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簷字讀法


March 2, 2008


不要被一些人誤導,說甚麼「鹽才是簷字的正音」,因為這是「何文認為的正音」,但持相反意見者大有人在。經常叫大家「不要做字典奴隸」的容若先生,曾發表文章批評簷讀〔鹽〕的做法:


簷讀成鹽復古倒退


電視觀眾投訴:本星期一看無線電視新聞報道,突然聽「鹽篷」之聲不絕。他們都說,鹽是一粒粒的,哪有篷之可言!後來留意到新聞內容,才知所謂「鹽篷」,乃「簷篷」也。他們懷疑無線有人要將「簷」字加以「鹽」化。


請恕直言:各位對無線誤會了!人家欲求正音,絕無邪念。所以把「簷篷」讀成「鹽篷」,主觀願望在此。但就客觀事實面前,如此讀法,是復古倒退


查《康熙字典》,即可查出「簷」字的確讀「鹽」,那是依宋代韻書《廣韻》、《集韻》和明代韻書《正韻》定音。但有兩點必須注意:()這部字典所收古音,不等於百分之百粵音()「簷」在粵音中早已讀成(蟬)。


五十多年前,黃錫凌寫《粵音韻彙》承認「簷」有鹽、蟾兩音,並舉例指出「飛簷走壁」的「簷」字讀。其實,此「簷」字與屋簷、「簷篷」的「簷」有何分別?只因他是力主復古音兼跟國語的,在不得不承認「簷」字早已讀的情況下,固執讀鹽之古音而已。


容若個人閱讀習慣,「簷」字一般讀,用於「簷篷」則讀吟讀吟是讀鹽的音轉,也是早已約定俗成。


無線粵音復古早有前科,從「彌」「擴」等字復古音,顯出是黃氏私淑弟子把關。不知下次復古,是否輪到「僧」、「」等字而已,一笑。


容若先生看法與王亭之先生雷同:


「簷」字,口語唸為「吟」(如簷篷為「吟篷」),書面音則為「蟬」(如屋檐為「屋蟬」),二者皆不同於《廣韻》之音為「鹽」。這就是廣府語音的特色,無人有權否定。至於將來語音會不會變化,將「簷」字讀成另一個音,那則是未來的事,現代人亦絶不能訂出任何標準,不准後人自然而然而改音。


乃簷之異體,舊版《商務新詞典》將「簷」視為「」之異體字。


九十年代一輩也許對於簷篷唸「吟篷」 較為陌生,不過老一輩的確如此讀。筆者有次在小巴聽到老太太說簷篷,正是「吟篷」。我們這一代(八十年代),朋輩多說「蟬篷」。而當年港台《屋簷下》、無綫配音劇集《同一屋簷下》,均讀「蟬」,不是他們「讀錯」,既然社會大眾此讀,且非一時半刻的變讀,電視台沿用,十分合理。至於簷蛇大家讀「鹽蛇」,則無異議。無論如何,讀「吟篷」也好「簷篷」也好,均不能算錯──即使字典不收「吟」音。


據容若文,電視觀眾對於「簷」讀〔鹽〕反感。1990年無綫電視的香港大事回顧節目中旁述李汶靜小姐,將簷篷讀作「吟篷」。今時今日,大家卻只聽到新聞報道員一概「鹽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