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昂山素姬小檔案


1945619出生於緬甸仰光。父親是領導緬甸抗英爭取獨立的民族領袖昂山將軍,母親是外交官多興姬。1960隨同母親工作移居印度新德里。1964-1967就讀牛津大學,獲哲學、政治及經濟學學士學位。曾在聯合國和不丹工作。1972嫁給英國學者邁克.阿呂斯博士(Dr. Michael Aris)。1973年和1977兒子亞力山大(Alexander)和克姆(Kim)分別出生。19883返回緬甸探望生病的母親。19889創立全國民主聯盟(NLD),昂山素姬為總書記,並領導民盟贏得1990舉行的全國大選,但軍政府拒絕承認。1989起軍政府多次將昂山素姬軟禁,直到201011重獲自由。1991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亞洲周刊

  2012-01-08
昂山素姬像水的溫柔與智慧,化解了專制權力的暴戾,讓緬甸實現了一場寧靜的革命。

上善若水。沒有人可以低估水的能量。如果過去二十年的世界歷史少了昂山素姬的「水」力,就少了那些理想主義的鼓舞能量。她像水的溫柔與智慧,化解了專制權力的暴戾。她以靜制動,默默地,搶佔了道德的制高點,瞄準了那些權力的傲慢,也讓民意的躁動瞄準了那些讓人噁心的軍頭(Junta),讓他們遠離歷史的舞台。

她如今六十六歲,但臉上的皺紋也是政治智慧的皺紋,呼喚一個國家的民主青春。她自己曾經青春過,風華絕代的倩影,風靡了全國和國際,但她的外在美與內在美結合如一,映照政壇的暴烈與醜陋。當抗議者沸騰時,她卻是靜如柔水,讓緬甸在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政治氣候中,實現了一場寧靜的革命。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也沒有血腥的革命。它像春風那樣,吹進了千萬人心。一切的改變從八月中旬開始,看似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變革,但其實是自下而上的動力,讓 鐵板一塊的軍管出現了裂痕,讓那些強硬派不得不被邊緣化,因為民間的聲音就在寧靜中爆發,在素姬那若有若無的、柔情似水的呼喚下,落實了全民的理想。

因為緬甸老百姓都忘不了二十三年前的場景。那是一九八八年八月下旬,仰光近百萬的群眾在大金塔西門外的廣場聚會,昂山素姬就穿著一襲白色的衣服,鏗鏘有力地說出民主的理念和那不滅的理想。在那一刻,素姬成為緬甸政治改革的象徵,也成為人們夢繫魂牽的偶像。

即使後來她在政治的強權下被軟禁,但她仍然是群眾心中揮之不去的精神領袖。在漫長的幽禁歲月中,她沒有權力,也沒有錢、沒有官銜,但她卻擁有人民的心。

她最大的魅力其實是來自她對非暴力的堅持,將一切的強權的能量吸收,變成一種強大的反彈力量,讓那些擁有飛機大砲的將軍最後落荒而逃。她樹立了一種自我犧牲的楷模——犧牲了自己的青春、愛情、家庭、親情,就是為了她對祖國的愛與民主的追求。

但她在激情的背後,也有冷靜的謀劃。她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中,聯美而不反中,並且不斷主動與北京修 好。她深受佛教的思想影響,尋找平和的心靈,雨露均霑,普渡眾生。她主張民主和人權不是西方的專利,認為不能誣蔑為西方意識形態而加以排斥,因為權力必須 制衡。她所推動的變革,就是溫和的、人性的、平衡的變革。她認同印度聖雄甘地的非暴力的主張,以柔克剛,最終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她的戰場其實是文字的戰場。她對政治的勾心鬥角都不懂,原本只想當一位作家,但就是在祖國危難的時刻,她挺身而出,走進權力的叢林中,用她的柔情似水的智慧,在祖國的大地上,寫下她的生命之書,在國際的舞台上,寫出了一個時代的希望。








