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統貪小便宜垮台 .陳美慧 |
在媒體鍥而不捨的追查下,德國總統武爾夫(Christian Wulff)於 二月十七日 宣布下台,接受司法單位利益輸送嫌疑的調查。結束了這齣三個多月來環繞德國最高政治殿堂的「貪小便宜」荒謬劇。
在國際舞台上代表國家的最高領導人被指貪小便宜又試圖粉飾的累犯,這是德國戰後六十幾年從未有過的羞辱﹔從另一個角度看,卻是獨立司法及媒體第四權充份發揮監督功能、獲得勝利的可貴時刻。
零 一年十二月一則不大不小的報道揭露︰零八年武爾夫在擔任下薩克森州州長任內,接受企業家好友的超低利房貸購買私宅,似乎違反利益迴避之原則。事後,武爾夫在議會上信誓旦旦,否認和企業家好友有任何生意往來。不久後媒體發現這個答辯只對一半,武爾夫確實沒有向企業家好友借錢,出錢的是好友的太太。
從 這件事開始,各式關於武爾夫收受小惠的傳言不斷。三天兩頭媒體就出現新的細節,從接受朋友邀請免費度假、朋友請客住宿高級旅館、朋友請客坐商務艙、以公費買朋友的新書送手下、朋友在報上登廣告捧場他的書、接受朋友手機饋贈、朋友請客去啤酒節玩等,沒完沒了。這些看來只是貪小便宜的人性弱點,套上政治人物的 身份,就是混淆公私分際、涉嫌利益輸送。州長在下班時間拿別人好處,誰保證他不會利用上班時間答謝對方。
總統應為人民表率
德 國行總理制,總統並無實權,只是國家最高的領導象徵。正因如此,總統必須具備高尚的人格,適用比一般人更高的道德標準,才配為人民榜樣。沒有人奢求總統是聖人,問題是,在一個根據法律(起碼在字面上),公務員接受超過二十五歐元(約美金三十三元)價值的禮物(各州規定有異,下薩克森州為二十五,柏林為零) 就有受賄嫌疑的國度,一個喜歡在灰色地帶遊走、不夠耿直磊落的元首,如何要求人民信任?又如何當公僕的表率?何況從前他指責別人不乾淨時,從不手軟。
更 為人詬病的是,武爾夫一再重複其只講部分真相的習性,被逼急了,才承認遮掩不住的片段。必要時,也不惜犧牲左右手,斷臂求生。其實,喜歡佔小便宜算不上嚴重的閃失,犯錯的時間點也不在總統任上,但他畏首畏尾的危機處理方式,暴露出他沒有擔當的個性,終至越陷越深,信譽全失。
幾年前他曾乘著 八卦畫報《Bild Zeitung》的順風,登上政治高峰,享盡光環,卻忘了「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的道理。近月該畫報對他窮追猛打,他出國訪問途中打電話威脅畫報總編輯,試圖阻止不利他的報道刊出。畫報不是有品格的報紙,老實說還異常低俗、腥羶,但總統幾天前才在一個正式場合強調新聞自由的重要。武爾夫自打嘴巴的行徑,硬 將畫報拱成捍衛新聞自由的勇士,使畫報得到輿論支持。
武爾夫事後知道犯了大忌,公開道歉。並主動要求上公共電視接受提問,強調他總是依法行事,最後還以受害人的姿態反問:「難道總統就不能有好朋友?不能跟好朋友借錢?度假時不能住朋友家?這是什麼國家?」
電視訪問後,武爾夫留下更多疑點,變成笑柄,更多媒體加強火力追查真相。這時基民黨同志逐漸遠去,反對黨要求他下台的呼聲日隆。二月初德國第一電視台一個調查顯示,只剩下百分之十六的人相信武爾夫誠實。他亦知大勢已去,但堅守總統職位不放。
二月十六日 ,下薩克森州首府漢諾威的檢察官認定已掌握證據證明武爾夫舉措不當,向聯邦國會要求撤消總統豁免權。此舉成為壓倒武爾夫的最後一根稻草。隔天,武爾夫宣布下台。
武 爾夫下台,成為總理默克爾政治負債。十九個月前,默克爾親自將可能威脅她連任的對手武爾夫送上總統府,經過三回合九小時的馬拉松式投票,勉強過關,成為德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統。在那之前,總統科勒也因政治理念不合求去。默克爾兩年內出現兩次人事大敗筆,個人聲望嚴重受損,在武爾夫離去,內外逼宮下,她只得強 顏同意推薦前東德民權鬥士高克(Joachim Gauck)為下一任總統。高克當初因女總理強力護航武爾夫而飲恨險敗,私底下卻被人們尊為「心裏的總統」。
順便一提,所有德國前總統都可領到近二十萬歐元(約美金二十六萬元)的年退休金。如果司法證明前州長有罪,五十一歲的武爾夫一毛錢都拿不到。■
基督徒,你要時時刻刻都恪守並履行神的話語!
基督徒,你要時時刻刻都恪守並履行神的話語!主的話就是神,就是生命。我們聽到主那永生的話,不論是經上的那一句話,當聖神在我們的靈裡,感動我們時,那一句主的話,就成為我們生命中的福份,成為我們的喜樂。
曾蔭權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回應他的海陸空醜聞。(美聯社圖片)
陳偉業在會議上高舉「香港第一貪官」紙板。 陳婉嫻昨日赴京前表示,不滿曾蔭權在立法會公審期間的表現,認為他應在廉署調查時休假

