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青山綠水的樂昌必背瑤寨



青山綠水的樂昌必背瑤寨


乳源必背瑤寨-簡介



青山綠水的樂昌必背瑤寨


必背瑤寨地處乳源瑤族自治縣必背鎮,因有小山形如鱉魚背,故名鱉背,由於字筆劃多難寫,訛為必背。必背瑤族屬過山瑤,是瑤族的一個分支,隋唐時期從湖南等地遷入,明代以後,因為災荒和戰亂,必背瑤胞又大批向廣西、雲南等地遷徙,後再流散到東南亞,並輾轉遷移到歐美各國。必背瑤寨依山而建,有別致的樹皮房、竹房,依山臨澗的吊腳樓別具一格。瑤區除瑤語外,客家話也通用。瑤胞穿戴自己刺繡的彩色圖案服飾,能歌善舞,以山歌傳情示愛。他們熱情好客,用甘甜的瑤山茶、清香味美的竹殼飯和自製的瑤家水酒待客。

必背瑤寨地處乳源瑤族自治縣必背鎮


乳源必背瑤寨的地理環境


在翠綠的松杉林中,層層梯田的半山腰裏,掩映著錯落有致、依山而建的瑤族村寨,瑤族的規模都比較小,少的獨戶或三幾戶一村,多的也不過十戶八戶,幾十戶一村是不多見的。瑤胞的房屋多以杉皮杉木建造的,也有的是以土磚青瓦建築。有的村寨是多間平列的,也有的是上居下牧的雙層屋結構,上層住人,下層為牛欄或豬欄。


必背屬石英砂岩地貌。沿必背河而行,兩岸石峰如刀劈斧削,雄奇險峻,景觀與張家界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中黃龍寨風景區山峰滴翠,層次分明,風景區兩山相夾,必背河從穀底大大小小的石頭上流過,時而濺起浪花,這裏的鰣魚在唐代時的貢品。必背河兩岸山峰林立,高插入雲,山頂上常年雲霧繚繞。其中最奇特的景點有黃龍絕壁七步雲岩老虎嘴險峰仙女問金酒壺石.


乳源“過山瑤”的過去與將來


乳源的必背瑤寨是世界“過山瑤”之鄉。過山瑤位居深山,交通閉塞,有家無居,經常遷徙,生產落后,這些瑤民也被稱為“過山瑤”。據乳源瑤族自治縣縣長鄧建華介紹,從這裡走出去的瑤胞很多,分別在美國、法國、加拿大、泰國、寮國、越南、柬埔寨等世界各國家,現在美國的過山瑤華僑便有5萬人之多。該負責人介紹,這些華僑在國外仍能講一口流利的“瑤言”:瑤族語言。


400多年前,迫於生計一些瑤胞流落異國他鄉,但他們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先祖和故鄉。早在上世紀80年代,旅美的子孫便從遙遠的大洋彼岸一路尋根,來到了乳源,述說他們先祖從乳源必背鎮等地遷往他鄉的歷史,並拿出了“家先單”(族譜)進行查對。更讓人驚奇的是,當相隔400多年的中美瑤胞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居然不用翻譯便可以直接對話,可見旅美華僑真的找到根了,找到源頭。更讓人敬佩的是,他們離鄉背井400年仍鄉音未改,之後有16600多名海外瑤胞相繼尋根問祖到乳源。

居住在粵北山區的排瑤同胞,逢年過節,都喜歡跳長鼓舞。起舞時,舞者身穿節日盛裝,腰紮紅綢,腳裹白色綁腿,掛著1米多長的花鼓,時而騰空急轉,時而如猛虎撲地,特別是雙人表演時,猶如兩虎相鬥,又象雙龍戲珠,真是妙趣橫生。 整套動作剛勁有力,粗獷灑脫,把瑤族人民勤勞勇敢的精神和雄勁剛強的性格, 表現得維妙維肖。其中鬥雞射箭虎跳龍門等動作,舞姿優美奇特,但難度也很高,需要嫺熟的表演技巧。這種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長鼓舞,成了民族團結的交誼舞了!

甫抵瑤寨,瑤妹已恭候我們,並已準備酒水款待我們



甫抵瑤寨,瑤妹已恭候我們,並已準備酒水款待我們



甫抵瑤寨,瑤妹已恭候我們,並已準備酒水款待我們


美麗的瑤族服裝



美麗的瑤族服裝


瑤胞模擬婚嫁的表演



瑤胞模擬婚嫁的表演



瑤胞模擬婚嫁的表演


精彩竹筒舞蹈



精彩竹筒舞蹈



精彩竹筒舞蹈



精彩的瑤族歌舞



精彩的瑤族歌舞


精彩的瑤族歌舞



精彩的瑤族歌舞


竹竿頂肚皮舞蹈



竹竿頂肚皮舞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