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古代評測人才的六種方法


2009/12/6




人才測評在我國古代被稱為“知人”。老子認為“知人者智”,把善於知人看作智慧的象徵。在人才的識別、甄選歷史發展過程中,古代創造了許多人才測評的方法和手段,這對於現代的人才測評活動也具有借鑒意義。


1.分類比較法


這種方法通常按照一定的標準把人分成不同的類別,並分別列舉出不同類型的顯著特徵,通過特徵的匹配進行區別,以達到對人才的鑒別和任用。如,劉劭在《人物志·流業篇》中,將人才劃分為12種,包括法家、術家、國體、器能、臧否、伎倆、智意、文章、儒學、口辯、雄傑等,並列舉出我國歷史上的一些人物加以說明。在分類的基礎上,對各個類別又進行細分。如荀子在《荀子·不苟篇第三》中根據人格特徵的不同,把士劃分為:通士(尊君愛民、通達事理)、公士 (公正無私)、直士(忠厚老實、耿直坦誠)、愨士(誠實可信、謙虛謹慎)、小人(惟利是圖、言行無常)。劉向在《說苑·臣術》篇中則根據人臣的處世之 道,劃分了六正六邪。六正指聖臣、良臣、忠臣、志臣、貞臣、直臣六邪具臣、諛臣、奸臣、讒臣、賊臣、亡臣,並分別列舉了他們的行為表現,以便於區別。


2.實踐鑒別法


這種方法是在實踐中通過人的實際表現,來鑒別人才。孔子曰:聽其言而觀其行。對一個人的評價,既要看他說了什麼,更要觀察他的實際表現。據《呂氏春秋》記載,實踐鑒別法應始於堯舜時期,《呂氏春秋·謹聽》描述了堯考察舜的過程,共包括了五個方面:一是把兩個女兒嫁給他,並考察舜的品格;二是讓舜 制定常法,考察他能否服眾;三是讓舜總理百官,考察他的管理能力;四是讓舜接待賓客,考察他的交往能力;五是派舜巡查山林,考察他的實際工作表現。堯對舜的考察可以說是既全面又系統。王充在《論衡·答佞篇》中主張:以九德檢其行,以事效考其言。王安石認為對人的評價,不能私聽於一人之口,而應當 審知其德,審知其才,同時要試之以事,看他的具體表現。曾國藩認為擇人要優選有節操而沒有官氣的人,辦事情要做到身到(深入基層)、心到(條例清晰)、眼到(明察秋毫)、手到(親自動手)、口到(命令叮囑)。


3.自然觀察法


自然觀察法強調深入、全面地觀察被觀察者的言語、行為、表情等內容。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觀言。孔子在《論語·公冶長第五》中提出聽其言 而觀其行。第二,觀眸。孟子提出通過觀眸來瞭解人的方法,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嘹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座哉?因為眼睛是心靈的反映,心中的正邪都會從中反映出來。第三,觀行。孔子認為考察一個人的行為動機,做事的方式,進而洞察他的內心,這樣才能全面地瞭解一個人。


據《貞觀政要·論擇官第七》記載,魏征上疏唐太宗,提出了選人考其行的六觀:貴則觀其所舉,富則觀其所與,居則觀其所好,習則觀其所言,窮 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為。第四,觀志。《論語·公冶長第五》中記載了孔子經常召集弟子們以談話的方式瞭解他們的志向,從而對弟子進行判定。第五,觀過。在《論語·裏仁第四》中孔子指出: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意思是人有各種各樣,所犯的錯誤也各式各樣。仔細的審查一個人所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第六,觀親。如《呂氏春秋》中提出的六戚四隱的方法,主張通過觀察一個人如何對待他的兄弟姐妹、親戚朋友以及鄰里 門生,來考察一個人的個性品德。


4.民意調研法


在長期的人才評價中,古人提出了應當將群眾的觀點和意見作為人才評價的一個方面,但同時又提出了不以輿識人的主張,認為群眾的輿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差,要區分對待。


在考察民意的同時,孔子主張只能把民意作為考察和評價人的參考,既要相信群眾,又不能一味地迎合群眾,認為世俗之毀譽不足以為根據。在《論語·子路 第十三》中,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孔子的主 張可以說是非常中肯的,有效地避免了民意調查法的不足。


5.績效考評法


績效考評,在古代又稱考績、考課、考成,顧名思義就是以業績作為選拔人才的標準。東漢王符提出,要根據官吏從政的實際表現獎賞升降,健全官吏的考績制度。知賢之近途,莫急於考功,即認為考績是考察一個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西漢時期,董仲舒主張對人的考察應當把業績作為主要的標準,在《天人三策·第二策》中他對績效考核有詳細的論述,認為有功勞靠的是任官稱職,而 不是積日累久。考績要首先對各級官吏進行考試,諸侯月試其國,州伯時試其部,四試而一考。天子歲試天下,三試而一考。其次,根據官吏的爵、祿、 秩、功、罪,決定其高下等級和進退。要評出相應的等級,按業績將官吏分成九個等級,根據等級進行獎懲。五級以上有獎,五級以下要罰,並根據獎懲進行任、免、升、降。董仲舒提出的依據實際績效定期考核的程式和方法,極大地激發了官吏為政的積極性。


6.實驗試探法


實驗試探法類似於我們今天的情景模擬,通過設置一定的情景,觀察受測者的反應,進而做出評價。這種方法見於《莊子·列禦寇第三十二》中的描述:故 君子遠使之而觀其忠,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而觀其能,卒然問焉而觀其知,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告之以危而觀其節,醉之以酒而觀其側,雜之以處而觀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總體而言,我國古代有關人才測評的思想和方法相當豐富,但是,必須看到,由於受到具體歷史條件的限制,也存在著一些局限,如重定性分析,輕量化研究;對人的評價偏向道德層面,對能力的測試不足;測試的內容偏重政治和文化知識,對技術重視不夠。不過,古人強調人才測評工作的客觀性和全面性,尤其是要 求測量要針對本質;在方法和手段上注重綜合運用、相互印證,這些對於我們當前的人才測評工作也很有借鑒的價值。


http://www.shenzhouhi.com/web/news/new-1043.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