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端午節的起源及習俗-
中國端午節爲每年 農曆五月初五 ,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天氣漸漸炎熱,因此蚊虫蒼蠅孳生,傳染病很容易發生,所以古人稱五月為「惡月」或「百毒月」。而到了端午節時陽光最為熾熱,百毒齊出。






古人就用天中五瑞--五種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來去除各種毒害,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衛生節。端午節,因家家戶戶懸掛菖蒲避邪,故又稱「蒲節」。










端午節的相關習俗:




(一)包粽子:
  源起屈原投江,民眾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用竹筒裝好米食投入江中,後來演變成用竹籜、
竹葉包好投入江裡餵魚、蝦。進而衍化成端午吃粽子的風俗。(二)(二)喝雄黃:




  端午節後各種蟲類,開始活躍起來,瘟疫漸多,雄黃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因白蛇傳的故事,所以民眾則起而彷效,希望有去邪的功能。




(三)掛艾草、菖蒲、榕枝:
  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伸為「蒲劍」,可以斬千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




(四)佩戴香包:
  香包是一種吉祥的避邪物,用各種顏色的綢布做成囊狀,裡面放置香料,便是香包。以前縫製香包是
一項很重要的女紅,年輕的女孩子都要會縫。現在不論是商店或街上都能看到各種不同造型的香包在販賣,
每逢端午,各地都可見民眾在販賣香包的攤位上選購各式香包,都令人愛不釋手。
(五)划龍舟:
  時至今天,龍舟競賽已成為端午節最受歡迎的民俗活動。精彩刺激的比賽,亦吸引許多民眾在岸邊
觀賞,為選手加油。在划龍舟愈來愈受重視之下,已成為鍛鍊體力及團隊精神的運動,而觀賞龍舟競賽,
也成了全家大小調劑身心的最佳休閒活動。




()中國各地端午習俗的異同: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于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咸于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 詩,稱為踏柳




  ﹝山東省﹞




  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裏。臨清縣端 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在鞋,鞋面上用毛筆劃上五種毒蟲。意思是借著屈原的墨蹟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陝西省﹞




  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病




  ﹝甘肅省﹞




  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醃漬為飴。鎮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並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江蘇省﹞




  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儀征縣也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闔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遊行。舊時,川西還 有端午打字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于城東南角城樓下,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




  ﹝淅江省﹞




  桐盧縣鄉塾之學童,端午節具禮于師長,稱之衣絲。醫家則於午時采藥,相傳此日天醫星臨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節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湖北省﹞




  黃崗縣端午節巴河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宜昌縣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縣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于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嶽州府競渡以為禳災、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稱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舊俗,媳婦於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粽、扇子進獻公婆。建陽縣以五日為藥王曬藥囊日,人家皆於此日作醬。上杭縣端午用小艇縛蘆葦 作龍形戲于水濱,稱為競渡。仙遊縣端午競渡後,獻紙於虎嘯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繼光於此溺兵。邵武府端午節前,婦女以絳紗為囊盛符。又以五色絨作方勝,聯以彩線,系於釵上。幼女則懸之於背,稱為竇娘




  ﹝廣東省﹞




  從化縣端午節正午以燒符水洗手眼後,潑灑於道,稱為送災難。新興縣端午,人家各從其鄰近廟宇鼓吹迎導神像出巡。巫師並以法水、貼符驅逐邪凡魅。石城縣端午,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




  (臺灣省)




  臺灣地處亞熱帶,早期來自大陸的移民多無法適應這裏的氣候,死於瘴癘時疫者,時有所聞。因此,端午這個以驅疾避疫為基本精神的節日,便顯得格外重要。




  前清時期的端午習俗,可以王瑛曾的《重修鳳山縣誌》(十七六四年)卷三附錄中的記述為代表: 五月五日 清晨,燃稻梗一束,向室隅熏之,用楮錢送于路旁,名日送蚊。門楣懸蒲艾兼插禾稗,謂可避蚊蚋;榕一枝,謂老而彌健。彼此以西瓜、角黍相饋遺。好事者於海口淺處,用錢或布為標,三皮漁般爭相 奪取,勝者鳴鑼喝采,號日鬥龍舟。午為小兒女結五采縷,男系左腕,女系右腕,名日神煉。




  民間另有一種說法,認為插艾、榕能使身體強健。俗話說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私塾裏的學生,照例要在端什節送 紅包給 先生作謝禮,先生則以一把扇子作為回禮。




()中國各地包括少數民族的粽子糉子2


由於各地的飲食習慣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


  北京粽子


  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北京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場上供應的大多數是糯米粽。在農村中,仍然習慣吃大黃米粽。黏韌而清香,別具風味,北京粽子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也採用果脯為餡。


  廣東粽子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廣東粽子與北京粽子相反,個頭較小,外形別致,正面方形,後面隆起一隻尖角,狀如錐子。品種較多,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鹹蛋黃做成的蛋黃粽,以及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冬菇、綠豆等調配為餡的什錦粽,風味更佳。