2011
風雲人物昂山素姬
民主曙光照亮亞洲 .張倩燁


洲週刊評選緬甸民運領袖昂山素姬為二零一一年度風雲人物。她為了祖國命運及民主前途而忍受了非凡的痛苦,並犧牲自己的青春、婚姻與親情,渡過了十五年的漫 長軟禁生涯,在二零一零年重獲自由,二零一一年更成為長年封閉的緬甸與世界接軌的重要象徵。她溫柔的、非暴力的堅持終於讓緬甸實現媒體開放、互聯網開放, 讓國民享受久違的民主之光,對中國也產生巨大的示範效應。


 






  是權力突變的一年。北非三名獨裁者在一年內灰飛煙滅,而朝鮮獨裁者也意外「駕崩」。這也是驚悚困惑的一年,中東茉莉花運動狂飆突起,呼嘯而來,而動亂與不 確定陰霾又旋即籠罩當地。但就在人心焦慮迷惘的時刻,亞洲國家緬甸卻透射出一道雖不炫目但溫馨異常的民主曙光,穿過漫長的獨裁黑夜,被長年禁錮、堅貞不屈 的昂山素姬,飄然重新回歸政壇,苦盼民主黎明的緬甸民眾備感欣慰,國際社會也對此響起不息的掌聲。

亞洲週刊評選昂山素姬作為二零一一年度 風雲人物,是因為她溫柔的、非暴力的堅持,使擁有六千五百萬人口的亞洲國家緬甸,終迎來長達四十九年漫長專制黑夜後的第一個民主黎明。「民選政府」上台, 在重重封鎖的國際制裁中,終於為自己打開一條與世界接軌之路,而這一切都繞不開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緬甸全國民主聯盟總書記——昂山素姬。

十六歲的昂山素姬的復出猶如鳳凰涅槃,續寫了一個歷經二十年仍閃光的夢想,而她自己也成為了緬甸國民的世俗信仰。民眾不會忘記,為守望祖國的命運,昂山素 姬忍受了非凡的痛苦,並犧牲自己的青春、婚姻與親情。在她十五載的軟禁生涯裏,曾放棄去英國看病危丈夫的最後一面,即使重創親子感情也在所不惜,顯示了堅 拒自我流亡的決心。

今天,不僅緬甸大街小巷都有昂山素姬的畫像,而她道德楷模的力量也激活了祖國冬眠已久的外交生命,吸引了全球注視:美 國、中國、日本、歐盟等國際勢力重新將目光投向緬甸。隨著一系列解禁措施,緬甸實現媒體開放、互聯網開放,讓國民享受到久違的民主之光,對強大鄰居中國也 產生了巨大的示範效應。中國民眾不能不思考:為何緬甸可以,中國不可以?

十二月是仰光最好的季節,連綿的雨季和酷熱的夏季都已過去,天空湛藍明媚。在布滿了陳年建築的仰光街頭,辭舊迎新的氣氛已然濃烈,街邊販賣掛曆的店鋪裏,一位緬甸女孩翻開最新的一頁,對外國顧客說:這是我們的「夫人」——昂山素姬。

店保安人員的鑰匙鏈上有她的頭像,計程車司機的錢包裏有昂山素姬的照片,報攤上有她的新聞,仰光大大小小的書店裏,她的傳記被擺在顯眼的位置;隨便一個仰 光居民都可以講出她的一長串個人履歷。可見,昂山素姬無處不在。她用寧靜如水的溫柔目光,注視著這個曙光乍現的國家——她的父親昂山將軍曾為之獻出生命的 緬甸。

「我喜歡她,百分之百」,一位餐館老板這樣說。「我、我的太太、兒子和女兒,都喜歡她。她甚至沒能見到丈夫最後一面,有人說她的大兒子直到現在都不願見她。她為緬甸貢獻了太多。」

過去二十一年中,昂山素姬曾被緬甸軍政府軟禁十五年。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她被再次釋放,同時被釋放的還有緬甸人對她長期壓抑的熱愛,和對國民命運的期許。

昂山父女像隨處可見

「我們直到今年初才可以賣昂山素姬鑰匙鏈」,街邊的商販說。每當有外國遊客身穿「夫人」的T恤走過,緬甸人總會投來讚許感激的目光,有時候,他們中的一些人會快樂地跑來,豎起大拇指,讚美「你的衣服真漂亮」。

