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林子雄  


 http://bbs.tiexue.net/post2_3558853_1.html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軍侵佔廣州城。廣州失守,英兵入城。朝廷指責,民眾不滿,全部怨氣都傾瀉在兩廣總督葉名琛身上。時有民謠稱葉“不戰不和不守,不降不死不走。二十四史翻完,千載奇人未有。”直至今天仍有不少人認為葉名琛是個臨陣驚慌失措,最後貪生怕死的人。   


關於廣州城失守,問題複雜,一篇小文章是講不清楚的,這只想說說葉名琛是怎樣度過被英兵逮捕到香港而最後死在印度的日子。


185915,英兵將葉名琛擄到停泊在香港的軍艦“無畏號”上。作為兩廣地方最高指揮官、清朝從一品大員,雖然束手被擒,處境難堪,但據《香港紀事報》載,葉氏仍保持了莊重高貴舉止,軍艦上所有軍官也很尊敬他。該報記者寫道:“偶然有人上艦,都向葉脫帽致意,他也欠身脫帽還禮。”直到223駛離香港,他在小小的軍艦上生活了48天。


312晚,“無畏號”抵達印度的加爾各答。3,葉名琛穿著整齊的清朝官服走上甲板,一邊向人們鞠躬致意,一邊儀堂堂地走下接他上岸的駁艇中。上岸後,葉名琛暫被囚禁在威廉炮,後搬到托貢的住宅,他寫了一首懷念廣州鎮海樓的詩,詩中自稱“海上蘇武”。在加爾各答,葉名琛十分關注時事新聞,他每天早晨起床,迫不及待地等候當地報紙的到來,讓人翻譯給他聽。   


49戌時,葉名琛卒於寓所。因為事前葉無甚病痛,當地醫生也無法解釋其死因。據葉的中國僕人說,早在320,從國內帶去的食物已盡,他們打算去購買,葉氏不允。以後英籍翻譯官屢次將食物送來,葉名琛都拒絕不用,他實際上是絕食而死的。   


在廣東近代上,不食英國人提供的食物而死者,有一馬一人。馬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廣東沙角炮守將陳連升乘坐的黃馬,陳戰死沙場後,馬被英兵捕去,它不受餵養,日夜悲鳴,終於瘦死,時人哀悼,稱之為“義馬”、“節馬”;人即是葉名琛,他在被捕後始終保持清朝官員風度,不食“英粟”而最終餓死他鄉。   


人物檔案   


葉名琛 18071859),字昆山,湖北漢陽人。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進士,道光二十八年,授廣東巡撫,咸豐二年(一八五二)兩廣總督。時英人迭次要求修改商約,履行入居廣州協議,名拒之。會英國方有事於中東,無暇力爭,名因之而有聲譽。詔封一等男爵,頗自負,好大言,遇中外交涉事,略書數字答之,或竟不回答,英人積不能平,日思構   


咸豐六年,(一八五六)九月十日,有亞羅號(Arrow)商船,張英旗自廈門駛泊黃埔,船主系華人,以防禦海盜計,註冊於香港政府。會水師千總巡河,搜獲十三人,拔其旗。英領事巴夏禮(HarryS.Parkes)貽書名責問,名不省,且設備,英軍遂於 十月一日 陷廣州。旋以眾少,且未奉政府命令,自動退出,名遂以大捷奏聞。巴夏禮請入城面議善後,名琛慮見而受辱,不許。請會於城外,亦不許。且縱粵民火焚城外各國商館及洋行,巴夏禮乃駛報本國,請派遣大軍東來。  


咸豐七年(一八五七)九月,英國糾合法國組織聯軍抵達廣東海面,名若無事,且拒與會議。 十一月十二日 ,聯軍致最後通牒葉名琛,限四十八小時出降,名既不調兵設防,又不招集團練,聯軍遂於十四日佔領廣州。名,英人初挾至香港,猶每日作書畫以應外人之請,從者力勸不可提姓名,乃自書海上蘇武。咸豐八年(一八五八)二月,英人挾至印度加爾各答,猶賦詩見志,日誦呂祖經輟。咸豐九年三月病歿,時人皆憾其玩敵誤國,故嘲之曰:"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負,古之所無,今之罕有。"英人乃歸其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淮鹽荔枝米俐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