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印度法律女教授 為公義據理力爭
Puja Kapai是少數能上大學的本地印裔孩子,在困頓環境中,她總不放棄尋找出路。在常規小學發展受限,家境不富裕的她在中學選讀了國際學校,以獎學金支撐完成大學和哈佛碩士課程,如今為港大法律系副教授,以法律上的理據為本地弱勢社群爭取更大權益。
父親早年就已經在香港和工作,印度出生的Puja幾個月大便定居香港,成長於此地,她自覺有不可分割的聯繫,「香港造就了我,我為自己是香港人而自豪,我無法稱其他地方為自己的家,也無法生活在印度。香港給了我太多東西,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回饋,希望能讓社會變得更好。」
在Puja的成長年代,教育上的隔離政策仍未改變,她只能選讀被稱為「指定學校」的小學。雖然與華裔小朋友一起上課,但每逢中文課,總要與其他非華裔學生到音樂室自修,至今她只懂一點廣東話。從小,她就感覺到自己在香港是「次等人種」。
她與教育局官員聊天時,發現他們的心理是:少數族裔永遠都不是這裏的永久居民,只是短暫停留。「因此缺乏接駁大學的途徑。如果到國際學校讀書,他們就覺得我們隨後一定到海外升學,但這不是每個家庭都能負擔,而且香港的大學排名也不比外國差。」
「從一出生開始,本地少數族裔就要面對無數的困難與掙扎,總是被排除在體制外,被迫選擇其他的路。」她指出,政府常解釋許多帶有種族歧視成分的政策都非刻 意而為,只是多種因素導致,「但這不是把歧視合理化的理據。為何我們總是代表最底層的人種?少數族裔也是香港的未來,尤其是六十五歲以下的人口佔了其中的 大多數,也是具生產力的一群。」(節錄)
(信報圖片)
#印度 #法律 #歧視 #少數族裔 #信報 #信報財經新聞
【信報網站新聞,緊貼大家關心的政經話題,最新最快第一手報導。請click入 http://bit.ly/hkejnews】
【信報 Express助你全面掌握最新政經情況,請立即下載 http://bit.ly/ej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