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泛民主派區議員當選人:關注理工大學事件


香港區議會選舉,非建制「泛黃」勢力大勝,打破了反修例運動「無大台」局面。由於當選的代表將取得十七區區議會正副主席的控制權,能夠代表民意,與政府協商、談判,讓香港可以揮別動亂的無序狀態,不再陷入「去中心化」困局,必須要向社會問責,不能再默許或縱容暴力在街頭出現。民間期盼讓議會的力量代替街頭的力量。林鄭政府也適時推出獨立檢討委員會,期許開拓和平協商的空間。






香港區議會選舉,非建制派「泛黃」勢力大勝,二百九十多萬名市民投票,投票率破天荒達到百分之七十一,是香港的民意海嘯。在激情過後,不少市民相信議會體制能一定程度解決社會紛爭,以選票代替燃燒彈,將街頭風暴納入議會軌道,為持續數月的街頭血淚,帶來難得的和平「機遇期」。


這其實也是泛黃勢力所未料到的勝利,並導致建制派「泛藍」勢力所強調的「沉默大多數」的論述崩盤。泛黃勢力在四百五十二席中,取得三百八十六席,控制十七區區議會。非建制派與建制派總票數比較約為百分之五十七比百分之四十一,另有約百分之二的中間票。建制派比起上次選舉增加了近四十萬票,非建制泛民主派則增加了近一百萬票。選舉期間,使香港難得地出現平靜的社會氣氛,告別大規模堵路、破壞交通秩序的騷亂場面。



范國威(右二)等人到理大:關注留守者(圖:《明赧》)


泛黃勢力的大勝,打破了反修例運動以來「無大台」的局面。由於當選的代表將取得十七區區議會正副主席的控制權,能夠代表民意,與政府協商、談判,處理反修例運動以來的政治爭議,他們有道德責任也向民意負責,為香港帶來改變,以智慧促成反修例以來的種種爭議,讓香港可以揮別動亂的無序狀態。


由於新的「大台」的出現,反修例運動以來的「無大台」特色出現改變。半年以來街頭的蒙面黑衣人的暴力,都沒有人負責,強調這是運動「去中心化」的特色。這也導致少數勇武派的恐怖行動,如砸爛地鐵站、銀行、商舖、餐廳等暴烈行為,都無人問責,實際上綁架了「和理非」的抗爭者,但如今新的「大台」出現,新的民意代表必須要向社會問責,不能再默許或縱容暴力在街頭出現。


同時,上週的中文大學與理工大學的包圍之戰,也客觀上打破了運動以來「如水」(Be Water)的特色,不再是在街頭打「游擊戰」,而是佔領建築物打「陣地戰」。這也導致勇武派逾千人被捕,精銳盡失,也使得運動必須尋找一個新的方向。


而恰恰在此時此刻,傳來區議會的大勝,使得反對運動的「和理非」聲音抬頭,要面對民間厭倦交通癱瘓、商店被砸的局面,而需要尋找在議會內的解決方案,期盼讓議會的力量,來代替街頭的力量。


十一月二十四日早上,各區票站尚未開始投票,人龍已經密布票站之外,有些票站更需要排隊五、六個街口,等候兩、三個小時才可以進行投票。二零一五區議會選舉投票率只有百分之四十七點一,今年區議會選舉投票率就大幅攀升至百分之七十一點二三,某程度代表了市民對反修例風波的「變相公投」。


政府回應較以往迅速


香港政府在反修例運動以來,已多次錯過妥善解決運動爭議的時機,反而步步失誤,使局勢漸次升級,以致難以收拾,每次作出讓步都慢了數月之久。但這次區議會選舉卻使香港政府迅速回應,態度也明顯急轉彎,警方也稱理工大學示威者作「留守者」,一改先稱「暴徒」的稱呼,理工大學大部份示威者經已離開,只剩下不到二十人。


特首林鄭月娥在區選結束後兩天,在十一月廿六月日提出成立「獨立檢討委員會」(Idependent Rview Committee),參考英國二零一一年八月騷亂後成立的「騷亂、社區及受害者委員會」(Riots' Communities and Victims Panel),檢視社會動盪成因、並提出建議。


根據英國當年的情況,委員會沒有傳召證人的權力,也不是調查機關,也沒有訪問警員,而當時還有女王警務監督局(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Constabulary)、下議院內政事務委員會(House of Commons Home Affairs Committee)、倫敦警務處(Metropolitan Police Service)、由《衛報》及倫敦經濟學院(The Guardian and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聯合進行獨立調查。香港的獨立檢討委員會組成方法仍然是個謎。


目前建制派、非建制派都對方案不滿。建制派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指出,他們早前建議成立獨立檢討委員會,認為政府珍惜社會現時相對「和平」的機遇,在七至十日內宣布委員會更具體細節,擔心「再拖又會有變,不宜再拖」。區議會當中最大黨、坐擁九十一席的民主黨主席胡志偉則批評做法「不倫不類」,企圖迴避市民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訴求,強調必須要調查「警暴」,並檢視負責官員的政治錯誤,反映特區政府仍需要進一步闡明委員會的職能,以回應訴求。


