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甲) 容神父的講道 (引用自:2015年四旬期第一主日講道(甲) 我的講道



(乙) 網上資料: 





耶穌受試探


曠野

耶穌受洗時,聖神降臨到祂身上,接著聖神就引領祂進入曠野,這說明整個救援事件都在天主的主導下進行。「曠野」是一個充滿危險的恐怖地方,不僅是野獸咆哮之地,更是魔鬼聚集之處,對生命極具威脅。不過,對猶太子民而言,曠野也是他們和天主相遇之處(歐二16),經驗天主救援的地方,曠野使他們回憶與天主來往的經驗。

四十天

耶穌在曠野中停留了四十天之久。「四十」在聖經中是一個具有豐富象徵意義的數字,令人想起許多聖經傳統:梅瑟在西乃山上領受盟約(十句話)前,先在天主面前守齋四十晝夜(出三四28);厄里亞先知在曠野中行走了四十天四十夜,來到曷勒布天主的山,期間有天使給他送來食物(列上十九1-8);而以色列子民在曠野流徙四十年之久,才來到天主給他們的「應許之地」(申八2)。教會為幫助基督徒準備迎接復活節,特別制訂四旬期,就是自這個信仰傳統衍生而出。

魔鬼的試探

關於耶穌在曠野中的日子,馬爾谷報導得非常簡要,完全沒有提到守齋。耶穌受撒殫的試探,並非只是在「曠野時光」結束時,而是整整四十天之久。事實上,耶穌不只是在公開生活之前面對魔鬼的試探,在祂整個生活中,「撒殫」一直是祂的反對者(八33,三23-26)。

野獸與天使

耶穌在曠野中受魔鬼試探時,有野獸和天使作伴。魔鬼試探了耶穌四十天,天使並非在這四十天結束時才出現,而是在整個期間陪伴服事耶穌,提供耶穌生活中所必需的飲食。野獸本來就是屬於曠野的,但在這段經文中,牠們和天使一樣都被描述為耶穌的「同伴」。

作者採用這種描寫方式,不止說明耶穌通過魔鬼的試探,同時也指出隨著耶穌的出現,末世時期已經來到。耶穌預先戰勝了撒殫,祂還要決定性的將牠擊潰(參閱:得後二3-12;默十九19-20,二十210)。在末世時,野獸們都將和平共處(參閱:依十一6-8,六五25),天使也將接受「人子」的派遣、為人子服務(谷十三27)。

新亞當

這 段精簡的報導,使人想起亞當的故事:亞當原本在樂園中和各種動物野獸一起生活,卻因為被蛇引誘而失落樂園的幸福。在後期的猶太傳統中,蛇變成了魔鬼的象 徵、甚至和魔鬼等同;並且也流傳有天使提供「第一個人」食物與飲料的故事。如此看來,耶穌和亞當的故事有相當的類似性,「末世」和「創造之初」的情形,具 有相當的對應性。耶穌是新亞當,祂使「樂園」的時光重新成為可能的。

若翰:耶穌的前驅

馬 爾谷報導耶穌經歷了在曠野中的試探之後,便公開出現於加里肋亞。福音特別指出,這個時候正是若翰被捕之後。這個時間上的前後關係,並非僅是客觀歷史上的巧 合,而是反映出一個救恩歷史的結構。耶穌必須在祂的「前驅」若翰離去之後,才正式躍上「舞台」;而若翰所遭遇的悲慘命運,也在耶穌公開生活之初便遙遙預示 祂生命的結局了。

耶穌帶來天國

耶穌的出現就有如依撒意亞先知書中喜訊傳報者:「那傳佈喜訊(福音),宣佈和平,傳報佳音,宣佈救恩,給熙雍說『你的天主為王了!』的腳步,在山上是多麼美麗啊!」(依五二7)然而,耶穌不只是天國福音的「傳報者」,祂自己和這個天國,有著內在的關連。

這個天國的來臨並非偶然的事件,而是因為天主預定的期限(參閱:達七22;則七12;伯前一11) 業已屆滿。耶穌的出現,就代表祂所宣告的「天主的國臨近了」!但是所謂「臨近」,並不是說再過很短的時間就要來到,也不是指復活的主再來之時;「天國臨 近」的意義是:隨著耶穌的出現,天國事實上已經來到。然而,天國並不是如人們所期待的,在天使歡呼、號角齊鳴的景象中出現;天國的來臨是隱晦的,肉眼不能 察覺,必須在信仰中才能看見。

悔改與信從

天主所決定的期限一滿,天國就已來到,從現在開始實現,直到臻於圓滿。面對這個業已來到,並且逐漸趨於圓滿實現的天國,一切人都必須做出抉擇:「你們悔改,信從福音吧!」

「悔改」的意思不僅思想方式改變,而且是實際生活方向的扭轉,轉向真正的生命道路的目標:天主!「悔改」的真實表現就是「信從」,藉著「信」與「從」,人明確地表示接受福音。人不只是因此而信賴耶穌,並且為耶穌爭取更多相信祂的人。

