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緬甸餐廳
連接廣場四周的飛能便度街、亞利鴉架街、羅神 父街及光復街,都有不少緬甸華僑聚居,其中的飛能便度街更是緬甸餐館的集中地,於一九七八年開業的雅馨緬甸餐廳,是其中一間必吃老店。餐廳的招牌菜有兩款 —魚湯粉和緬甸撈麵,魚湯粉的湯底用塘虱魚熬成,再將魚肉磨蓉混入湯粉之中,味道清甜,河粉口感爽滑,再配上香脆的馬豆餅,整體感覺非常地道。而緬甸撈 麵,是在傳統的麵條上灑滿花生碎、乾、蒜蓉、蝦米粉、酸子醬等十多種配料,撈勻後味道酸酸香香,十分醒胃。
今天(2011年11月12日),我和舊同事兼多年好友到濠江一遊。對上一次我到濠江是2007年3月下旬,轉眼間已4年的光景了。相同的是,我今次到濠江的首個站也是到三盞燈吃緬甸美食。今次和一位女孩子談話,我們表示在香港很多東西都非常昂貴,雖然也有緬甸菜,但走的是中上價路線,而且東南亞菜中,泰國菜較多。我又對她說,我上班的單程交通費用是十多元。 三盞燈一帶是緬甸、印尼、柬埔寨歸國華僑的聚居地,不少僑民以開設餐館維生,區內固然有不少緬甸餐館,如成群小食店的椰汁雞麵、魚湯王的魚湯粉,是東南亞美食集中地,即使沒有嘉年華舉行的日子,一樣可大飽口福。 |
魚湯粉: 因為湯底是用上大地魚熬製而成,故此魚湯有著頗鮮的魚味,由是者湯粉吸收了魚湯的鮮味後,根本上不必再添加其它醬油調味了。老板娘送來的湯粉非常濕濕稔稔。但我可坦白說句,吃得出是用鮮魚熬製的魚湯,但就總是吃不出用上大地魚來熬製的(這是詢問過店主才得釋),湯芡濃度偏杰。另外,特別順帶一提,魚湯粉內除了米線,還有荽茜、蛋絲及那些大塊小塊的硬脆束西,起初誤以為是魚皮,其後才得悉是馬豆餅碎,那些硬脆豆餅碎吃至最後也不易變稔,或許浸上半天會變稔吧!總括來說,煮法地道夠特色。
緬甸式魚湯粉 ($17)
緬甸式魚片 ($11)
位於新橋區的三棧燈的成群小食店的緬甸肉絲榨菜撈麵 ($17-$20)
位於澳門三棧燈,由緬甸歸僑開設的成群小食店
成群餐廳比起澳門同類餐廳較多選擇,尤其多了緬式魚片和緬式肉絲榨菜撈麵,價錢只是街坊價,拾餘元便有交易,現在於香港的食肆已不能吃到十來廿元的食物了。
成群的食物製作認真而有水準,可惜地方淺窄,不能久坐,所以只可作快餐式食作,不適合朋友聚會或見客。
地址:新橋(三盞燈/白鴿巢)嘉路米耶圓形地2號嘉樂花園
D2地舖
電話 : (853) 2834 4797
用緬甸文和中文寫成的魚湯粉

位於三棧燈的成群小食店 (提供緬甸式街坊檔次的食品)
新橋區的三棧燈
三盞燈正式的名字是嘉路米耶圓形地(Rotunda de Carlos da Maia),位於澳門聖安多尼堂區的一個圓形廣場,「三盞燈」名字來源,當然是跟廣場上那燈柱有關,有說廣場中間一支四個燈泡的燈柱,因為其中一個損壞 了,只剩下三個燈泡,因而得名;另一個說法是燈柱三盞燈向下,一盞燈向上,因視覺誤差而得名。
***************************************************
澳門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依據澳門基本法實行高度自治,其地理位置在北緯20°14',東經113°35',在中國珠江下遊西岸三角洲南端半島上,與香港隔海相望,相距四十浬。
澳門半島呈小丘陵地形,以海拔 九十一米 的東望洋山為最高峰,面積狹小,且少平地。一百多年來,經過不斷填海造地,其面積擴大了一倍多。如今的澳門由澳門半島和兩個附屬海島 仔與路環組成,總百積為23.8平方公里。
澳門半島與 仔島之間,以橋樑相連,而 仔島與路環之間又有一條約 二公里 多的公路連貫。澳門北面則有陸路與珠海市拱北口岸連接,交界處設有防守門,名為關閘。
澳門人口約四十五萬,其中九成六為華人,葡萄牙人約為百分之三。人口密度為世界之冠,高於名列第二的香港。澳門的土生葡人約有一萬多人,主要指在澳門出生,具有葡萄牙血統的葡籍居民,包括葡人與華人或其他種族人士結合所生的混血兒,以及長期或數代在澳門生活的葡人及其後代。
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間,由於有大量印尼、緬甸和柬埔寨華僑到澳門定居,此後的幾十年間,歸僑在澳門的商業另樹一幟,其資金更投入澳門經濟各個行業。現時澳門歸僑人口約為澳門人口的百分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