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日星期日 )跟老師出隊到萬宜東壩參觀岩石地貌,看到下列岩石景觀:
香港西貢一帶岩柱為含硅量較高的酸性流紋質火山岩。流紋岩是一種火成岩,是火山的酸性噴出岩石,其化學成分與花崗岩相同,由於形成時冷卻速度較快使礦物來不及結晶,二氧化硅含量大於69%。
六方柱石岩能見到大量肉紅色的鉀長石和石英晶體。
在萬宜水庫東壩四周的岩壁之上,可找到並列的巨型六角形岩柱,蔚為奇觀。六角柱狀節理是溶岩、火山灰和岩屑在混合後散失熱力,再均勻冷卻收縮而成。全球各地較著名的大型六角形石柱群一般由玄武岩構成,這裡的六角岩柱卻為流紋質凝灰岩,甚為罕見,因而格外受到注目。
約於一億四千萬年前,中國東部處於激烈的火山活動時期,當時在香港地區形成了幾座大型的火山.其中一座火山坐落於現今的西貢,以糧船灣為中心,北至大浪灣,南至果洲群島,直徑超過二十公里.火山活動噴出大量熔岩和火山灰,後來火山口內部中空陷下,形成範圍廣闊的凹地,又稱破火山.經歷千萬年來的風化侵蝕與海平面上升,西貢一帶海灣漸形成現今的地貌。
地質學家估計當時還有兩個較小型的火山,同時爆發,結果威力非常之強大,不單只形成破火山口,還引致巨大地陷。
現時西貢對出海面一帶,當時就如一個碗,載滿溶岩;溶岩遇上冷空氣後急速降溫收縮,情形就好像龜裂的乾旱土地一樣。
物理上,形成六角柱狀岩石的原因,是因地殼內熔岩溫度高達八千度,當火山灰及熔岩湧出地面接觸只有十至二十度的空氣時,熔岩因此迅速冷卻,發生了非常規則的收縮,保留熔岩流的紋理,於是收縮成五角或六角形柱狀節理。若情況不容許整團岩漿收縮,則會出現更特殊的柱狀節理。由於火成岩的抗蝕力會較其他岩石強,在果洲群島一帶,可找到壯觀宏偉的岩石柱及六角柱垂直狀的各種海岸地貌。
名稱: 六角柱石
地點: 糧船灣洲
地質: 流紋質凝灰岩
成因/特點: 火山爆發,火山灰及碎塊連同岩漿噴出地面後,快速地凝固成淺灰色之流紋質凝灰岩。因凝固過於快速,使得岩石急速收縮,產生六角形的節理(俗稱裂紋)。糧船灣洲的六角柱石?約100平方公里,六角柱石直徑約1-2米。 這一帶的六角柱石,由酸性的淡色的流紋質凝灰岩形成,是世界少有的地質景觀。
在香港來說,荃灣的岩石較西貢的古舊。
上圖:黃色岩石為流紋岩,黑色岩石為玄武岩。火山爆發時,首先噴出的是流紋岩,後來噴出的是玄武岩。地殼運動影響造成扭曲。當扭曲嚴重,岩石就會破裂,形成裂隙,稱為「玄武岩入侵」。
流紋岩是一種火成岩,是火山的酸性噴出岩石,其化學成分與花崗岩相同,由於形成時冷卻速度較快使礦物來不及結晶,二氧化硅含量大於69%。
上圖:雜亂無章(因由多種礦物質形成)的岩石。
以六角柱狀的流紋岩為主,節理甚多,形成弱點。當懸崖上的石縫與海岸線形成直角,巨浪拍打岩層簿弱帶,岩層逐漸被侵蝕。海浪侵蝕使裂縫擴大,遂形成海蝕洞。
前寒武紀
前寒武紀
晚期
超大陸
和「冰室」世界
(距今6億5千萬年前)
形成於11億年前的
羅迪尼亞
超大陸
這時開始分裂。
前寒武紀
晚期的
世界
與現在的
氣候
十分相近,是一個「
冰室
」世界。
羅迪尼亞大陸
大約在7.5億年前分裂成兩半,形成了
古大洋
(Panthalassic Ocean)。
寒武紀
寒武紀:
古生代
的開始
(距 今5億1,400萬年前)
具有硬殼的
生物
在
寒武紀
