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中國的古書《穆天子傳》裏,講到了周穆王西行會見“西王母”的故事。故事說穆王“執白圭玄璧,以見西王母”,並且“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二人相別之時還 依依不捨,西王母希望能再見穆王,說:“白雲在天,丘陵自出。道裏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穆王則以三年為期,承諾再來相會,說:“予歸東 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


故事中的“西王母”是誰呢?歷來有很多說法。有的人認為故事純屬虛構,不值得深究;有人認為這只不過是假託神話;也有人認為“西王母”確有其人,可能就是當時中國西邊的某個母係部落之類的首領。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就有點玄乎了。這種說法認為故事中的“西王母”是埃及的一位女法老。有人說,從《穆天子傳》的記載來看,“西王母”的派頭還是挺大的,應該是當時中國之外西方某個大政權的頭頭,而從時間來看,那時也只有埃及有那資格。


不過,這種說法倒是很容易推翻的。首先,《穆天子傳》這本書的真實性很成問題;其次,埃及歷史有史可查的女法老是西元前1516世紀的人,而周穆王出現則是西元前911世紀的事;再次,中國跟埃及那麼長的距離,以當時的條件,兩王相會的可能性很小。


所以,說周穆王會見的西王母是埃及的一位女法老杜撰玩笑的成分居多。不過,事實上,中國最早跟非洲打交道的對象確實是埃及。


 


在古代中國與西方的交往中,北非跟西亞一直是仲介,尤其是埃及的亞歷山大裏亞,它一直是東西方交通的樞紐和貿易、文化交流的中心。


那時,中西交往的路線一條是西出玉門關,過蔥嶺,橫穿伊朗高原,經伊拉克、敘利亞、或海路或陸路,經亞歷山大裏亞到歐洲;還有一條則是從閩粵沿海出南海,經印度洋、紅海到埃及的海上之路。這兩條路都跟埃及聯係密切。


絲綢約於西元前54 紀傳入印度、波斯。後來,亞歷山大大帝徵服波斯、攻打印度,從而將關於中國的資訊和絲綢傳入包括埃及在內的東地中海世界。亞歷山大大帝國的建立使歐亞大交 流成為可能,雖然這一大帝國很快分裂,但交流卻保持下來。由亞歷山大部將托勒密統治的埃及,其首都亞歷山大裏亞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商賈雲集,有 希臘人、羅馬人、猶太人、波斯人、腓尼基人、阿拉伯人、黑人。


中國方面,秦始皇統一中國和隨後漢代中國經濟和文化的高度發展,給對外交流創造了前提條件。張騫的出使西域以及漢朝對匈奴戰爭的階段性勝利則保證了中西交流通道的暢通。


張騫出使西域後,帶回了關於亞歷山大裏亞的信息。亞歷山大裏亞在中國古籍中經常被提到。《史記》、《魏書》、《北史》稱之為“黎軒”(li—xian),《漢書》、《魏略》“作犁”(li—jian),《後漢書》、《晉書》作“犁”(li—jian),這都是Alixandria 的不同譯法。西元前115年,漢朝派遣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張騫又派副使去安息,安息則派使隨漢使到中國,“以大鳥卵及黎軒善眩人獻於漢”。所謂“黎軒善眩人”就是指亞歷山大裏亞的魔術師,他們“蹙眉峭鼻,亂發拳須”,這正是埃及人的形象。


此後,漢朝又派使者前往西方多國,中西交流從此“商使之屬,不絕於道。”中國絲綢沿著此路輾轉輸入埃及,大受歡迎,成為上流社會的珍貴衣料。埃及的玻璃製品也沿絲綢之路輸入中國,河南省就發現過西元前2世紀的亞歷山大裏亞製造的玻璃瓶。在今天蘇丹的土地上,在庫施古國麥羅埃遺址上,還發掘出一個中國式的鼎,應該也是輾轉從中國經埃及傳入的。


 


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後,埃及成為羅馬大帝國的一部分。中國史籍記載的與大秦的交流,一部分實際上是與埃及的交流或者是以埃及為仲介。


在海上,中國逐漸開辟了前往印度的海路,而包括埃及人在內的羅馬帝國人士則開辟了西方到印度的航路。這樣,一條東起中國南海沿岸,經馬六甲海峽,出印度洋,經紅海,西止於埃及的中西海上交通路線就建立起來。


西元2世紀開始,有埃及居民開始繞過印度半島,逐步向中國沿海推進。他們先到達緬甸,再通過怒江水道,到我國永昌郡。西元2世紀中葉,托勒密在其《地理志》中記載,喀第喀拉港(Kattigara)可通中國都城,此港可能是“交趾”的訛音,是漢代南海貿易的中心。


東漢“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這位使者所獻象牙、犀角、玳瑁均非歐洲產品,而是產於東北非。


後來,中國人慢慢掌握了直航埃及的通道,可以不必借助印度的仲介。一方面,中國人通過陸路抵達波斯灣,然後可以繼續走陸路,“直北行之海北,復直西行之海西”,也可以“乘船直至海西”,即出波斯灣經紅海而到埃及。


中國與非洲早期的關係就是這樣慢慢地建立起來的,先是通過仲介,後來慢慢開始直航。隨著隋唐以來中國經濟和科技的大進步,中國與非洲的關係也開始大發展起來。


 