《東方日報》連環直擊踢爆貪官「曾商勾結」醜聞,成為市民追蹤貪曾事態發展的權威媒體。

一定要上街!
李同學:「曾蔭權喺立法會根本無充分交代成件事,一直唔肯講有邊個富豪參與,擺明作賊心虛。如果聽日(今日)就到時間,我一定上街遊行,要求曾蔭權落台。」

朱同學:「做錯唔緊要,道歉咪得囉!今次畀傳媒搵到咁多證據,如果佢(曾蔭權)真係無做過,怕乜同公眾交代,對佢真係好失望。」
李先生:「佢(曾蔭權)喊只不過係想博同情之嘛,根本唔係因為知錯,呢招我都識啦!叫市民點收貨先。唔理條遊行路線有幾長,如果聽日放工趕得切,我一定會參加(遊行) 。」
顧問老師: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 ![]()
一句「與市民期望有落差」,曾蔭權企圖走出貪腐門,可惜弄巧成拙,讓人覺得他在狡辯。事實上,自從回歸後,香港歷經兩位特首,市民的期望一直有改變,不過這種改變是否難以洞悉?而政治人物能否以「落差論」淡化缺失? Q:曾蔭權在自辯提及的「落差論」,是否屬實? A:回歸以後,港人對公職人員的要求逐漸提升,不過這並非一朝一夕,不難察覺,因為早於董建華時代,已相繼發生政治官員因貪便宜而下台的事件,曾蔭權不可能不理解市民對政府官員收受利益的反感,因此他此舉是為過失狡辯。 Q:政治人物應否緊貼民情?與市民期望出現「落差」,責任誰屬? A: 應該。因為香港雖然沒有普選,但不是專權制度,政治人物不能忽略民意。倘若他們對民情掌握得不準確,隨時面對市民強烈反應,影響施政。而「落差」責任,除 了在曾蔭權,也在於為其「政治把脈」的中央政策研究組,因為他們其中一個職責是了解民情,調查市民對政府的各項評價,不可能讓曾蔭權口中的「落差」出現。 Q:「落差論」能否淡化濫權事件? A:不可能淡化事件,更會弄巧成拙,因為曾蔭權此舉意味一切皆因市民對他要求過高,這種邏輯讓市民覺得曾蔭權偷換概念,逃避承擔責任,繼而激發起更大的民情洶湧,使大規模遊行再出現。 延伸思考 1.立法會拒絕使用權力及特權法調查曾蔭權,市民在事件中有何方法使曾交代事件? A:基於本港沒有渠道讓市民要求曾蔭權交代事件,市民只能等待廉署及立法會調查事件,處於被動角色,因此市民唯一能主動表達意見,只有上街遊行,重演「七.一大遊行」事件,期望中央關注港人聲音,迫使曾蔭權交代,否則,事件隨時成為「羅生門」,永遠是一個謎。 2.對於特首濫權,香港不同團體有何監察方法可防止重蹈覆轍? A: 現時曾蔭權委任了防止及處理潛在利益衝突獨立檢討委員會,勉強為日後制定防貪指引,但這個小組是特首委任,公信力成疑。至於廉署及律政署,由於兩者皆非完 全獨立於特首的部門,因此要他們查「上司」,是非常尷尬,無法保證其調查過程不受壓力。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立法會討論新法例,訂立包括特首在內的政府官 員,關於接受利益的指引及罰則,令新任特首有依循,而市民亦可按此規定監管政府官員。
|
【明報專訊】3個政黨昨日分別發起遊行,要求行政長官曾蔭權交代向香港數碼廣播大股東黃楚標租用深圳豪宅是否有利益輸送之嫌,其中工黨的遊行有近200人參加,當中不乏退休公務員,有已退休10年的公務員表示,特首涉嫌「官商勾結」打擊公務員士氣,令隊伍蒙羞。
工黨發起的遊行昨午由中環皇后像廣場出發,沿途高叫口號,經長江中心遊行至禮賓府外。其間他們演出街頭劇,諷刺曾蔭權接受款待及小圈子選舉。參與遊行的退休公務員吳先生,30年來先後在民政事務處等多個政府部門擔任文職,他批評曾蔭權涉貪,勢打擊公務員士氣,故遊行表達不滿。
促周三赴立會回應質詢
他又說,近日移居外地的退休公務員朋友亦有向他問及曾蔭權的醜聞,他認為本港公務員一向以廉潔為傲,醜聞令公務員隊伍蒙羞,促請特首配合廉署調查,並在本周三的立法會大會回應議員質詢。
市 民蔡小姐昨帶同6歲兒子遊行,她指曾蔭權任職公務員多年,應該清楚了解公務員守則,作為特首更不應該犯錯。她質疑曾蔭權稱以市價支付船票及機票的說法不合 理﹕「如果他不是特首,有人願意做蝕底生意,低價賣飛、租樓給他嗎?他與陳水扁貪污無分別!」她要求曾蔭權下台,對事件負責。
來港8年內地婦﹕天下烏鴉一樣黑
帶同7歲女兒遊行、8年前從新疆來港的張太說,初來港時覺得香港政府比內地廉潔,但「原來天下烏鴉一樣黑」,對曾蔭權疑涉嫌收受利益「非常失望」。
另外,社民連及公民黨亦發起遊行抗議曾蔭權涉嫌收受利益,分別約有20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