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 mp3="https://lychee832.blog/wp-content/uploads/2024/09/us-hk-gregorymay.mp3"][/audio]
[embed]https://vhpd.rfa.org/20240809/1251/1_23yek2i1_1_wje3cpvt_1.mp4[/embed]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向本台證實,中國外交部周三主動要求跟美國駐港總領事梅儒瑞(Gregory May)會面,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崔建春與梅儒瑞會面時討論到美﹑港關係。
這是梅儒瑞駐港2年內,第3次在正式場合見京官,但他一直未有跟行政長官李家超見面。有美國外交專家表示,梅儒瑞見京官多過見港官,最大原因是由於港官受美國制裁,而且《國安法》實施後美國不再相信香港有自治,索性與北京直接交流。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回覆本台,證實這次會面是中國外交部主動要求,並指此類會面是「世界各國外交代表的標準做法」(standard practice of diplomatic representatives of nations around the world),對於建立關係、交換意見和開闢溝通管道至關重要。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形容梅儒瑞與崔建春的對談「坦誠及有建設性」(frank and productive),「兩國代表團就推動在相關領域上的對話、交流和務實合作交換了意見」。
國務院發言人重申,「在人權、普世價值和民主方面,美國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中國的領導人仍然存在巨大分歧」,又同意梅儒瑞對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發表的言論,指「梅儒瑞將繼續公開談論香港人權狀況惡化,以及香港特區自治權持續受到侵蝕」。
梅儒瑞兩星期前接受美國電視台訪問時提到,香港「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港人的權利和自由被剝奪;經濟上「一國兩制」仍然存在,但這個由北京提出「港人治港」的模式在政治上已經失去意義。
梅儒瑞多次見駐港特派員公署
對比美國的聲明,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的聲明同樣簡短,只有121字,交代了會面內容除了對梅儒瑞「涉港負面言行表達了嚴正立場」,還牽涉中共上月召開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美元首去年在三藩市達成的共識,以及美﹑港關係。
翻查官方紀錄,這是梅儒瑞自2022年9月派駐香港後,第三次在正式場合見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駐港特派員公署就上兩次會面發的聲明比較正面。

另外,駐港特派員潘雲東兩個月前亦有出席美國領事館舉辦的獨立日酒會。代表港府出席的是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他在酒會上有致詞,並與梅儒瑞短暫交談。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前律政司長梁愛詩,以及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劉慧卿也有現身。
梅儒瑞與李家超鮮有交流
梅儒瑞多次提到自己沒見過因《國安法》被美國政府制裁,包括行政長官李家超等十一名香港官員。翻查香港政府新聞稿,未見行政長官李家超和梅儒瑞正式見面的紀錄;二人在非公開活動見面的新聞報道亦少見。
根據《明報》「聞風筆動」專欄所述,梅儒瑞與太太上月底技術上首次出席以李家超本人名義作東的外交宴會。李家超在宴會上致辭時輕輕觸及《基本法》23條立法,也幾乎留足全晚,但他是否有與梅儒瑞互動仍是一個謎。
而兩年前,梅儒瑞履新舉行酒會及晚宴,宴請逾百人,唯獨不見李家超。根據《星島日報》報導,當晚氣氛良好,香港政﹑商界猛人紛紛出席。政界有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行會成員林健鋒﹑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行會成員林正財,以及多國駐港領事;商界有利豐集團榮譽主席馮國經、中總會長蔡冠深、德昌電機主席汪穗中、偉易達集團主席黃子欣,以及美商會主席翁以登。中大校長段崇智和多名傳媒人據報亦有受邀出席。
美外交專家:美國認為香港不再能自治
對亞太政治圈有深入了解、美國《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總編輯夏舒(Shannon Tiezzi)解釋,梅儒瑞避見李家超是由於對方受美國制裁;美國法例禁止國民與受制裁人士有直接交流,但不禁止與受制裁官員的政府部門商討公務,所以夏舒相信,美國領事館與港府下層官員仍然存在「禮貌式」(pro forma)溝通,但成果有限。
至於為何梅儒瑞見京官多過見港官,夏舒認為是美國不再相信香港能自治。
夏舒說:「你看到美國發出的信號是,我們認為不值得與香港政府互動,因為我們不相信他們最終擁有任何權力,控制香港的是北京當局。自從《港區國安法》頒布以來,你經常聽到人們將香港描述為另一個中國城市。」
夏舒:美港關係等新特首上任才有轉機
夏舒表示,美、中兩國在香港問題上都寸步不讓,雙方欠缺誘因達成妥協,而且華府官員認為,改變美國對港的方針將被外界視為認可北京的行為,並在某種程度上放棄了維護香港自由的目標。
夏舒指,美、港關係最快要等到下任特首上台才有機會改善,而且華府認為2019年的示威是一場政治打壓,所以只會接納政治立場溫和﹑非出身自執法部門的特首人選。
記者:江穎(華盛頓) 編輯: 溫曉平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us-hongkong-china-gregory-may-08092024150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