狹小昏暗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民盟)總部,直到今年八月,民盟總書記昂山素姬與緬甸總統登盛會面後,印有昂山素姬和昂山將軍頭像的T恤衫和紀念品才被允許 出售。每逢昂山素姬來到辦公室,民盟總部就熱鬧異常,一樓的簡陋大廳,常常扮演媒體接待室、保安休息室與食堂三重角色。十二月十五日,昂山素姬與來自歐盟 的人士會面時,這裏聚集了來自日本、荷蘭、挪威與香�
��的多家媒體。


「這一個多月以來她太忙了」,民盟的資訊官員U Thein Oo說,「媒體通常要提前一個多月來預約對她的採訪」。他翻開一個日程簿,直到二零一一年的最後一天,昂山素姬的日程都排得很滿。自昂山素姬獲釋後,平日 人煙稀少的民盟總部也恢復了生機,無論青年還是老年成員,只要有閒暇時間就來這裏義務服務。一位民盟成員表示,「最近尤其繁忙,我們在準備政黨登記註冊所 需要的材料,很快就會送到首都內比都去」。

「今年的變化太大了,這一切在兩年前還是不可想像的」,一位長駐在緬甸的中國石化員工這樣說。一場靜悄悄的變革正在發生。

與總統登盛會面是關鍵

誌性的轉變始於二零一一年八月十九日。這一天,緬甸總統登盛與民盟領袖昂山素姬正式會面。在隨後的媒體報道中,昂山素姬評價登盛是一個「真誠」的人,具有 改革意願。儘管在其後幾個月中,昂山素姬對當時與登盛會談的更多細節三緘其口,但緬甸隨後發生的一系列劇變,卻被視為此次會談帶來的直接成果:

零一一年十月,緬甸政府釋放二百多名政治犯,這被視為在軍政府統治近五十年後,所謂「民選政府」放鬆政治管治的一個訊號;同樣在這一個月裏,緬甸結束了互 聯網管制、開放網絡媒體;政府首次允許民眾罷工,這也是軍政府自一九六二年掌握政權以來的破天荒第一次;十一月,緬甸聯邦選舉委員會正式批准昂山素姬領導 的民盟重新註冊為合法政黨,並取消對候選人身份背景的多項限制,為昂山素姬參加補選鋪平道路;十 二月二日 ,緬甸政府與主要武裝反對派南撣邦軍達成停火協 定;第二天,總統登盛簽署法令,允許公眾舉行和平示威。

「從一九六二年到二零一一年,緬甸經歷了四十九年的黑暗」,民盟行政官員U Hla Min說,「現在黑暗就要過去,是時候看到黎明了」。

九八八年成立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見證了緬甸「黎明前的黑暗」,一九八九年,昂山素姬被軟禁,就在次年,她領導的民盟在全國大選中獲勝。昂山素姬本應當選為 總理,選舉結果卻被軍方作廢,軍政府拒絕交出政權。二十一年前的昂山素姬與當局鬥爭的決心堅定,甚至在她的英國丈夫病逝後,當局特許她出國悼念都被她拒絕 ——她擔心,一旦離開緬甸,就被禁止再度入境。她不願與祖國分離。

二零一一年,昂山素姬與登盛的會面被視為緬甸歷史的一個里程碑。昂山素姬的支持者認為,這是她在經歷了多年反思後,成熟與理智的體現。反對者則認為,她背叛了革命的初衷。

「昂山素姬成熟了,民盟也更加成熟」,U Hla Min說。「我們知道,如果我們對抗、互相攻詰,那揦你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如果我們與他們對話、和解,可以改變很多事情,為國家做出貢獻。」

民盟高層表示,在這次會面中,昂山素姬與登盛在許多問題上達成了共識,並決定在教育、醫療以及貧困問題上「並肩而行」。




與中美關係引起猜測

十 二月三日 ,一張照片風靡全球。照片上,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與昂山素姬含笑相擁。被媒體盛讚為「民主姐妹花」的兩位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女性的首次會面帶給世人無限猜想。美國選擇昂山素姬,未來的緬甸是否會由昂山素姬主導?一個走向民主道路的緬甸,是否會選擇親美路線?

