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蘇軾的詞作比前人有什麼新的特點? 北宋著名詩人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他二十歲時(嘉佑年間)與其弟蘇 轍同時考取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 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謚文忠。他父親蘇洵也才華橫溢,沒經過考試,被破格任命為秘 書省校書郎。這樣,蘇家父子三人在當時京城中都出了名。後來人們把他們合起來,稱做「三蘇」。 蘇軾的詞別具一格,有著跟前人截然不同的詞風,分析如下: 甲、 在內容方面,蘇 軾 詞 “ 一 洗 綺 羅 香 澤之 態 , 擺 脫 綢 繆 宛 轉 之 度 , 使 人 登 高 望 遠 , 舉 首 高 歌 , 而 逸 懷 浩 氣 , 超 然 乎 塵 垢 之 外 。 於 是《 花 間 》 為 皂 隸 , 而 柳 氏 ﹙ 柳 永 ﹚ 為 輿 臺 矣 ” 。 這 段 話 十 分 準 確 地 概 括 了 蘇 軾 詞 的 特 點及 其 在 詞 史 上 的 地 位 。同時蘇詞題材廣泛多樣 ,可以是詠史、懷古,也可以談佛經,就算是寫景,亦不限於桃花、楊柳等。蘇軾《浣溪沙》寫道: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此外,蘇軾《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乙、 感情特別複雜而多樣:蘇軾在詞中常表現出曠達的人生觀,例如「天涯何處無芳草」、「此心安處是吾鄉」、「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等詞句。但在另一些詞曲中,我們又感受到蘇氏的另一番情感,如:蘇軾悼念死去夫人王氏的作品 全詞充滿一種淒涼ㄉ氣氛 顯示出蘇軾當時的心境 蘇軾寫ㄉ詞通常是雄壯奔放的,但他這首詞的風格卻是悲傷和淒苦,和他平常寫有很大不同。而另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獵)又是另一種內容風格的詞曲;“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闋詞是豪邁奔放的代表作,一掃北宋初期的香羅之態,轉而為英雄式的描寫,詞中不 但表現了作豪爽的個性、打獵時的真實場景,更表達了他期望為國 滅敵的雄心壯志。上片的出獵,下片的報國心願,在蘇軾筆下,顯得如此意氣風發,沒有兒女情長的柔弱氣息,無怪乎中國詞學史, 將蘇軾列入豪放派的代表,宋代自蘇軾一開豪放之風,宋詞的意境 便更加廣遠了。 丙、 語句方面也另闢蹊徑,創前人所無;前人的詞句,多以精鍊見長,東坡承柳永之後,長調與小令都十分流暢,從五首浣溪沙以致臨江仙夜歸來皋的句子結構,長短不一,但蘇軾善於使用兩者表達不同的意思,可謂詞中的高手。 蘇東坡是北宋的大散文家、大詩人、大詞人,又擅長書法與繪畫,是文藝史上罕見的全才作家。他的學問廣博,見解深沉,既通儒學,又明佛道,無論散文、詩或 詞,無一不表達出他豐富的學識和高深的修養來。他的詞集叫《蘇東樂府》,共五百餘首,在宋代詞家之中,不僅數量多,內容也相當豐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