【綜合反省】

馬 爾谷福音的中心思想就是「成為門徒、信從耶穌」。整部書從頭到尾都在敘述,人們在接受與拒絕福音之間不斷的掙扎,說明「悔改」與「信從」耶穌,是一個不斷 深刻化的過程。因此,我們也可以了解,為什麼馬爾谷在耶穌受洗後,立刻報導祂受試探的故事。這個聯結關係提醒我們:受洗成為基督徒的人應該知道,他們將遭 受魔鬼的試探,並可能因此而被帶離通往天國之路。教會安排四旬期的目的,也是幫助基督徒憶起受洗的恩寵,經由一年比一年更深刻的悔改,回歸正道、真實信 從。





四旬期第一主日(乙年)讀經釋義


(主題:盟約)


讀經一: 9:8-15


答唱詠: 25:10, 4-9


讀經二: 伯前3:18-22


福 音: 1:12-15


 


A     四旬期


       四旬期始於聖灰瞻禮(今年在2012-2-22),為期40天,準備教友參與逾越聖節,舊約讀經的焦點是以色列的救恩史,指向天主在耶穌內的救贖工程。新約把焦點放在十字架的意義,信徒可透過聖洗聖事獲得救恩。


 


B     讀經一:創9:8-15


1.     讀經一的背景是起初的創世,創1:27說天主「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跟著在創1:28叫人「生育繁殖,充滿大地,治理大地,管理海中的魚、天空的飛鳥、各種在地上爬行的生物!」然後把蔬菜和果樹給人作食物。後來因為人類太敗壞(創6:11-12),天主便決定以洪水滅世,洪水迅雷不及掩耳。然而,天主仍保守了一些「遺民」(諾厄和家人),並在洪水過後與他們立約(創9:1-3),是舊約中四個盟約的第一個,在創9:7重覆了創1:28「生育繁殖」的話,並允許人把凡有生命的動物作為食物,也要人尊重生命,因為「人是照天主的肖像造的。」(創9:6


2.     洪水後,創9:10說天主決定與人和「一切地上生物立約」,又在創9:13說 「把虹霓放在雲間,作我與大地之間立約的標記。」虹霓的形成是由於陽光照射在雨點所發出的彩虹,白光照射在水點變成七彩,陽光即使照在水池的噴泉,也會放 出彩虹。雨點」究竟指甚麼?辣彼們說指「人」,「陽光」象徵「天主」,當天主的白光照射在人時,人便能放出彩虹,祂的光就是「恩寵」,人要把天主的恩寵化 作美麗的彩虹,透過天主的光將救恩帶給世界。白光原來不只是白色的,而是七種美麗的顏色,天主是愛,我們如何把祂的「光」照耀出彩虹呢?參加禮儀、研讀聖 經、做事盡責、努力讀書、謙遜和忍耐等方式都可以,我們有責任把天主的「白光」轉化成為「彩虹」,照耀在別人身上。


3.     9:16說:「幾時虹霓在雲間出現,我一看見,就想起在天主與地上各種屬血肉的生物之間所立的永遠盟約。」「虹霓」原來是為了使天主「想起」,「想起」人神的盟約,15節說「水就不會再成為洪水,毀滅一切血肉的生物。」如果彩虹的七色象徵着七個慕道者,是每一個基督徒福傳的指標,邀請未有信仰的人加入慕道班、參與彌撒、研讀聖經或參加靈修講座,把天主透過你而放出的彩虹,照耀大地。


4.     天主與諾厄所立的約不是單為了某個民族而立的,創9:19說盟約的對象是源於諾厄三兒子的整個人類,天主並在創9:11, 15-16表明永不會再用洪水來滅世。創9:13說天主「把虹霓放在雲間」,古人相信「虹霓」象徵天主的武器,把武器遠離地上表示天主不再惱怒人類。


 


C     答唱詠:詠25:10, 4-9


1.     25是首哀禱的聖詠,結構如下:


25     內  容


(a)   1-3          作者表白對天主依恃的心


(b)   4-7          作者的祈禱


(c)   8-15        作者信賴天主的理據


(d)   16-21      求天主寬恕


(e)   22           禮儀的結論


2.     本主日答唱詠的重點是作者的祈禱和對天主信賴的原因。4, 8, 9節求的是天主的「法度」,好能認識祂的「道路」(4節)或「行徑」(10節),6節的「亙古以來」與創9:13的「虹霓」相關,叫天主「想起」和勿發怒,即詠25:7所說:「我青春的罪愆和過犯,求你不要追念。」


3.   為甚麼作者相信天主會寬恕他的過犯呢?這可從禮儀版內領經的第二段得悉:「上主,求祢念及的仁愛,一向慈悲為懷。上主,慈愛寬厚,請垂念我。」作者信賴天主的「仁愛慈悲為懷慈愛寬厚。」天主不但寬恕罪人,更教導他們如何善導生活,即第三段的話:「因為上主溫良公正,指示罪人應走的道路;引導謙卑的人履行正義,教訓善良的人遵循正途。」意即教導人如何成聖。


