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年的9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之白露。


    白露是氣溫漸涼,夜來草木上可見到白色露水的意思。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古人在《孝緯經》中也雲:“處暑後十五日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節氣的由來:由於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 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與天氣


 


    白露至 秋高氣爽


 


    據我國古籍說:“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從氣候規律說,白露時節,涼爽的秋風自北向南已吹遍淮北大地。


 


    秋始白露。從此,風輕、雲淡、天高、水長。白露含秋,那晶瑩的露珠折射出詩意般的韻味。這個季節最為寫意,它兼有水墨的濃重與工筆的細膩。陽光很亮,明晃 晃一大片,但不燥熱,仔細分辨,竟見紋理,絲絲縷縷,照得行人心生暖意。即使沒有陽光的日子,秋風也解風情,臨高而站,衣袖被風鼓起,清風滿袖。只有秋天 的風,才稱得上一個“清”字,也只有秋天的風,才可以還人一份清爽。>>>>


 


    全年晝夜溫差最大


 


    白露是個典型的秋天節氣,一般晝夜溫差在10℃至15℃,氣溫下降速度很快,夜間氣溫已經達到水汽凝結成露的條件,露水在清晨的田野上晶瑩剔透,因露珠成白色而得名白露。


 


    諺語說“過了白露節,夜寒日裏熱”便是說白露時白天夜裏的溫差很大。古語說:“白露節氣勿露身,早晚要叮嚀。”意在提醒人們此時白天雖然溫和,但早晚已涼,打赤脯容易著涼。


 


    白露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天高氣爽,雲淡風輕。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這時,夏季風逐漸被冬季風所代替,多吹偏北風,冷空氣南下逐漸頻繁, 加上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日照強度減弱,夜間常晴朗少雲,地面輻射散熱快,所以溫度下降速度也逐漸加快,天氣也就越來越涼。>>>>


 


    一般習俗認為白露節下雨,雨下在哪,就苦在哪。因此有句農諺如此說“白露前是雨,白露後是鬼”。   白露節氣話華西秋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在詩經中,有一首著名的詩句:“蒹葭(jianjia蘆葦)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刻畫的是一片水鄉清秋的景色。


 


    也許正是此詩句的廣為流傳,有些人把白露稱為輕霜,這是不對的,白露不是霜。我們知道:霜是在近地面空氣中水汽直接凝華在溫度低於0℃的地面上或近地面物 體上的白色松脆冰晶。著霜的物體或附近的空氣溫度必然在0℃或以下。而露水的產生是一種水汽凝結現象,附著露滴的植物莖葉溫度儘管很低,也必定是在0℃以 上。>>>>   白露不為霜(物理看花)


 


    白露期間的天氣


 


    白露與農事


 


    白露是收穫的季節,也是播種的季節。富饒遼闊的東北平原開始收穫穀子、大豆和高粱,華北地區秋收作物成熟,大江南北的棉花正在吐絮,進入全面分批采收的季節。西北、東北地區的冬小麥開始播種,華北的秋種也即將開始,應抓緊做好送肥、耕地、防治地下害蟲等準備工作。


 


    白露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東北、華北地區9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8月份的1/4到1/3,黃淮海流域地區有一半以上的年份會出現夏秋連旱,對冬 小麥的適時播種是最主要的威脅。華南和西南地區白露後卻常常秋雨綿綿,平均每2—3天就有一個雨日,四川盆地這時甚至是一年中雨日最多的時節。過多的秋雨 對秋作物的正常成熟和收穫也十分不利。關於白露的農諺


 


    同為白露節氣,在我國的不同地區其景致也有所不同,北方已是水汽凝結,而南方有些地區仍是花香四溢,曾有“白露時分桂飄香”的說法。白露節氣還有忌風雨的 說法,如“白露日東北風,十個鈴子(棉桃)九個膿;白露日西北風,十個鈴子九個空,”等等,在這條條諺語中,不難看出農民朋友們對節氣的重視。


 


    白露習俗


 



 


   


 


    福州“白露必吃龍眼”:福州有個傳統叫作“白露必吃龍眼”的說法。民間的意思 為,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在這一天吃一顆龍眼相當於吃一隻雞那麼補,聽起來感覺太誇張了,哪有那麼神奇,不過相信還是有一些道理的。因為 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等很多種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個大顆,核小甜味口感好,所 以白露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補,有吃了就是補,所以福州人也習慣了這一傳統習俗。>>>>


 


    白露茶: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睞“白露茶”,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後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幹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


 


    白露米酒:蘇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還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祭禹王:禹王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漁民稱他為“水路菩薩”。每年 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裡將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的規模為最大,歷時一週。在祭禹王的同時,還祭土地神、花神、 蠶花姑娘、門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動期間,《打漁殺家》是必演的一台戲,它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祈盼和嚮往。>>>>


 


