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四課作業


一.      指出下列各句中加號的詞的詞性,並說明它們的用法:


F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         △   


二個於字:自、從。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發生點。而:可是,表示前句和後句的意思上有轉折的關係。連詞


F        吾嘗跂而望之,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之:修飾字,助詞。


F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為:替,介詞。引進行為目的。


F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以:因為。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原因或目的。


F        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細說新語﹒汰多》)



以:用。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工具或憑藉。


F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勸學》)



故:所以,連詞,用於因果關係的複句中。


二.     在下列各句的橫線上,斟酌選填並說明它們的意思和用法:


F        龐涓死此樹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F        客有齊王畫者(《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F        虎求百獸之食之(《戰國策﹒楚一》)


F        夏侯淵劉備戰於陽平(《三國志﹒魏書﹒武帝記》)


F        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喜。(《孟子﹒公孫丑上》)


三.     把課文2:“魯人身善織履其可得乎:全段譯成現代漢語:


原 文:魯 人 身 善 織 屨 , 妻 善 織 縞 , 而 欲 徒 於 越 , 或 謂 之

曰 : 『 子 必 窮 矣。 』

 

魯 人 曰 : 『 何 也 ? 』 曰 : 『 屨 為 履 之 也 , 而 越 人 行 ; 

縞 為 冠 之 也 , 而 越 人 被 髮 。 以 子 之 所 長 , 
游 於 不 用 之 國 , 欲 使 無 窮 , 其 可 得 乎? 』

譯文魯國人自己若於織麻鞋太太則擅長織白色的生絹,卻想遷移至越國。


或者你會說:你必定很窮困吧!


魯人回答說:為什麼呢? 說:麻鞋只是為了人們而穿著的,但越人赤腳行走﹔
白絹是為被人們戴在頭上
,但越人卻技髮。先生,你的專長流落到不用的國家
,即使你們不窮困,難道可能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淮鹽荔枝米俐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