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了端午節,賽龍舟成為大家在此民族節日中不可缺少的活動。這一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包含著豐富的中華文明元素,在新時代,隨著國運的強盛,這一民族活動也在逐漸走向世界文化。
在《山海經》裏,記載著一個“巴蛇食象”的故事。據說這個故事說的就是洞庭湖區的原始先民是以“蛇”為圖騰的。後人稱這種“蛇”為巴蛇。據說巴蛇能獵取象一類的猛獸為食,這說明巴蛇是強悍的象徵。對此之說,唐仲雍在《江源記》中有過一段這樣的記載:“羿屠巴蛇於洞庭,其骨若陵,曰巴陵也。”這一記載既說明了巴蛇之大,骨如陵墓;同時也說明了巴陵古城的來歷。
早在原始社會末期,洞庭湖區的祭龍活動就已經成為一種民俗之風了。淩純聲在《南洋土著與中國古代百越民族》中記載:“龍船,以民族眼光觀之,即越人祭水神所架之舟。”可見,在原始社會末期,巴蛇不僅已被神化成了“龍”,而且還被模仿造成了龍船,並成為祭水神的“所架之舟”。從此,龍舟文化也就從 水上滔滔的龍船開始上升到筆端而源遠流長了。
無論在汨羅江畔,還是在古羅湘陰,或是在洞庭之濱,龍舟競渡的故事是很多很多的。
“草船借箭”是人們所熟悉的故事,而“草船競渡”卻就鮮為人知了。
現在人們眼中所見到的龍船,一般長若20-30米,劃手30來人不等,有舵手、旗號、鑼鼓手。小型龍船一般劃手8-12對,中型龍船劃 手24-36對,大型龍船劃手多達48-100對以上。有的船頭上還有司旗或一人玩雜技的。船尾都有舵手,船的中艙則是鑼鼓手。這些多少流露出時髦裝飾且 大小不一的龍船,很多人並不知道它原來卻是草劃子演變過來的身世。
在傳說中,不僅龍舟競渡源于原湘陰縣的汨羅江兩岸,而且還有端午節的來歷也有源于湘陰、汨羅的歷史記載。早在南朝時(420-589年),吳均在《續齊諧記》中記載:“世人作粽,並帶五彩絲及楝葉,皆汨羅之遺風也。”
隋杜台卿在《玉燭寶典》中對此也有記載:“南方民族又競渡,世謂屈原沉汨羅之日,並楫拯之。”
由此可見,屈原於“農曆五月五日投汨羅殉國”與“五月五日龍舟競渡”(荊楚歲時記),以及 五月五日“以竹簡貯米,投水祭之”和 五月五日 端午節並不是什麼巧合,而是同出一轍的源於“屈原投汨羅(江)日,傷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演變而來。至此,龍舟文化也經歷了一個由傳說中的巴蛇――到神 化了的龍――到龍舟――再到龍舟競渡並昇華到龍舟文化的漫長過程。而今,龍舟文化隨著龍舟競渡的鼓角,已從汨羅江畔響遍了神州,走向了世界。
後來楚國人為紀念投江自盡的屈原,借龍舟驅散江中之魚,期望阻止魚吃掉屈原的身體。此龍舟競渡之寓意,被《史記》所肯定。其中在南朝梁吳均的《續齊諧記》記載:「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是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拯救。端陽重渡,乃遺俗也。」另在《隋書·地理志》記載:「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羅,土人追至洞庭不見,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爭歸,競會亭上,為競渡之戲,迅楫齊馳,棹振水陸,觀看如雲。」但龍舟競渡所之起源,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則曰:「 五月初五 ,是日競渡,採雜藥。」
在不同的地方,龍舟競渡則有不同寓意,例如:貴州苗族慶祝插秧和預祝五穀豐登、紀念近代民主革命家秋瑾或古代英雄岩紅窩、越南人紀念陳朝大將陳慶餘抗元等。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楚國人為了紀念投江自盡的屈原。
清朝乾隆二十九年(即公元1763年),台灣已開始舉行龍舟競渡。
龍舟不單是傳統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從其引伸發展出來的龍舟競賽現已發展為體育活動。由於龍舟競賽被推廣成為體育項目,因此龍舟同時成為此體育項目的主要用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數民族的龍舟活動
貴州苗族龍舟節是中國貴州省東南地區苗族人每年在端午節起至農曆五月尾的傳統民俗活動,當地苗族人會在這天劃獨木龍舟。除賽龍舟外,還有跳踩鼓舞、對唱山歌等其他活動。苗語稱這活動為「甕」,意為劃龍船,或叫「婁甕」,意為吃龍肉。貴州的苗族劃龍舟活動獨特的龍舟形狀和比賽規則,與其他地區的龍舟相比之下顯得與眾不同,被譽為苗族體育運動的一朵奇葩。
苗族人傳統上重視端午節,據宋朝人朱輔所著的《溪蠻叢笑》載,湘江、沅江流域之間的苗族人,無論是否與漢人交往密切都很重視端午節,去看龍舟往往花上三天時間[4][5]。而清朝乾隆年間徐家乾所著的《苗疆聞見錄》亦記述當地苗人喜歡賽龍舟,以五月二十為端午節,在清水江寬深之處賽龍舟。龍舟以完整的樹榦木材製成,長五、六丈,前安龍頭,後置鳳尾,中間能容二、三十人,以短橈來劃動,行走時速度飛快。
苗人以劃龍舟來慶祝插秧成功和預祝五穀豐登,並有驅旱求雨、祓邪厭勝、祈子求嗣等意義,其中清水江苗族《龍舟飛歌》 中有:「要劃龍船,人類才興」、「你們給龍一頭豬,龍給大家添子孫」等歌詞,其《祭龍舟詞》又有:「賜給大家添子孫,多象蜜峰萬萬千」,可見賽龍舟祈子求嗣的動機。熱鬧的祭龍儀式亦與古老年代祈求降雨的傳說有關。他們把參加龍舟競賽視為一件光榮的事,親友也會準備禮物在江邊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