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蔡子強﹕田北俊周梁淑怡因鄉事墮馬﹖
2008-09-10
【明報專訊】選舉揭盅,最震撼人心的,莫如是自由黨的兩位重量級人物——田北俊(


周太呼籲「放番那些(鄉事)票出來﹗」
而事實上,身兼鄉議局副主席的張學明,投票日整天均留在鄉郊及元朗,並找得自由黨黨員兼鄉議局主席劉皇發造勢。有傳聞鄉事派不會配票予周梁淑怡,而十八鄉鄉事委員會主席程振明亦透露,不會再幫周梁淑怡拉票︰「周太找我好多次,我已經直接跟她講,今屆立場清晰,只會支持鄉議局的張學明。」
昨天有報章特稿,題為〈與鄉事決裂致敗〉,認為:「『成也鄉事、敗也鄉事』。上屆立會選舉獲鄉事分票而攜手循直選之路走進議會的田北俊及周梁淑怡,今屆卻因鄉事派『閂上』分票之門,令得票流失,走上出局之路。」
另一報章則有特稿〈發叔政治能量左右大局〉,指出:「富貴黨主席田北俊同副主席周梁淑怡黯然出局,都同流失大量鄉事票有關。」
究竟田、周兩人,是否出現大量鄉事票流失﹖而若然是的話,這又是否兩人出局的主因呢﹖本文嘗試以票站數據,解開這兩個謎團。
筆者曾在2004年於《明報》撰寫的選後分析中,勾出新界西的所有鄉事票站,發現總共有31個,當中民建聯共拿到18,888張選票(這裏沒有計算那些已經搬離鄉村,散居新界西的鄉事票),選前張學明曾向外透露,他有信心為民建聯在新界西拿到兩萬張票,結果從我們的數據分析中,發現情况相若(表一)。
周太流失鄉事票不足以起死回生
那麼究竟2004年周梁淑怡在這31個鄉事票站中,究竟又有幾多票呢﹖經統計後,答案是4804票。再看今屆,因為有些鄉事票站經改動,混入了其他類型樓宇,所以今次只能勾出29個,當中周太只拿到1832票,較上屆約少了3000票。鄉事票無錯是少了,但比較起周太輸了給陳偉業(新界西最後一席)的一萬票,無疑並不具決定性。
再看表三,周太的得票率跌幅無論在私樓和公屋,其實都十分平均,都是接近五成,與她在鄉郊的得票率跌幅相若。因此,沒有迹象顯示周太是失卻一個特定階層/社群的票而致敗。或許每個階層/社群都有對她失望的原因,如基層因反商情緒、中產因23條光環褪色等。
田北俊與周太情况相若
再看新界東,這裏鄉事票的數目,更不能與新界西的相提並論。田北俊約流失了1800票鄉事票,比較起他輸了給劉慧卿(新界東最後一席)的4300多票,也不足以起死回生。當然,這個差距與周太的相比,已接近了很多。除非鄉議局主席劉皇發額外把一些原本配給劉江華的鄉事票反配給田北俊,才足以力挽狂瀾。
有趣的是,從表三可見,與周太一樣,田北俊的得票率跌幅無論在私樓和公屋,一樣十分平均,都是接近五成,與他在鄉郊的得票率跌幅相若。同樣沒有迹象顯示田是失卻一個特定階層/社群的票而致敗。這方面周、田兩人十分一致。
所以結論十分清楚,鄉事票的流失對田、周兩人的墮馬並不具決定性。
民建聯「箍煲」成功
講開鄉事,順帶一提,選舉之前,鄉事與民建聯因為去年區議會選舉後,個別區議會正、副主席分贓不勻;以及今屆區議會功能組別議席劉皇發被葉國謙逼走,因而傷了和氣。有人在鄉議局的會議中拍枱大罵;更有人在選舉報名之初,在新界東另組名單參選,作勢要打對台,最後才打退堂鼓作罷。所以很多人都關心今屆民建聯在新界鄉郊的票源有否受到影響。
從表一、表二可見,無論在新界東與新界西,民建聯在鄉郊的得票率都沒有下降。顯示選前民建聯「箍煲」成功。
在新界東,民建聯的鄉郊得票率以及總得票還有所上升,顯示為了要力保名單上排第二的陳克勤入局,該黨傾力在鄉事中做工夫。選前劉江華還在youTube上載了一段短片《炒大鑊》,把民建聯與鄉事不和(炒大鑊) 的話題借題發揮,足見其政治幽默感。
難怪譚耀宗在民建聯選後記者招待會中,特別向鄉議局謝票說:「我亦想借這個機會,特別多謝鄉議局主席劉皇發,他這次特別在鄉郊票方面支持,不遺餘力,我們很多謝他。」
(選後分析系列之二)
作者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
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8/1/1/866657/1.html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