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清亡百年 滿語瀕滅絕 族人千萬 不足百人懂母語



【明報專訊】滿語,曾經是清朝的官方語言,但清朝覆滅百年之後,如今滿語也瀕臨絕種——全中國逾千萬滿族人中,99以上不會說滿語,會說自己民族語言者不足百人,僅有一所小學教滿語。有專家指出,清朝原本有強制旗人子弟要學滿語,但乾隆之後日漸放鬆,導致今天的景象完全是「自我放棄」的結果。



黑龍江省富裕縣友誼鄉三家子村是中國最後一個「滿語村」,那裏距離省城哈爾濱4小時車程,三面環江,只有一條道路通往外界,正是這種近乎與世隔絕的環境,保留了傳統滿族習俗和滿語。三分之二村民是滿族人,主要姓氏有計、孟、陶3種,能用滿語交談的長者僅16人。66歲的陶清蘭會說滿語,但不認識滿文,「打小(自幼)老人都說滿語,但念書學的是漢語」。「據說省檔案館裏有6車滿文檔案,但無人能夠翻譯」。

86歲的孟淑靜能說流利滿語,但她對新華社說,「我們平常說滿話也少,也就平日裏嘮嗑(聊天)的時候說些,這中間還得攙和點漢語詞」。2006年,富裕縣政府投資200萬元在三家子村建設中國第一所滿語小學,圍牆上繪製着滿族歷史傳說、風土人情連環畫,還特闢一間屋作為滿族民俗陳列館。在那裏教授滿語的教師石廣君是孟淑靜的孫子,他的滿語就是跟奶奶學的。



學者﹕滿族「自我放棄」



研究近代歷史的廣東省社科院教授趙立人對本報說,清朝向來有強制滿人子弟一定要上滿族學堂、學習滿語的規定,「但在乾隆以後,政府慢慢腐化,政策執行也愈來愈不能落實,可以說是滿族自己放棄了滿語」。他又指出,滿族在人口最多的時候仍是少數民族,滿人為謀生需要,主動學習漢語,而對於漢人平民甚至高級官員都並無強制要學滿語,「到了清朝末年,基本上只有王公貴族還在學,一般滿人也都不學了」。

大中小學辦課程救亡




隨着保護意識的增強,哈爾濱扎龍成立了滿語小學,吉林省吉林市烏拉街中學也開設滿語課程,黑龍江大學附屬中學把滿語課程延伸到高中,東北師範大學、北華大學、黑龍江大學等東北大專院校均開辦滿語培訓班,除吸引研究滿族文化的學者外,不少滿族民眾更專程到學校聽課。

明報記者



滿語小知識﹕格格未必是公主



【明報專訊】港人最熟悉的滿語詞應該是電視劇中常見的「嗻」(漢語拼音「zhē」),是下人對主人的應答,而「阿瑪」是爸爸,但媽媽叫做「額涅」,只是為貼近漢語習慣才寫成「額娘」,而「格格」並不一定是公主,而是泛指「小姐、姑娘」。



此外,食品「薩其瑪」也是滿語,原意是「狗奶子(一種野果)糖蘸」,而黑龍江首府哈爾濱,滿語意為「曬魚網的場」。



http://hk.news.yahoo.com/神州點線面-清亡百年-滿語瀕滅絕-族人千萬-不足百人懂母語-213402512.html



介紹一些滿語的稱謂;


瑪發:老祖宗 翁姑瑪發:曾祖
納納:祖 母 瑪瑪:父親
額娘(訥訥):母親 阿瑪卡:公公
俄莫克:婆母 奧母:姨娘
尼堪婆:漢族媳婦 昂邦阿瑪:大伯父
曷克赤:叔父 哈爾漢濟:外甥
愛 根:丈夫 又爾漢:妻子
阿 烘:哥哥 阿沙:嫂子
阿渾德:弟弟 額雲:姐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