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專訊】滙豐銀行昨宣布要在香港裁員三千人,佔本地員工總數一成四,落實其早前宣布全球裁員一成即三萬人的計劃,消息震動市場。滙豐在港大裁員有損其商譽及員工士氣,香港更要積極拓展金融中心,才不愁本地人才沒出路。
滙豐看淡歐美 殃及新興市場
滙豐這次在港歷來最大規模的裁員行動,有三點值得留意。
其一,滙豐較年初更憂慮歐美經濟前景。因歐美債務危機近期升級,西方雙底衰退機會又增,滙豐上月宣布,年初已在發達國家如英美等地裁員五千,更要在三年內裁減三萬員工。事隔一個月,表現較佳的新興市場如巴西、墨西哥及香港等,最終亦須裁員,而且香港的裁員比率,更比集團環球裁員比率稍高。
此反映歐美經濟前景欠佳,令滙豐憂慮新興市場亦難獨善其身,故本來正在擴張的新興市場,步伐亦需調整,如香港去年才增聘一千八百多人,現在卻將大規模裁員。
其二,滙豐集團的新行政總裁更重視成本管理。滙豐行政總裁歐智華去年新官上任,外界期望他會削減開支,滙豐五月宣布要將集團成本效益比率由百分之五十七點五,調低至百分之四十八至五十二。香港及亞太區為集團帶來高達六成半稅前盈利,香港成本效益比較集團的環球比率低,現也要精簡人手,顯示集團不惜一切要推高利潤。
其三,滙豐在港大裁員可能得不償失。作為香港主要僱主,滙豐在港共聘用二萬多人,而香港亦為集團利潤貢獻良多,港人一向甚為支持滙豐。現在滙豐在港大裁員,顯示其對香港缺乏社會承擔。雖然滙豐可辯解為在商言商,但難免令港人感其薄情,恐損害港人對滙豐的支持及其商譽。對內,滙豐香港員工能為集團帶來可觀利潤,但卻要如同其他地區般被裁員,此恐怕會打擊香港員工士氣及對滙豐的忠誠度。
整固後新機遇 香港要懂把握
滙豐為追求利潤,忽視在港承擔及員工士氣,是其選擇;對香港而言,最重要的並非滙豐是否選擇香港,而是香港對國際金融機構是否仍有強大吸引力。
未來經濟相信仍是西方不亮東方亮,國際金融機構經過架構重組後,仍要到亞洲或新興市場投資及拓展業務。香港若能把握資金流入亞洲機會,提供人民幣業務、中國業務、新興市場投資等機遇,國際金融機構便不得不在港招聘人手,香港既保金融中心,更可謀取再上層樓機會。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