Ø 試舉例說明漢民族的辨證對立思想對漢語詞彙的影響。
漢民族自遠古便產生辨證觀念,並且崇尚二元學說。陰陽觀念把對立統一看成是客觀事物的屬性,陰陽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樸素的辨證唯物的哲學思想,認為宇宙萬物都含有陰陽兩性,如頭上的虛空,我們稱為天,腳下的實有,我們稱為地;白天有日,夜中有月;顏色有黑,也有與之相對的白......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道家、名家、陰陽家紛紛著書立說,使辨證相對主義的哲學思想,逐步理論化和系統化。陰陽的含意及普遍性:古代思想家認為,宇宙間一切事物都是由互相對立又互相依存的兩個方面構成的。這兩個方面就稱為陰陽。這樣的觀察使我們的陰陽觀自然地形成,“反義”便在心中萌生了。南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520年)在《文心雕龍.麗辭》中說:〝造化賦形,肢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他提及文辭對偶時主張〝反對為優;正對為劣。〞對仗亦稱「對偶」或「儷詞」。即是將相似或相反之意思,用相同之字數和筆法以構成華美之詞句。由於漢字為方塊文字,且一字一音,最適宜構成相對之詞句。故對仗為我國文學特有之修詞方法。無論詩、賦、詞、曲或四六駢文,對仗往往佔有極為重要之地位。劉勰以人體之四肢來形容對偶之相稱,起到勻稱、平衡、圓滿及兼具映襯之效用。
北宋思想家張載(1020~1077年)也認為〝兩不立則一不可見。〞政治家王安石(1021~1086年)也認為〝五行之物,皆各有耦。〞南宋思想家朱熹甚至認為〝大抵天下事物無無對者。〞凡此種種對立的的講究,對漢語的構詞形成極大的影響。
漢語中的對偶形成,尤其漢語詞彙的對稱結構和音節的偶化,與這一思想不無關係,列舉例子如下:
有兩組反義詞:
悲歡離合 古今中外 古往今來 天南地北 出生入死 今是昨非
1—2位是反義詞:
悲喜交加 黑白分明 功敗垂成 進退兩難 進退維谷 輕重緩急 輕重倒置 生死存亡 生死攸關 始終如一 是非曲直 陰陽怪氣 左右逢源
2—4位是反義詞:
捨生忘死 貪生怕死 醉生夢死 承上啟下 承前啟後 開天闢地 驚天動地 頂天立地 花天酒地 歡天喜地 改天換地 經天緯地 遮天蓋地 震天動地 翻天覆地 翻來覆去顧此失彼 厚此薄彼 虎頭蛇尾 街頭巷尾 繼往開來 揚長避短 說長道短 三長兩短 截長補短 取長補短 今是昨非 口是心非 似是而非 空前絕後 除舊佈新 你死我活拈輕怕重 弄假成真 七上八下 欺上瞞下 完整無缺 借古諷今 頌古非今 起死回生 避重就輕 頭重腳輕 將信將疑 尺短寸長 積少成多 瞻前顧後 挑肥揀瘦 同甘共苦聲東擊西 喜新厭舊 凶多吉少 眼高手低 假公濟私 懲前毖後 自始至終 朝思暮想 蜚短流長 返老還童 爭先恐後 轉敗為勝 前呼後擁 東倒西歪 眼高手低 喜新厭舊口是心非 頭重腳輕 有頭無尾 前倨後恭 東逃西散 南轅北轍 左顧右盼 積少成多 朝秦暮楚 出生入死 舍生求死 七上八下 進退兩難 天長地久 東張西望 貌合神離三長兩短 弱肉強食 水深火熱 早出晚歸 取長補短 大驚小怪 大材小用 九死一生 異口同聲 街頭巷尾 生離死別 陰晴圓缺 生死存亡 眉來眼去 柳暗花明 南轅北轍洋為中用 前俯後仰 裏應外合 好逸惡勞 前赴後繼 深入淺出 內憂外患 橫七豎八 噓寒問暖 轉危為安 弄巧成拙 惹是生非 惹事生非 推陳出新 貌合神離 顧此失彼左鄰右舍 驚天動地 開天闢地 歡天喜地 承上啟下 南轅北轍 人來人往 承前啟後 反敗為勝 化敵為友 化險為夷 去粗取精 陰差陽錯 虎頭蛇尾 天崩地裂 一決雌雄陽奉陰違 樂極生悲 無中生有 有勇無謀 人情冷暖 前仰後合 掐頭去尾 求同存異 左右開弓 左擁右抱 左右逢源 先來後到 爭先恐後 大同小異