第一次大量出現。諸大陸為淺海所泛濫。超大陸
岡瓦那
開始在南極附近形成。
巨神海
(Iapetus Ocean)在
勞倫大陸
(Laurentia,北美)、
波羅地
(Baltica,北歐)和
西伯利亞
(Siberia)這幾個古大陸之間擴張。
奧陶紀
古海洋隔開諸大陸(距今4億5,800萬年前)
奧陶紀
時,古海洋分隔開
勞倫大陸
、
波羅地
、
西伯利亞
和
岡瓦那大陸
。
奧陶紀末期
是
地球
歷史
上最寒冷的時期之一。
岡瓦那大陸
的南方完全為
冰
所覆蓋。
巨神海
(Iapetus Ocean)隔開了
波羅地
和
西伯利亞
大陸,
原特提斯洋
(Pro-Teyhys Ocean)分隔開
岡瓦那大陸
、
波羅地
和
西伯利亞
大陸,
古大洋
(Panthalassic Ocean)則覆蓋了
北半球
的大部分。
志留紀
古生代海洋閉合,諸大陸開始碰撞(距今4億2,500萬年前)
勞倫大陸
與
波羅地大陸
的碰撞閉合了
巨神海
的北面,並形成了「老紅砂岩」(Old Red Sandstone)大陸(
歐美大陸
)。
珊瑚礁
擴張,
陸生植物
開始覆蓋荒蕪的大陸。
大陸碰撞導致
斯堪地那維亞半島
上的加里東山脈(Caledonide Mts.)的形成,以及
大不列顛
北部、
格陵蘭
和
北美
東海岸的
阿帕拉契山脈
(Appalachian Mts.)的形成。
泥盆紀
泥盆紀:
魚類
的時代
(距今3億9千萬年前)
泥盆紀
時,古生代早期海洋閉合,形成「前盤古(pre-Pangea)」大陸。
淡水魚
類從
南半球
遷徙至北美和
歐洲
。
森林
首次在
赤道
附近的古
加拿大
生長。
植物
大量生長,形成了今天
加拿大
北部、
格陵蘭
北部和
斯堪的納維亞
的
煤炭
。
石炭紀
早期
石炭紀早期盤古大陸開始形成(距今3億5,600萬年前)
石炭紀
早期,
歐美大陸
(Euramerica)和
岡瓦那大陸
間的
古生代
海洋
閉合,形成
阿帕拉契山脈
(Appalachian Mts.)和
維利斯堪山脈
(Variscan Mts.)。
南極
開始形成
冰帽
,同時四足
脊椎動物
在
赤道
附近的
煤炭
沼澤
開始發展。
石炭紀晚期
石炭紀晚期:巨大煤炭沼澤的時代(距今3億600萬年前)
石炭紀
晚期,由
北美
及
歐洲
組成的大陸與南方的
岡瓦那大陸
碰撞,形成了
盤古大陸
(Pangea)的西半部分。
南半球
大部分被冰所覆蓋,而巨大的
煤炭
沼澤
則沿著赤道形成。
以
赤道
為中心,盤古大陸從
南極
延伸至
北極
,並將
古特提斯洋
(Paleo-Tethys Ocean)與
古大洋
(panthalassic)分隔在東、西兩側。
二疊紀
二疊紀末期:自古至今最大的滅絕(距今2億5,500萬年前)
二疊紀
時,巨大的
沙漠
覆蓋了西盤古大陸。同時
爬行動物
擴散到整個超大陸。99%的生物在
滅絕事件
中消失,標誌著
古生代
的終結。
三疊紀
三疊紀末期,盤古大陸形成(距今2億3,700萬年前)
形成於
三疊紀
的
盤古
超大陸使
陸生動物
可以從
南極
遷徙到
北極
。在
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
之後,生命開始重新多樣化。同時,暖水生物群落擴散到整個
特提斯洋
(Tethys Ocean;古地中海)。
侏羅紀
侏羅紀早期:
恐龍
遍布盤古大陸
(距今1億9,500萬年前)
侏羅紀早期,中南亞開始形成。寬廣的古地中海將北方大陸與岡瓦那大陸分隔開。儘管盤古大陸依然完整,不過可以聽到大陸開始分裂的隆隆聲。
侏羅紀晚期
盤古大陸開始分裂(距今1億5,200萬年前)
侏羅紀中期,盤古大陸開始分裂。侏羅紀晚期,中
大西洋
是將非洲與北美東部隔開的狹窄海洋。東岡瓦那大陸開始與西岡瓦那大陸分離。
白堊紀
新的大洋張開(距今9,400萬年前)
白堊紀
時
南大西洋
張開。
印度
從
馬達加斯加
分離,加速向北對著
歐亞大陸
撞去。值得注意的是,
北美
仍與
歐洲
相連,
澳大利亞
仍然是
南極洲
的一部分。
白堊紀
時
全球
的氣候比現在要溫暖。
恐龍
與
棕櫚樹
出現在現在的
北極圈
,南極洲以及澳洲南部。雖然白堊紀早期的極區可能會有一些冰帽存在,但是整個
中生代
都沒有任何大規模的冰帽出現過。
白堊紀
是
海盆
迅速張裂的時期。
中洋脊
迅速擴張導致了
海平面
的上升。
白堊紀-第三紀滅絕
恐龍時代的終結(距今6,600萬年前)
恐龍滅絕包括數個說法,但並未有一致認同的答案,其中之一為
小行星
撞擊地球,造成
希克蘇魯伯隕石坑
(Chicxulub),導致全球氣候劇烈變化,
恐龍
和許多其他種類的生物因此而滅絕。白堊紀晚期,海洋繼續拓寬,印度接近
亞洲
南緣。
始新世
新生代
早期:
印度
開始撞擊亞洲
(距今5,020萬年前)
5千萬至5千5百萬年前,
印度
開始撞擊
亞洲
,形成了
青藏高原
和
喜馬拉雅山脈
。原本與
南極洲
相連的
澳洲
,此時也開始迅速向北移動。
中新世
世界顯出現代構造(距今1,400萬年前)
2千萬年前,
南極洲
被
冰雪
所覆蓋,同時北方各個大陸迅速冷卻。世界看起來和現代相似,不過請注意
佛羅里達
和
亞洲
的一部分仍然在海洋之下。
冰川時期
晚期
過去3千萬年來地球進入冰室氣候(距今18,000年前)
當
地球
處於「冰室」氣候時,
兩極
皆被
冰雪
覆蓋。極區
冰蓋
因為
地球軌道
變化(
米蘭科維奇循環
Milankovitch Cycle)而擴張。最後一次極區冰蓋擴張發生在18,000年前。
現代世界
現今世界有定義明確的
氣候帶
我們進入了大陸碰撞的新階段,這最終會在未來形成新的盤古
超大陸
。全球
氣候
在變暖(參看
全球變暖
,存在爭議),因為我們正在脫離冰川時代,同時也因為我們向
大氣層
中排放
溫室氣體
。
可能的未來世界
5千萬年後
這是地球5千萬年後的樣子(距今5千萬年後)
如果今天的板塊繼續運動,
大西洋
將會拓寬,
非洲
會與
歐洲
碰撞,並使
地中海
閉合,
澳洲
將會與
東南亞
碰撞,
加利福尼亞
將向北滑移到
阿拉斯加
海岸之上。
1.5億年後
大西洋開始閉合(距今1億5千萬年後)
沿著北美和
南美
東海岸將產生新的
潛沒帶
,這將消耗掉分開
北美
和
非洲
的海底。距今1億年後
大西洋中脊
將潛沒,各個大陸將逐漸靠攏。
2.5億年後
終極盤古大陸後形成(距今2億5千萬年後)
北大西洋
和
南大西洋
的海底將會潛沒在
北美
和
南美
之下,結果產生第二個盤古大陸——「
終極盤古大陸
」。這個超大陸中央會陷下一個小
洋盆
。
資料來源:互聯網及 Ms. Haz Ch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