  四川粽子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製作講究,工藝複雜,其口味當然獨特,故成為四川千古流傳的名點小吃之一。其制法是先把糯米、紅豆浸泡56小時,將水倒出,放入椒粉、川鹽、味精和少許臘肉,用粽子葉包成約60克 一個的四角粽。煮熟後食之,香辣適口,風味獨特。


  蘇州粽子


  蘇州粽子是呈長而細的四角形,有鮮肉、棗泥、豆沙、豬油夾沙等品種,具有配料講究、製作精細等特色。如豬油夾沙粽子,選用上等紅小豆,煮熟後去皮濾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適量的油脂製成餡,裹扎時餡裏還夾有一塊肥肉,煮熟後晶亮甜美,油潤清香。


  嘉興粽子


  浙江嘉興粽子歷史悠久聞名華夏,嘉興粽子為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雞肉粽等品種。嘉興粽子當推五芳齋為最,素有江南粽子大王之 稱。它的粽子從選料、製作到烹煮都有獨到之處。米要上等白糯米,肉從豬後腿精選,粽子煮熟後,肥肉的油滲入米內,入口鮮美,肥而不膩。許多海內外朋友皆因品嘗過嘉興粽子後,方知浙江嘉興的地名。


  海南粽子


  海南粽子與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芭蕉葉包成方錐形,重約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鹹蛋黃、叉燒肉、臘肉、紅燒雞翅等,熱粽剝開,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後有肉、蛋的濃香。香濃淡兼有,味葷素俱備,令食者胃口大開。


  山東粽子


  在諸多品種的粽子裏,輩份最大,資格最老的,當首推山東黃米粽子。選用黃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夾以紅棗,製品風味獨特,食用時,可根據食客習慣,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汨羅粽子


  湖南汨羅傳說是粽子發源地,汩羅粽子歷來以品種多、製作精巧而著稱於世。國際龍舟節期間共推出傳統和新開發的粽子數十種,並採用外形精美的真空塑膠包裝和罐頭包裝,無菌衛生,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


  閩南粽子


  廈門、泉州的燒肉粽、鹼粽皆馳名海內外。燒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三層塊頭,先鹵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滷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蘿蔔酸等多樣佐料,香甜嫩滑,油潤不膩。閩南話同含義,所謂燒肉粽,就是要趁熱而食的粽子,熱食則 更有風味。


  台灣粽子


  帶有濃厚的閩南風味,品種甚多,有白米粽、綠豆粽、叉燒粽、八寶粽、燒肉粽。燒肉粽最為流行,它的內容豐富多彩,包括有豬肉、乾貝、芋頭、 蛤幹、鴨蛋等,成了終年可見的傳統小吃。新竹的成家肉粽、彰化的肉粽和台南的再發號肉粽都很有名氣。八寶粽也是代表品種,它選料多樣,將豬腿 肉、肥膘、栗子(或花生仁)、蘿蔔幹、魷魚分別切成丁,鍋燒熱,先下洋蔥末,再加上以上配料及酒、醬油、麻油炒勻,與糯米拌勻後,裹扎蒸熟,香味濃郁。著名歌星 鄧麗 君以一首臺語燒肉粽的歌曲而大受歡迎,由此可見台灣粽子在台灣飲食文化的地位。


  此外,著名的粽子還有貴州的酸菜粽、西安的蜂蜜涼粽、廈門的燒肉粽、蘇北的鹹蛋粽、上海的鹹味粽、雲南的火腿粽等各具特色。(來源:金羊網)


 


  
瑤族:瑤族做粽子用糯米配臘肉條、綠豆,包

枕頭粽,形似枕頭,每個約250克 。也有在糯米中加紅糖、花生等制成素餡涼粽子。




  畲族畲族粽子,民間稱牯角。用箬葉將糯米包成四角。再用龍草捆紮,十個一串,有的人家還要在包粽子時加菜、肉、紅棗等做餡。煮粽常用灰鹼水,粽子煮好後,色黄氣香,可存放半月。





  傣族傣族過端午也吃粽子,還要過粽子節。據說粽子節是爲了紀念一對因婚姻遭父母反對而殉情的青年男女。在這一天,凡未婚的傣家小夥子都要拿粽子包,與姑娘們相會在大龍潭的芒果樹下,男女圍成圈,姑娘唱起情歌,小夥子吹葉子伴奏。然後小夥子把粽包送給中意的姑娘。





  毛南族毛南族也過端午節,但節日的意義與漢族不同,民間稱爲藥節。過藥節時,習慣采艾葉、菖蒲、黄薑等草藥熬水飲汁,或用這些草藥作餡包粽食用。民間認爲端午吃這種包餡粽粑可以解毒去病。 




()世界各地端午習俗的異同:




 國際線上報道(駐新加坡記者 胡星): 農曆五月初五 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的端午節馬上就要來臨了,屆時各地也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而在我們的鄰國新加坡,那裏的華人又會如何慶祝這個節日呢?




