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蘇軾的詞作比前人有什麼新的特點?

 

北宋著名詩人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他二十歲時(嘉佑年間)與其弟蘇 轍同時考取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 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謚文忠。他父親蘇洵也才華橫溢,沒經過考試,被破格任命為秘 書省校書郎。這樣,蘇家父子三人在當時京城中都出了名。後來人們把他們合起來,稱做「三蘇」。

 

蘇軾的詞別具一格,有著跟前人截然不同的詞風,分析如下:

 

甲、       在內容方面,蘇 軾 詞 一 洗 綺 羅 香 澤之 態 , 擺 脫 綢 繆 宛 轉 之 度 , 使 人 登 高 望 遠 , 舉 首 高 歌 , 而 逸 懷 浩 氣 , 超 然 乎 塵 垢 之 外 。 於 是《 花 間 》 為 皂 隸 , 而 柳 氏 ﹙ 柳 永 ﹚ 為 輿 臺 矣 。 這 段 話 十 分 準 確 地 概 括 了 蘇 軾 詞 的 特 點及 其 在 詞 史 上 的 地 位 。同時蘇詞題材廣泛多樣 ,可以是詠史、懷古,也可以談佛經,就算是寫景,亦不限於桃花、楊柳等。蘇軾《浣溪沙》寫道: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這首詞是蘇軾在被眨黃州時所寫的,他深受老莊的哲學思想影響,能夠在病愈及被眨後仍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人生。其中山下蘭芽短浸溪一句包含了初春生機使萬物復甦以及溪水清晰見底,窺見蘇氏的達觀思想

 

此外,蘇軾《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這首是懷念兄弟的詞,寫於熙寧九年丙辰歲(1076 ) ,上半闕是醉後在月下自問自答中的感想。層次非常分明,第一層是讚美中秋月色,第二層是大醉後覺得是自月宮降生下來的。第三層是想到月宮那樣高寒危境,豈 可留人?下半闕轉為思念兄弟,從自然的月亮圓缺帶出人生必然會有悲痛和歡樂,以及聚散的情況。全篇由天上轉回人間,又由人間轉到天上,隔千里而共賞明月, 既充滿哲理,亦洋溢著浪漫的色彩,同樣也富有人情味,跟前人如中 唐 時 期 , 詩 人 張 志 和 、 韋 應 物 、 白 居 易 、 劉 禹 錫 等 人 開 始 寫 詞 的有很大的分別。

 

乙、       感情特別複雜而多樣:蘇軾在詞中常表現出曠達的人生觀,例如「天涯何處無芳草」、「此心安處是吾鄉」、「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等詞句。但在另一些詞曲中,我們又感受到蘇氏的另一番情感,如:蘇軾悼念死去夫人王氏的作品 全詞充滿一種淒涼ㄉ氣氛 顯示出蘇軾當時的心境 蘇軾寫ㄉ詞通常是雄壯奔放的,但他這首詞的風格卻是悲傷和淒苦,和他平常寫有很大不同。而另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獵)又是另一種內容風格的詞曲;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闋詞是豪邁奔放的代表作,一掃北宋初期的香羅之態,轉而為英雄式的描寫,詞中不 但表現了作豪爽的個性、打獵時的真實場景,更表達了他期望為國 滅敵的雄心壯志。上片的出獵,下片的報國心願,在蘇軾筆下,顯得如此意氣風發,沒有兒女情長的柔弱氣息,無怪乎中國詞學史, 將蘇軾列入豪放派的代表,宋代自蘇軾一開豪放之風,宋詞的意境 便更加廣遠了。

 

丙、       語句方面也另闢蹊徑,創前人所無;前人的詞句,多以精鍊見長,東坡承柳永之後,長調與小令都十分流暢,從五首浣溪沙以致臨江仙夜歸來皋的句子結構,長短不一,但蘇軾善於使用兩者表達不同的意思,可謂詞中的高手。

 

蘇東坡是北宋的大散文家、大詩人、大詞人,又擅長書法與繪畫,是文藝史上罕見的全才作家。他的學問廣博,見解深沉,既通儒學,又明佛道,無論散文、詩或 詞,無一不表達出他豐富的學識和高深的修養來。他的詞集叫《蘇東樂府》,共五百餘首,在宋代詞家之中,不僅數量多,內容也相當豐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