4.   答唱詠如何與讀經一串聯起來呢?那在於答句:「上主以慈愛和真誠,對待遵守盟約和誡命的人。」在舊約時,天主由於愛和真理才與以色列立約,並以「虹霓」作標記。


 


D     讀經二:伯前3:18-22


1.   伯前寫於公元64年左右,致函給小亞細亞的人,上下文是說人會攻擊你(15-16節),指控你相信耶穌是由於迷信,15節說你「要時常準備答覆」,不只是為了辯護、更要回應,好能使對方皈依。過程當然很艱難,並會被人迫害而受很多苦(3:17),一如耶穌也受很多苦,甚至犧牲性命而流出無辜者的血(3:18),目的是要「將我們領到天主面前。」


2.   伯前3:19的「獄中(in prison)」即我們所唸的宗徒信經:「我信其降地獄」,耶穌並非以罪人的身份到「地獄」,而是以贖世者的身份,祂要贖回所有義人,帶領他們到天鄉去。至於惡人,則留在地獄。可惜在諾厄時,人類十分腐敗,天主耐心等待人悔悟,但人始終執迷不悟,結果如3:20說「得救的不多,只有八個生靈」,即諾厄夫婦和他們三個兒子和媳婦(創7:7)。伯前3:21指出洗者若翰的施洗與耶穌的施洗不同,前者只能「滌除肉體的污穢」,耶穌的施洗則能「拯救了你們(即赦罪)。」「這水所預表的聖洗」一句,所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重生(rebirth)能領人進入永生。


3.   每 次領完聖體後,便應感謝天主賜給永生的恩寵,幾乎人人都記得自己的生日日期,這為期數十寒暑的生命也算珍貴,不過,相比永生卻無與倫比,但我們永生的生日 (即受洗的日期)則記不起!讀經二與讀經一和答唱詠何關呢?讀經一說即使人犯了罪,天主仍寬恕人,答唱詠說不只寬恕,且教導人如何成聖。讀經二教人得救的 方法:洗禮,即舊約時的象徵 -「虹霓」。(創9:13)福音展示給我們,救恩能帶領我們進入樂園裡,現在我們便應準備好,即「悔改」和「信從福音」,相信耶穌基督。


 E   福音:谷1:12-15


1.   四旬期的五個主日的福音均指向同一的主題「十字聖架」。本主日的福音裡,耶穌受洗後,便進入曠野,曠野裏有「撒殫」、「野獸」和「天使」,很像樂園。原祖未犯罪前,樂園有樹有草有生命,一切都很平安和和諧。人犯罪後,動物變成猛獸,且會傷人,人需要「天使」來保護。


2.   樂園中間的樹包括知善惡樹和生命樹,現在耶穌在曠野,祂的生命樹成了祂的十字架、知善惡樹變了祂自己。天主在創禁止人吃知善惡樹的果子,否則便會死,但福音裏的耶穌卻為了人而死。谷1:15說「天主的國臨近了」,人要「悔改」和「信從福音」,福音的內容即耶穌的聖死復活和再來,只有祂能帶給人救恩。



(丙) 王保誠神父的資料:







【馬爾谷福音1:12-15分享】
基 督徒的一生就是要善度與天主、與人及與萬物共融合一的生活。「律己以嚴,待人以寬」,沒有人是完美無罪的,揭人不善通常只會帶來猜忌和戾氣。只有多反省, 承認自己的不善,立志改過,才能促進自我和團體的進步。「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感謝主提醒我們四旬期的精神是不斷悔改,求主使我們在他的聖神 愛情的推動下,更新人生,回到天父愛的懷抱裡。


Reflection on Mk 1:12-15


 


The good news is victory over evil, sin, and death. Jesus and John both preach repentance. Think about the meaning of repentance in our own life. Does Satan cause temptation directly or does it come in ordinary situations of life? Pray that God not allow anything in life to tempt us to avoid our responsibilities to others and to ourselves.


 



【你們悔改,信從福音吧!】
那時候,聖神催促耶穌到曠野去。耶穌在曠野裡,四十天之久,受撒旦的試探,與野獸在一起,並有天使服事他。
若翰被監禁後,耶穌來到加里肋亞,宣講天主的福音,說:「時期已滿,天主的國臨近了,你們悔改,信從福音吧!」
馬爾谷福音1:12-15【Repent, And Believe In The Gospel】 The Spirit drove Jesus out into the desert, and he remained in the desert for forty days, tempted by Satan. He was among wild beasts, and the angels ministered to him. After John had been arrested, Jesus came to Galilee proclaiming the gospel of God: "This is the time of fulfillment. The kingdom of God is at hand. Repent, and believe in the gospel." Mk 1:12-15





送給容神父的圍巾 (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