  新加坡的華人很多是來自中國不同的省份,其中福建和廣東省佔多數。這些早期的移民把家鄉慶祝端午節的習俗帶到了新加坡。可是,隨著新加坡逐漸現代化,這些習俗慢慢地簡化。傳統的像佩帶香囊,懸挂艾葉菖蒲等這些習俗已經很少在新加坡看見,剩下的還有吃粽子和賽龍舟等項目還被保留完好。




  因為新加坡有不同籍貫的華人,所以包的粽子也是各式各樣。有傳統的福建肉粽,廣東鹹水粽,豆沙粽等等。土生的華人也包出參有肉碎和冬瓜的娘惹粽。粽葉也採用有香味的班蘭葉,所以包起來的粽子有一陣陣的清香。新加坡的粽子倒很有幾分熱帶風味。




  端午節來臨時,很多家庭都在市場購買粽子回家祭拜祖先和神明,然後全家一起享用。這些店舖和小販不僅在端午節賣粽子,而是天天都在賣粽子,所以人們幾乎每天都能吃到粽子,粽子也成為新加坡人的早餐或點心。現在甚至出現了一些粽子專賣店。最近為了迎合現代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專賣店也推出迷 你型的粽子。這些迷你型粽子特別受年輕人的歡迎。




  賽龍舟在新加坡也成為一項體育活動。出現了很多專門賽龍舟俱樂部,如:人民協會和戰備軍人協會都設有龍舟俱樂部。很多不同的族群都有參與這項活動。這些俱樂部也經常舉辦龍舟競賽,甚至邀請許多其他國家的龍舟愛好者來參加競賽。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27824/2012/06/19/5951s3734607.htm




端午临近,除了挨家挨户弥漫着的粽子香,还有赛龙舟、插艾草等传统习俗。除了中国,其他国家的端午节千差万别。不过有一样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吃粽子。

  韓國:女士愛化
菖蒲妝

  在韓國,端午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婦女們用菖蒲湯洗頭髮或飲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妝,稱為菖蒲妝。士大夫人家的門柱上貼朱砂符藉以避邪,君臣之間要互贈端午扇表示祝賀。
中國端午節的許多習俗如插艾蒿、菖蒲、飲雄黃酒、戴荷包、五毒兜兜,拴五彩縷,劃龍舟、紀念屈原等習俗,在韓國的端午習俗中並不存在。韓國江陵地區的端午祭,祭祀、演戲、遊藝是其主要內容。

  日本:端午也是
男孩節

  每年的西曆55日 是日本的兒童節,又稱 男孩節 鯉日。在每年的55日 ,日本的家庭都會慶祝孩子的長大。這一天除了中、小學校舉行一些兒童慶祝活動外,一般家庭仍按以往端午節、男兒節的習俗來過。
 在日本,人們包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其粽子的形狀也與中國的不同,他們習慣于包錘形粽子。

  越南:端午草藥最靈驗

越南的端午節的主要內容是吃粽子、端午驅蟲。在越南粽子是用芭蕉葉包裹的,有圓形和方形兩種。端午采藥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人們認為
端午草藥最為靈驗,許多集市上有此藥專賣攤。

  柬埔寨:用布袋裹粽子

柬埔寨的粽子稱為
布袋粽,它不用植物葉包裹,而是取一個布袋,將糯米、赤豆、紅棗等一層隔一層地塞滿布袋,然後紮緊口袋蒸熟。食用時剝去布袋,用刀切著吃。

  泰國:粽子只有雞蛋大小

泰國人包裹的粽子個頭小如雞蛋,因為是用綠色粽葉包裹,所以蒸熟後呈淡綠色,味道十分清香。

  朝鮮:粽子做成車輪形

朝鮮的粽子被稱為
車輪餅 ="LINE-HEIGHT:150%;FONT-FAMILY:華康粗明體;COLOR:black;FONT-SIZE:15pt;">。人們把鮮嫩的艾葉煮後搗碎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車輪形狀,吃時味道可口。

  菲律賓:過聖誕也吃粽子

菲律賓人喜歡包長粽子,風味與中國浙江一帶的粽子不同。粽子還是菲律賓人過耶誕節必不可少的食品。

  印尼:香菇、蔥做粽子餡

印尼人對粽子餡特別講究,常用鮮肉末加香菇、蔥做粽餡。吃時香滑可口,多吃不膩。

 哥斯大黎加:玉米粉是粽子主料

 哥斯大黎加的粽子是用經過特別加工的帶粘性的玉米粉為主要原料,配以雞肉、牛肉、胡蘿蔔、土豆等,有的還澆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鮮的芭蕉葉包成扁方形。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1916791/


相關網誌:沈從文和他有關端午節的作品

網友說:從天父那裡定了一個大粽子送您:以信德做皮,聖神七恩為陷,四樞德當芯,以祈禱調和,用愛德之火煮熟;天主讓我送給您!希望您在端陽佳節幸福快樂,平安健康到永遠!祝願您闔家歡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靈恩充沛!端午節快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