 古埃及新王國崩潰和二十一王朝建立


 繼《古埃及如何衰亡與青銅文明時代的崩潰》。 從第十八王朝開始,古埃及的新王國時代維持了近五個世紀的霸權,到第20王朝的拉美西斯十一世為止,這一霸權走向崩潰。埃及到了二十王朝以後,一系列的奴 隸起義導致國力衰竭。按照西方人的說法,從第21王朝到第31王朝古埃及歷史終結,埃及進入了後帝國時代,這一時期又被劃分為第三中間期和後埃及兩個階 段。第三中間期和後埃及叫法其實也並不準確,它反映的是延續2000多年的古埃及文明在周邊勢力興起後遭到外族入侵統治後的崩潰消亡的一個長期過程。


根據歷史和拉姆西斯三世古DNA推測古埃及新王國20王朝應是土著將領建立的一個王朝。19王朝末期,敘利亞人伊爾蘇起義進攻埃及,一位叫塞特納赫特(約 西元前1190約西元前1186年在位)的將領率軍鎮壓伊爾蘇起義,重建了埃及的秩序。他自立為君主,建立20王朝,並毀壞廟宇,搜刮財物。塞特 納赫特本人承襲法老之位(西元前11901186年在位)。第二十王朝剛開始時,埃及還是很強大的。第二十王朝的末代法老是拉美西斯十一世 Ramesses XI)。(約西元前1104
pan>約西元前1075年在位),他在位時期底比斯阿蒙神祭司和努比亞總督多次激戰,阿蒙神高級祭司倒臺,社會四分五裂,王室廟宇和陵墓不斷遭到洗劫。他的陵墓也因此施工中斷並未使用。西元前1085年,軍官赫裡霍爾重建社會秩序,成為阿蒙神的高級祭司,同時攫取了全部王室和朝政頭銜。拉美西斯十一世死後,第二十王朝結束。埃及進入第三中間期。


 此時位於下埃及的思滿迪斯Smendes),在下埃及埋葬了拉美西斯十一世之後,取得埃及北方的統治權,繼承了王位,建立第二十一王朝。(約西元前1077-約西元前1051年,或者約西元前1070約西元前1044年在位)。他長期在尼羅河三角洲東北部的塔尼斯建立都城,而阿蒙神廟的高級祭司統治著底比斯和上埃及。阿蒙神廟高級祭司雖在上埃及握有實權,但仍承認他為法老並與他合作。到了前1000年左右的古埃及第二十一王朝人口只有150萬人。思滿迪斯的王后Duathathor-Henuttawy很可能是拉美西斯十一世的一個女兒。下面是她的畫像和她的象形文字名字:


 《大荒西經》: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有兩黃獸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濕山,水東有幕山。有禹攻共工之國。
  共工之國就是古埃及,具體後論。那具體位置呢?《大荒西經》中雲:
工之臣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氏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台,在昆侖(此是海外昆侖,切莫 錯會,下面將論述即是埃及南部的乞力馬札羅山,故下曰之北)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東,台四方, 隅有一蛇,虎色,首沖南方。
  很顯然,古之群帝之台及共工之台似乎早已淹滅在時空中。
  何以見得此處的昆侖山是海外昆侖呢?原來在《大荒西經》中有描述: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溺水之淵環之。若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
  這裡的西王母是海外的西王母,與《西次三經》中的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有異。


  這裡的昆侖便是指著名的非洲火山最高峰——乞力(kili其實即是昆侖的古音,今廣東人發此音。其地肯亞,也即昆侖人)馬紮羅。
  對於古埃及這片土地,《大荒西經》同樣有細緻的描述:
  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正寫出尼羅河穀兩岸之山一邊靠陸,一邊靠臨海)有沃之國,沃民是處。沃之野……是謂沃之野……有軒轅之台,不敢西射,畏軒轅之台。


    結合首條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學者考證,不周負子莫桑比各,不合之山即是東起莫桑比各一直延伸到尼羅河穀的東非大裂 !而尼羅河因有寒()水、暑()水之分,所以稱寒暑之水。又因氾濫而帶來豐沃,所以又名汜天之水沃水。尼羅河平原也因此稱之為沃之 ,這些皆與上文合!


  最妙的是,其中描述的軒轅之台至今尚存!它就是第一節所講的吉薩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後人誤稱胡夫金字塔!因為,一者,人面獅身像實際上是 (天體上即是獅子座)黃帝的皇權(軒轅古即稱權星)的象徵!,其二,曰不敢西射何則?觀前《海外北經》中雲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東,台 四方,隅有一蛇,虎色(實蛟也),首沖南方即知必有一像,為共工之台邊的虎色蛇(實即共工之象徵)。因為面南面——首沖南方,後人敬畏而不敢北射。
  而人面獅身相面東,凝視東方天空,故後人敬畏而曰不敢西射,又何疑?
因此,此大金字塔即是軒轅台!


     同時要告訴大家的是,所謂的法老墓室實際上是對應天體的南斗星(古雲南斗主生,這就是神奇的金字塔能所在!)——炎帝,所以它有615度的傾斜;而王后墓室正是對應軒轅星——軒轅黃帝。


     而另外,在法老墓室上方必然還有一室(在上1/3處)對應北斗星”——有熊氏黃帝;而平地的正中也必然還有一室為對應地心——後土氏,也就是荷露斯!


     觀看我前面的金字塔圖就會一目了然,而我所作的推斷是否正確,大家可以拭目以待埃及的考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淮鹽荔枝米俐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