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
圖:澳門聖奧斯定教堂的耶穌會標誌 在澳門參觀教堂,經常在雕刻或彩色玻璃上看見IHS或JHS這三個拉丁文字母,那是希臘文「耶穌」的簡稱,亦是耶穌會的標誌。該會是最早到達澳門的天主教修會,積極進行傳教和教育工作,而澳門第一任主教賈尼勞也是耶穌會士,因此這個組織在澳門留下許多宗教遺產,是了解澳門天主教歷史不可或缺的一環。 耶穌會的出現源於十六世紀初的宗教改革運動,當時就讀於巴黎大學的西班牙貴族依納爵?羅耀拉,為了抗衡新教的力量,與校內六名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於一五三四年創立耶穌會,針對年輕人進行傳教工作。 隨著新航路的發現,耶穌會創辦人之一方濟各?沙勿略應葡萄牙國王要求,於一五四一年啟程前往印度果亞傳教,之後又到過馬六甲、摩鹿加群島(今屬印尼)和日本。 他發現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甚深,於是決心赴華傳教,但那時明朝實行海禁,方濟各不得其門而入,結果在一五五二年病逝於上川島(今屬台山),其心願要到三十年後才由另一位耶穌會士利瑪竇來完成。利瑪竇與同伴羅明堅是經澳門進入中國的,他們曾在澳門學習中國語文和禮儀風俗。 此時澳門已建立了不少教堂,到一五九四年耶穌會更創立一所具大學規模的聖保祿學院培訓傳教士。澳門無疑是近代天主教入華的源頭,要了解這段歷史,不能不到澳門尋訪現存的宗教古蹟。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