    浙江溫州等地有過白露節的習俗。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於此日採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後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這“十樣白”乃是十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二十四節氣之白露】


今日白露至。
①“過了白露節,夜寒日裡熱”,白露是全年晝夜溫差最大節氣;
②“白露勿露身”,到了白露,夏天的清涼裝就可以收起來了,及時添加衣被;
③此時節天高氣爽、雲淡風輕,適合郊遊登山;
④由於氣候漸乾燥,還應多喝水,尤其是蜂蜜水、淡茶等。白露至,天漸涼,注出門帶件衫。


 


  白露時節正值台灣稻作的第二期,這時稻作是處於孕穗期,也是文旦、柿子、水梨和筊白筍的盛產期。此時台灣周圍海水溫度比前一段時間低,漁獲量較少,但是在澎湖北方的海域仍可捕獲黑鯧,台灣東北部仍有旗魚、沙魚、小卷等魚類可捕獲。


 


    白露詩詞、各地流行諺語


 


    李賀曾作詩:“月明白露秋淚滴”。可見,唐代的白露時節早已是晨露懸葉、霧鎖重山的清秋之韻了。歲月飛逝,但月光仍如唐時的一樣皎潔、明亮,光映著歷史也光映著現在。


 


《秦風·蒹葭》【先秦】詩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淒淒,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玉階怨》【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


 


    白露節氣各地流行諺語


 


    白露種高山,寒露種平地(北京)


 


    白露早,寒露遲,春分的麥子正當時(北方)


 


    處暑不下雨,幹到白露底(河北)


 


    白露有雨霜凍早,秋分有雨收成好(山西)>>>>


 






【節氣與民俗】 
國曆九月八或九日、太陽過黃經一六五度、夜涼水氣凝結成露為『 白露 』。
此時夜間下降的露水特別豐沛、一顆顆白晶晶的水珠、附在農作物上面、所以先人
把這節氣稱作『白露』。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杜甫『 月夜憶舍弟 』詩即云【 露從今日白、月是故鄉明】。
農諺云【白露水、巧冷鬼】、【白露南十日九日濕】、
表示天氣漸涼了、若刮南風則降雨多。


【節氣與諺語 】 
●白露水,卡毒鬼:白露雨水性毒。
●白露大落大白:白露日下大雨,二期稻大部分會白穗。
●八月八落雨,八個月沒乾土:八月初八下雨,占長雨。




 


不同於春的雨水與夏的濕氣,秋季燥邪當令,容易耗氣傷陰,使人疲憊、四肢乏力。秋燥最易傷肺,也就是呼吸系統,因此一到秋天,特別容易口乾舌燥、口角發 炎、鼻子乾癢出血、喉嚨痛、皮膚乾裂、咳嗽、過敏及氣喘發作;此外,由於肺和消化系統互為表裡,有些人到了秋天也比較容易出現便秘症狀。

其實,只要記住5個飲食小秘訣,就能預防秋季燥邪傷害。

(1)補充水分: 經過一夜的睡眠,身體處於缺水狀態,建議起床先喝杯溫開水,讓消化系統甦醒,腸子開始蠕動就會想上廁所。且喝水也有訣竅,要一次一小口喝,少量多次,身體才能有效吸收利用。

(2)喝桑菊茶、蜂蜜水: 桑菊茶可以抗感冒、潤肺止咳,做法也很簡單,只要將各20克的菊花及桑葉,加入15克的綠茶,放入水中煮開,去渣後即可飲用。另一個潤燥祕方則是喝蜂蜜 水,蜂蜜可潤腸、滋潤肌膚,因此,喝蜂蜜水不但能補水,還能解決許多秋燥症狀並抗老化。不過要特別注意,1歲以下的嬰兒應避免食用蜂蜜。

(3)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 銀耳、百合、杏仁、麥門冬、甘蔗、芝麻、蓮藕、豆漿,都是能滋陰潤燥的食物,秋天不妨多吃。水分多的水果如柑橘、金桔、葡萄、蘋果也可滋潤生津。若是容易 消化不良的人,建議吃帶有膠質或質地黏稠的食物,例如海帶、山藥、秋葵及菇類,不但能保護腸胃,也能滋潤身體。(詳見下方「潤燥生津食譜」)

(4)早晨吃粥: 粥,是中醫師認為滋潤度極佳的秋季養生秘方。吃粥可助消化、健脾胃,尤其脾胃虛、消化差的人,不妨早晨來一碗溫熱的蓮子粥、杏仁粥、糙米粥等,都是不錯的養生早餐。

(5)少吃生菜、瓜果及辛辣食物: 由於秋天陽氣漸收,陰氣慢慢增加,中醫師建議少吃生菜沙拉等涼性食物,尤其要避免西瓜、香瓜等瓜果類,否則易傷脾胃陽氣,且要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加重體內的燥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淮鹽荔枝米俐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