3—4位是反義詞:
不關痛癢 顛倒黑白 混淆黑白 混淆是非 顛倒是非 舉足輕重 無足輕重 禮尚往來
1—4位是反義詞:
公而忘私 死裏逃生
1—3位是反義詞:
大驚小怪 大街小巷 大材小用 大同小異 東奔西走 東張西望 古為今用 今非昔比 苦盡甘來 來龍去脈 冷嘲熱諷 裏應外合 南轅北轍 南腔北調 南征北戰 內憂外患前赴後繼 前仆後繼 前仰後合 前因後果 深入淺出 生離死別 死去活來 天崩地裂 天翻地覆 天高地厚 天高地迥 天昏地暗 天經地義 天羅地網 天旋地轉 天誅地滅同床異夢 異口同聲 異曲同工 陰錯陽差 有備無患 有口無心 有名無實 有氣無力 有始無終 有恃無恐 有頭無尾 有天無日 有眼無珠 有勇無謀 左顧右盼 左鄰右舍左思右想 上行下效 朝令暮改 朝三暮四 前呼後擁 東倒西歪 眼高手低 喜新厭舊 口是心非 頭重腳輕 有頭無尾 前倨後恭 東逃西散 南轅北轍 左顧右盼 積少成多朝秦暮楚 出生入死 舍生求死 七上八下 進退兩難 天長地久 東張西望 貌合神離 三長兩短 弱肉強食 水深火熱 早出晚歸 取長補短 大驚小怪 大材小用 九死一生異口同聲 街頭巷尾 生離死別 陰晴圓缺 生死存亡 眉來眼去 柳暗花明 南轅北轍 洋為中用 前俯後仰 裏應外合 好逸惡勞 前赴後繼 深入淺出 內憂外患 橫七豎八噓寒問暖 轉危為安 弄巧成拙 惹是生非 惹事生非 推陳出新 貌合神離 顧此失彼 左鄰右舍 驚天動地 開天闢地 歡天喜地 承上啟下 南轅北轍 人來人往 承前啟後反敗為勝 化敵為友 化險為夷 去粗取精 陰差陽錯 虎頭蛇尾 天崩地裂 一決雌雄 陽奉陰違 樂極生悲 無中生有 有勇無謀 人情冷暖 前仰後合 掐頭去尾 求同存異左右開弓 左擁右抱 左右逢源 先來後到 爭先恐後 大同小異
2—4位是反義詞:
生忘死 貪生怕死 醉生夢死 承上啟下 承前啟後 開天闢地 驚天動地頂天立地 花天酒地 歡天喜地 改天換地 經天緯地 遮天蓋地 震天動地 翻天覆地 翻來覆去 顧此失彼厚此薄彼 虎頭蛇尾 街頭巷尾 繼往開來 揚長避短 說長道短 三長兩短 截長補短 取長補短 今是昨非 口是心非 將信將疑 尺短寸長 積少成多 瞻前顧後 挑肥揀瘦同甘共苦 聲東擊西 似是而非 空前絕後 除舊佈新 你死我活 拈輕怕重 弄假成真 七上八下 欺上瞞下 完整無缺 借古諷今 頌古非今 起死回生 避重就輕 頭重腳輕喜新厭舊凶多吉少 眼高手低 假公濟私 懲前毖後 自始至終 朝思暮想蜚短流長 返老還童 爭先恐後 轉敗為勝
漢語中的“駢”字有并列對偶的意見,“儷”字也有成對之意,加之對漢、魏、南北朝的駢文中對偶句極多,故對偶又稱為駢儷、儷辭,民間則俗稱為對子。
漢語在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都具有可以構成對偶所必須的語言條件,對偶為漢語修辭所獨有,它是對客觀事物對稱關系精闢的藝術概括。
**參閱《漢語詞彙與文化》(北京大學出版社常敬宇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