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一個溫柔、優雅的名字,位於台北盆地西北方。三月中有機會到訪淡水,出了捷運車站轉左便是河濱公園。我想,若不是當天氣溫只有攝氏 14 度,而且整天不時下著毛毛雨,這裡一定是個很熱鬧的地方。
很喜歡聽水流動的聲音。到達淡水時正值潮漲,享受著海浪泊岸的聲音。
寥寥幾位在微雨中垂釣,在寧靜中等待 … 在等待中回憶 … 在回憶中期盼。
在微雨中垂釣 |
提起等待,想到兩位新約人物, 西面 和女先知 亞拿 。他們相信 神的應許,等待救主的降臨(路加福音 2 : 25 ─ 38 )。
等待不是被動地什麼也不作。 帖撒羅尼迦 教會的信徒雖然相信主耶穌再來的應許,但他們只活在對將來的盼望,甚至連工也不作(帖撒羅尼迦後書 3 : 10 ─ 12 )。相反, 西面 和 亞拿 的等待卻是積極地活著等待每一天。 西面 一生行公義,過敬虔的生活(路加福音 2 : 25 )。亞拿 專心禁食、祈求、事奉 神(路加福音 2 : 37 )。因為即極地活在當下,他們能夠在身處的環境,聽到聖靈對他們說的話。
等待也不是固執的堅持。不少猶太人也相信彌賽亞的應許,可惜他們祇是固執地堅持自己對應許的理解,等待著一個武裝起義的彌賽亞。 西面同樣相信彌賽亞的應許,卻對 神的應許保持開放,所以能夠接受一個連耶穌父母也不明白事實(路加福音 2 : 33 )。也因著這個開放的態度,不會以所領受的自居,也不會因為別人不同的領受而擔心 神的應許會落空,反而能夠釋然離世(路加福音 2 : 29 ),讓 神繼續祂的工作。
回想從二零零一年七月開始經歷長達四年的失業期。這個積極活在當下和開放的態度,對我相當受用。
分析和欣賞別人等待的故事是容易的。同行者,你又如何實踐你等待的功課呢?
馮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