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全面發動侵華戰爭。為保存中華民族教育精華免遭毀滅,華北及沿海許多大城市的高等學校紛紛內遷。抗戰八年間,遷入雲南的高校有10餘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西南聯大是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聯合而成。校務由當時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和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共同管理。西南聯大自193854正式開課,直至19465 e="LINE-HEIGHT:150%;FONT-FAMILY:Goudy;COLOR:#003366;FONT-SIZE:15pt;" lang="EN-US">4結束,設立時間共8年整。它在辦學的8年中,畢業學生2000餘人。抗戰勝利以後,西南聯大解散,北大、清華、南開分別遷回北平天津複校。





1937抗日戰爭發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先遷至湖南長沙,組成長沙臨時大學,同年1025日開學。19384月又西遷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54開始上課,設立文、理、法商、工、師範5個院26個系,兩個專修科一個選修班。北大、清華、南開原爲著名的高等學府,它們有各自獨特的經歷,有各自的教學作風,組成聯大以後,薈集了一批著名專家 學者、教授,師資充實,人才濟濟。他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嚴謹的治學態度,樹立優良學風,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著名高等學府。西南聯大在辦學的8 中畢業學生約2000人,均學有成就,有的成爲擧世聞名的專家學者,他們對中國的建設事業、高等教育的發展和世界學術研究,作出了貢獻。抗戰勝利 後,1946年西南聯大解散,3校分别遷回北京、天津複校。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自193854開始上課,至194654結束,西南聯大在8年。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 西南聯大培養出大批傑出人才。其中有許多是蜚聲中外的第一流科學家。西南聯大師生中後來出了8兩彈一星元勳(趙九章鄧稼先郭永懷朱光亞王希季陳芳允屠守鍔楊嘉墀),約171位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教師79人,學生92人),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李政道)。





 這所大學就是在抗日烽火中誕生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自193854開始上課,至194654結束,西南聯大在8年。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 西南聯大培養出大批傑出人才。其中有許多是蜚聲中外的第一流科學家。西南聯大師生中後來出了8兩彈一星元勳(趙九章鄧稼先郭永懷朱光亞王希季陳芳允屠守鍔楊嘉墀),約171位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教師79人,學生92人),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李政道)。




校行政有兩個機構,一個是校務委員會,一個是教授會




 







嚴謹的學風




  校務委員會是權力管理機構,校務委員會委員由教授會民主推薦,校長批准任命,校長爲校務委員會當然主席。校務委員會通過民主討論和決議全面主管全校重大事務。西南聯大有三位校長擔任校務委員會主席:張伯苓蔣夢麟梅貽琦。前兩位老教育家爲了支持校長負責制一元化領導,公推年青的梅貽琦校長主持校務,他們二位退居二線,留守重慶,從國民政府教育部方面謀求對西南聯大的實力支持。所以西南聯合大學自始終至終都是由梅貽琦校長主政,實行了校長負責制。西南聯大校務委員會中主管管理的職能部門的領導人,全部都是知名教授,其中包括常設的校務委員會祕書長、教務長總務長訓導長建設長等,全部由教授擔任,由教授會民主推薦,校務委員會討論通過,報校長批准任命。





  教授會是一個校務咨詢機構,雖不是權力機構,但很有威望,成員包括全校教授,經常工作由全校教授推選常委會主辦。教授會是校長的得力參謀 也是辦學校務得力骨幹的資源庫。各學院有院教授會,學系有系教授會。院教授會主席後來改稱爲院長,系教授會主席後改稱爲系主任,由相應院系教授會民主推 選,校務委員會討論備案,報校長批准任命。各院系教學及管理業務,統由教授會評議,由院長系主任執行實施。所以院系教授會實際上是院長系主任領導下的民主 辦學權力機構。


  西南聯合大學校行政管理機構簡約,從領導到職工,各盡所能,各司其職,工作效率高超。對於不屬於職能 部門的臨時性重要工作,則由校務委員會討論研究,請教授會推薦適宜教授人選,組成各種臨時工作委員會(推選主席)主持工作。工作任務完成後即行解散,保持 主體常設機構精幹靈活。被推選參加這些臨時工作委員會的人員,也是兼職不兼薪,沒有任何工作津貼,完全是義務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淮鹽荔枝米俐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