發出通知,從昨日起至5月底全國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重點檢查煤礦、其他礦山、化工、煙花爆竹等行業和企業。
設備舊生產過度是主因
內地一名安全監管業人士說,「礦難救援奇蹟」不能掩蓋「煤礦安全問題」,如今全國礦難頻頻,事後救援再有效也無濟於事。其實,大多數礦難經過總結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設備陳舊;二是生產過度,只要這兩個問題不解決,以後礦難還會時時發生。王家嶺礦難引起內地網民強烈反響,有網民批評,王家嶺礦井「趕工期引發礦難!勇爭第一引發礦難!」
國務院安委會通知強調,檢查發現企業有問題,要「切實而不敷衍地整頓」,徹底消除事故隱患。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且難以整改到位的企業,堅決關閉取締。如在檢查中未發現隱患,或隱患整改不到位而導致發生重特大事故,將追究有關責任人。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日前通報,王家嶺礦難是掘進過程中搗通老空區引發此次滲水事故。該礦施工過程中有違規違章行為,為趕工期、趕進度,14個掘進隊同時作業,出現透水徵兆後未及時撤人。至於何人要為此負責,則暫無結論。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405/4/hcr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