在與緬甸山水相連的中國,普通民眾在這一年也對緬甸格外關切,不僅是因為中緬共用二千一百八十五公里的邊境與怒江(伊洛瓦底江)、瀾滄江(湄公河)這兩條 國際河流,更想從緬甸的民主道路中取經。緬甸的學生運動發生在一九八八年,中國則是一九八九年,在隨後的二十多年裏,兩個鄰國在並行的時間內走出了不同的 軌跡,如今鄰國開始走向民主,很多中國民眾在祝福之餘,也對中國的未來加深期許。甚至有網民評論,中國與緬甸相比,唯一缺少的就是一個昂山素姬。而利益相 關的中國官方或許擔心,中國與緬甸是否正漸行漸遠?

無論是昂山素姬還是總統登盛,對這些疑問都沒有給出答案,當然,對今天的緬甸來說,一 切答案都為時尚早。但緬甸人對國家與民族的未來充滿信心,他們在歷史中找到了對未來的答案。很多緬甸人對亞洲週刊說,昂山素姬的父親——「我們的父親昂山 將軍」,為了盡早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實現國內各民族平等、獨立,遭到暗殺,他是民族獨立的象徵。緬甸人相信,即使有美國的支持,「我們的女兒昂山素姬」也 會繼承父志,堅持獨立自決的民族道路。

助緬甸重踏國際舞台

隨著昂山素姬重新步入國際政治舞台,長期受到西 方經濟制裁的緬甸也在二零一一年的年終迎來一批又一批密集到訪的國際政要:就在希拉里離開後不久,中國外交部證實,中國駐緬大使李軍華曾與昂山素姬會面。 十二月十五日,歐盟官員到訪仰光的民盟總部;十二月十九日至二十日,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四次領導人會晤也在緬甸舉行,六個成員國政要齊聚緬甸首都內 比都;十二月二十五日,日本外相玄葉光一郎也到訪緬甸,幫助緬甸進行政治經濟改革。

昂山素姬多年來堅持的和平民主道路也為緬甸贏得了回報:東盟國家已同意緬甸擔任二零一四年東盟輪值主席國;希拉里也帶來了一百二十萬美元的見面禮,並謹慎地承諾視緬甸的民主進程而提供更多的激勵;來自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投資與科技支援,正在積極尋求進入緬甸的渠道。

「昂山素姬只是緬甸當局的一顆棋子」,這不僅是很多長期觀察緬甸問題的專家的判斷,也是部分緬甸人的疑慮。

「緬 甸很像中國的清朝末年到辛亥革命前的那個時期」,緬甸富豪旅行公司的華人經理楊安貴這樣評價。一位接近緬甸政府的人士在長期研究中國清末政治變革後也認 為,目前緬甸變革缺乏誠意,現政府很像一百年前的中國清政府,每次得到想要的東西就會暫停改革的腳步。而昂山素姬今年的高調亮相,在他來看,不過是被多方 利用。

「緬甸政府希望借昂山素姬得到國際支援,而不是僅把籌碼押在中國身上;美國也希望利用昂山素姬在緬甸的魅力向緬甸施加影響,畢竟美國在這一地區也有許多利益。」

也是緬甸近二十年來歷史進程的一貫路徑: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掌權的軍人丹瑞將軍曾釋放一千多名政治犯;昂山素姬在過去二十一年中曾多次獲得短暫自由。軍 政府也曾召開制憲會議,做出開放姿態。這期間,緬甸加入了東盟,引入了部分國際投資。但每次短暫開放達到目的後,接踵而來的都是對異議分子的進一步打擊, 二零零七年「袈裟革命」期間,政府對抗議者血腥鎮壓,並曾經長時間切斷互聯網。
希拉莉同昂山素姬見面
一些居民仍然為民盟及昂山素姬的未來擔心,因為緬甸最重要 的法律——國家憲法並未從根本上修改。根據現行憲法,軍人在議會中固定佔據百分之二十五的席位,而軍隊最高領導人則擁有最後終止憲法的權力。人們擔憂,萬 一在未來的民選道路上,民盟再次獲勝,一九九零年的歷史會在緬甸重新上演,「緬甸人的女兒」昂山素姬會再次被剝奪自由。

