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瑪竇原教區的主教望宣福申請能促進與華對話 利瑪竇原教區的主教望宣福申請能促進與華對話 thumbnail](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china.ucanews.com/wp-content/uploads/2014/01/CH_Ricci.jpg)
去年二月榮休的馬切拉塔教區喬利歐多里(Claudio Giuliodori)主教在十日一個公開場合宣布:「冊封聖人部已收到申請利瑪竇神父列品真福的文件。」
主教說:「我希望因著教宗方濟各的支持,能促進向中國的福傳與對話。」
利氏多次受首位耶穌會士教宗方濟各推舉為福傳的模範。
二零一三年三月天主教會教宗方濟各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克強幾乎同時就職,開啟了中國政府與羅馬教廷新一屆領袖隔空彼此觀察、揣 摩、認識的新階段。新一屆領導各自會對中國天主教會採取甚麼政策是雙方關注的焦點。雖然中國新領導就任後忙於處理各種國內國際大事,有關職能部門也未就國 內天主教事務採取甚麼大的行動,但毫無疑問羅馬教廷的對華措施一直是他們的觀察點之一。方濟各教宗就任後任命的八位樞機顧問小組十月初在梵蒂岡第一次開 會;九月初主管中國天主教事務的萬民傳福音部領導職務得到確認;熟悉中國天主教事務的梵蒂岡國務卿計劃十月中旬到任,等等。至十一月,這些進展加劇了人們 對梵蒂岡出台甚麼樣的中國政策以及出台的政策會得到中國政府怎樣回應的期待。中梵之間會開啟新一輪對話?還是可能出現新一輪不睦?二零一二年七月七日上海 教區祝聖主教之後停頓的中國主教祝聖何時重開?這些問題至今未見有人敢於預測。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中共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出台的報告隻字未提宗教工作,教宗方濟各除偶然場合提到中國天主教會,表示為她祈禱外,似乎也沒有表達更多的內容。人們不禁疑問,中梵雙方均打算「蕭規曹隨」嗎?雙方啟動對話還有希望嗎?
緊接著,十二月十七日,二零一四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央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張裔炯在會上表示,近年來,宗教工作在維護國家安全、民族團結 與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顯現。據專家分析,這是主管宗教工作的領導人談論宗教對國家的重要性時第一次公開把國家安全放在第一位。
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結束不足一個月就傳來馬切拉塔教區已將利瑪竇列品申請提交羅馬教廷的消息,說明其列品工作進入新階段。
利瑪竇列品,對中國教會而言,無疑是件大好事。中國教會神職人員和教徒又多了一位可效仿的榜樣、典範,而且是載入中國史冊的名人。據明史記載,「自 利瑪竇入中國後,其徒來益眾,……自利瑪竇東來後中國復有天主之教公然夜聚曉散,一如白蓮(教)。」「其國人東來者,大都聰明特達之士,意專行教,不求祿 利,其所著書,為華人所未道,故一時好異者,咸尚之。而士大夫如徐光啟、李之藻輩,首好其說,且為潤色其文詞,故其教驟興。」「西洋人利瑪竇等入中國,精 於天文、曆算之學,發微闡奧,運算制器,前此未嘗有也。」非常有意思,這些記載表達了三方面內容:第一,利瑪竇入中國後,傳教士東來者益眾,而且聰明通 達,不求利祿,專職傳教;第二,他們的著作向華人傳播了新知識,備受歡迎;第三,利瑪竇來華後,中國才有了天主教徒「公然夜聚曉散,一如白蓮(教)」,表 明那時天主教徒拂曉起床,前往教堂或用作教堂的地方一起祈禱、望彌撒,但由於外人不解,以為他們如民間教派、秘密會社一般,天朝的擔憂躍然紙上。這三點表 達了三層意思,第一利瑪竇是把天主教帶給中國的傳教士;第二,他著書立說,傳播西學,是連接中西文化的橋樑;第三,利瑪竇所傳天主教,為不信仰天主教者所 不解,擔憂他們會帶來麻煩,影響社會穩定。利瑪竇逝世已四百年有餘,可環顧中國,人們不難發現這三種觀點依然流行。
首先,在中國天主教會看來,利瑪竇不僅是中國天主教史上的知名傳教士,歷經艱辛萬苦,終其一生為讓中國人瞭解和接受福音而獻身的意大利神父,也是向 中國傳播西方文化的使者。其次,在中國知識界看來,他是連接中西文化的橋樑,是西方地理、數學等領域知識的傳播者。再則,在防範「西方敵對勢力」的人看 來,他曾經是中西文化的使者,可以為他舉辦展覽,他的墓地可以受到保護。可他帶來的宗教是個高度制度化、自成一體,且領導中央位於中國之外的信仰團體,這 令世俗公共管理當局極不適應,難免心生憂慮,糾結連連。這個天主教究竟是羅馬的天主教?還是中國人的?她真的可以既是中國人的又是羅馬的嗎?中國信友真的 可以既做好公民又做好教徒嗎?
毋庸置疑,利瑪竇是尊重中國文化和傳統的典範,是和平時代來華的傳教士,受到中國教會的稱道,得到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中國媒體的讚揚。雖然難以 猜測當局對其列品一事的看法,但是可以肯定尊重中國文化和傳統,尊重中國人,為中西文化交流,為中國教會做出貢獻的人,同樣會受到中國人的尊重和讚揚。因 此,利瑪竇列品不該是甚麼敏感的事。
利瑪竇與徐光啟在京密切交往三年,互為良師益友。在上海的徐匯區,有徐光啟墓地、徐光啟紀念館,在徐光啟公園還有當代人為他們一起做的塑像,顯示出 當代人對徐光啟的讚賞,對中國和歐洲彼此開放的一段歷史的紀念。有人理想地希望兩人一起列品,以示對這對良師益友的讚美,對中西方歷史上曾經互相開放的肯 定。這本不應該是甚麼敏感的事,因為兩人生前彼此合作,同為教會工作,一起列品僅僅表達的是對一個意大利神父和一位接受了天主教信仰的中國士人對中國天主 教會和中西文化交流貢獻的紀念與頌揚而已。可是,今天的上海教區,誰來負責徐光啟的列品工作呢?
無論如何,利瑪竇是來華傳教士,其列品工作由其家鄉的教區負責,然後由羅馬教廷審定。其啟動、審定和宣布都發生在中國大陸以外,從理論和程序兩方面 都與中國政府無關。而徐光啟列品則不同,徐光啟是生活在明末的中國人,他的列品工作雖然在一九四九年以前曾經啟動後又中斷,但今天啟動必須由所屬教區發 起。那麼,有人要問給徐光啟列品得到主管上海教區的政府職能部門上海市民宗委批准了嗎?有人接著會說,為甚麼要批准一個將由羅馬教廷審定的事項呢,是要表 明中國官方同意上海教區接受羅馬教廷領導嗎?顯然是不可以的。祇要堅持中國教會獨立自辦,堅持中國的宗教事務是中國的主權,就很難讓徐光啟列品一事脫離這 樣的思路和現實。
寫到這裡,筆者聯想到二零零零年羅馬冊封中國聖人引發的批判活動。十三年過去了,今天回頭來看當時的口誅筆伐,除了所謂履行公務職責外,實在找不出 其中的任何正能量。如何避免對宗教事務、宗教活動做過度政治化的解讀,是值得思考的重要問題。今天,倘若國內外各方均能正面接納利瑪竇與徐光啟一起列品, 那必將進一步推動中西文化交流,促進中國國際形象的持續提升,也必將成為中國農曆馬年中國教會的一件大喜事。
__________
撰文:王美秀,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
【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