區議員集體行動


區議會選舉結束的翌日,泛民主派和本土派的候任區議員就集體在十一月廿五日在尖東市政局百週年紀念花園舉行集會,約六十位民主派區議員當選人參與,反映民主派的區議員漸漸有團結、共同向政府施壓的趨向。參加的議員包括社民連岑子杰、朱凱廸新西團隊的岑敖暉等,集會主要由新民主同盟的立法會、區議會雙料議員范國威召集,並宣讀聲明,提出三點要求:「一、馬上勒令警方撤離現場;二、容許各方進入理大範圍進行人道救援;三、立即回應並落實五大訴求。」隨後范國威宣布,民主派當選人兵分兩路,五人包括他自己和岑子杰、鄺俊宇、鄭達鴻及周賢明進入理大,另一批則前往禮賓府向特首林鄭月娥提出訴求,但不少當選人包括民主黨議員許智峯、新界西區議員張秀賢都未有理會,向理大方向進發。


六十多名民主派區議員的集體行動,無疑代表了民主派共同行動的可能,不似過去在反修例運動期間,運動現場只有零星數人協助,但這次的集會,也顯示出泛民主派各個山頭林立,建立協調機制、與政府談判仍有漫漫長路,范國威臨時召集的集會,以及頒布的聲明、行動,事先都沒有和所有民主派議員商討,結果在現場作出的行動,有響應的,也有不響應的。


隱然的大台


舉凡選舉都需要妥善的協調,才能夠獲得良好的結果,除了民意海嘯以外,非建制派的勝利也得益於「民主動力」的協調以及非建制派的團結。民主動力由民主黨太古西區區議員趙家賢擔任召集人,合共推薦三百九十七位民主派候選人,只有五十五區協調不果,但也有一位或多於一位非建制派候選人參選,填滿了所有過去的「白區」,沒有了過去缺乏競爭者之下由建制派候選人「自動當選」的情況。民主動力推薦的候選人當中,成功當選超過三百人。


非建制派進行選舉協調的構想由來已久,但囿於民主派的「內鬥內行」、不斷分裂、比拼激進,一直以來都沒有行之有效的組織進行協調,直到香港大學法律系教授戴耀廷提出針對立法會選舉的「雷動計劃」,以及針對區選的「風雲計劃」,戴耀廷於二零一九年四月被判入獄,「民主動力」繼續進行協調,終於握有這次區議會選舉的勝利。「民主動力」雖然目前職能主要是協調選舉,但本身也是「民主黨派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民主派推動議題設定的組織,既具有推薦大量區議員當選的業績,使許多政治素人當選,將來也可能充當更多民主派政治協商、談判的職能。


區議會的資源不少


區議會在每區設正副主席,現時民主派在十七區取得「執政權」,十七區正副主席都是民主派囊中物,這三十四人儼然就是民主派的執政勢力,客觀形勢就是新的民主派「大台」,只是需要改善地區服務,或者實踐政治訴求,無可避免都要和政府進行溝通,這一溝通機制的建立,也可能促成反修例風暴的談判渠道:有具民意代表的代議士與政府談判,民主派的意見領袖蕭若元等人,也在網上呼籲十七區議員組成「聯合區議會」,與政府展開談判,但談判內容要基於「諮詢民主」吸納民意,向政府反映,代表反修例風暴的曙光,可能源於運動由「無大台」走向「有大台」。


香港區議會在法律上只是諮詢機構,並非行使法定行政權力的「政權性」機構,傳統上是徒具形式的民意諮詢組織而已。在二千年時任特首董建華推動「殺局」│廢除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當時曾經承諾向區議會增撥資源及增加職責,但直到曾蔭權年代才開始履行承諾,近年,區議會才漸漸獲得更多的財政支持、權力,使區議會雖然只是諮詢機構,但仍有一定空間,使新任的民主派議員有所發揮,例如現時區議會能夠管理部分社區設施。


二零零七年,政府推動的「地區行政先導計劃」,將部分公共地方及環境衛生的管理權力由民政事務處下放予區議會,在深水埗及元朗推行,並在二零一六年大規模推動「地區主導行動計劃」,現時區議會每年有恆常款項六千三百萬港元(約八百萬美元),處理環境衛生及公共地方管理,另有社區參與計劃(每年四億六千一百六十萬港元)、地區小型工程項目(每年三億六千萬港元),去年政府更撥出八十億港元,一筆過撥款用作加建社區設施,而在今年才開始生效,換言之,民主派取得區議會控制權後,財政上有數以十億計港元的款項可以運用。過去民主派經常批評建制派濫用公帑、不作為,他們如今提出「墟市經濟」、「黃色經濟圈」等概念,有機會實現,正是兌現革新、改革理想的機會。


香港區議員的薪酬每個月約三萬四千港元,出任區議會副主席則達到約五萬港元,主席則達到約六萬八千港元,每月議員辦事處營運開支亦有約四萬四千港元,可以用作聘請兩至三名議員助理,更有其他醫療津貼、開設辦事處開支津貼等等,區議會另外還有公務員職位的數名行政助理、約十名的活動推廣主任可以運用。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之後,突然就增加了接近三百名區議員,還有相關的議員助理職位,更代表民主派具有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實踐政治抱負。


警惕選票支持暴力誤讀


香港區議會選舉的結局代表民意海嘯,用選票表達了對政府的不滿,渴望變天的心映射在每個票站蜿蜒的人龍之上,這是數月內難得的契機,創造了民主派與政府協商、談判的機會,暫時揮別街頭的催淚彈、燃燒彈,讓街頭的旗幟轉進議會之內,讓選票代替子彈,但也要警惕選票支持暴力的誤讀,否則,香港的暴力將沒完沒了,將選舉帶來的希望曙光終成幻滅。■



將軍澳投票人潮:投票時間到晚上十點半(圖:法新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