「歷史是否會重 演?我想不會了」,U Hla Min滿懷信心地說。「時代不同了,整個世界都在改變」。他用了一個比喻,「阿拉伯之春就像一個打火機,而緬甸國內長期積壓的不滿與憤怒是一堆燃料,是遙 遠的原因(remote cause)。當你按下打火機,大火一觸即燃」。

一個擁有真正信仰的國家永遠是幸運的,對緬甸來說,這種幸運是 雙重的:多數國民把佛教視為宗教上的信仰,每天黃昏時分,當夕陽的餘暉斜照在炫目的金頂寺廟,總有市民赤足走進廟宇,焚香禱告,以求心靈的平靜。而無處不 在的昂山素姬,與緬甸這個歷盡磨難的國家一起經過了二十一年的困頓與洗禮,早已成為緬甸的世俗靈魂,是這個國家六千多萬國民對民主與法治篤定信仰的美麗圖 騰。

「昂山素姬是否會再次贏得大選、是否能擔任未來緬甸的總統或總理,一點都不重要」,U Hla Min說。「重要的是目標——我們實現了民主,法治。就像印度的索尼婭.甘地,帶領印度國大黨贏得選舉,但自己並不出任要職。對我來說,昂山素姬也是一 樣,不過,即便在未來她不擔任任何職務,依然是我們的希望和領袖」。

談到索尼婭.甘地,七十二歲高齡的U Hla Min興高采烈地聊起歐內斯特.海明威的一部小說《太陽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他說,印度人把他們的英雄、英迪拉甘地之子拉吉夫.甘地譽為「The son also rises」,「現在,對緬甸來說,我們的女兒、昂山將軍之女也會照常升起(the daughter also rises)。目前只是黎明,我們在等待燦爛的陽光」。

對獨裁政府心有餘悸

在離開民盟總部的路上,司機蘇圖拉小心翼翼地環視四周,擔心被政府的「間諜」盯上。被獨裁政府統治近五十年,很多人對政府的恐怖行為心有餘悸。

「現在採訪夫人還是要小心,並且很困難,她是一位重要的人物,應該很忙」,蘇說。「但是再過幾個月,一切就都會好起來了,我們的車也敢停在民盟或夫人家門口,想約到她的採訪也許就不是很困難的事了」,他笑著。不過又補充道:「如果她以後當了總統,又會很忙了。」

「你為什揦如此自信呢?」

蘇笑笑說:「我也不知道,但就是這樣,她是我們的昂山素姬。」






 







緬甸大事記


1947719 昂山素姬父親、緬甸國父昂山將軍被刺殺身亡。

1948
14 緬甸獨立,脫離英國殖民統治。

1962
尼溫將軍奪取政權,廢除憲法,開始軍人獨裁統治。

1988
3 仰光爆發學生示威運動。

1988
7尼溫辭任執政的社會主義綱領黨(BSPP)主席。88日著名的8-8-88群眾運動在仰光爆發並遍布全國,政府軍隊鎮壓屠殺數千人。蘇貌將軍隨後奪權。

1988
924 全國民主聯盟(NLD)成立,昂山素姬為總書記。

1990
527 民盟在國會大選中贏得了百分之八十二的議席。但軍政府拒絕承認選舉結果。

1992
丹瑞將軍掌政,繼續一黨專政。

2007
8 數以萬計僧侶和民眾走上街頭舉行反軍政府示威,被稱為「袈裟革命」,遭軍政府武力鎮壓,多人死傷。

2010
11 依據新憲法舉行了多黨制全國大選,但民盟杯葛選舉。

2011
年1月 國會召開近二十年來首次會議,象徵軍政府解散。

2011
2 國會選出登盛為總統。

2011
819
昂山素姬與登盛會面。




相關網誌:

緬甸民主女鬥士昂山素姬得她首個民主勝利,為緬甸民主鬥爭之路踏出重大一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淮鹽荔枝米俐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