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瑤家過新年


瑤家和漢人一樣,也過除夕和春節,他們統稱為過新年,屬年中大節。


每年農曆十二月十五日以後,瑤家就讓孩子吹牛角、敲銅鑼,表示迎接新年到來。每天黃昏到深夜,瑤排就在嗚嗚、噹噹聲中熱鬧起來。同時,各家準備過年的用品、添置新衣、鞋襪。殺豬宰牛自然是不可或缺的,有的一家自宰一頭豬,有的幾家合宰一頭豬或一頭牛,把肉類串吊於火爐塘上燻烤加工,釀酒仔掀起了高潮。


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戶戶都殺雞、磨豆腐、炸三角,並敬祖,貼紅、黃、綠色春聯、貼紅紙,放鞭炮。這一晚,銅鑼響徹山崗,全排各家皆以吃喝和唱歌慶祝,一直延續到天亮。年初二後,除了自己家裡辦菜,也走訪親戚,或父母兄弟之間互請吃喝,嫁出去的女兒回家拜年。小孩子是以敲銅鑼、吹牛角、放鞭炮取樂。青年男女上山入林,過「喜花貴」(即男女自由相交)。有些大排如南崗、三排、油嶺的青年則組織牛角隊、銅鑼隊、長鼓隊等,金坑瑤排的金獅隊和麒麟隊等還下山到漢區的墟鎮去迎春娛樂。漢人也友好地「利市」,準備黃酒接待,謂「迎春接福」。過了年初六,喜氣洋洋的新年活動才正式結束。


(王東甫、龔政宇著,廣東民族大觀上卷)






民族概況

瑤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人口為2637421人。。自稱“勉”、“金門”、“布努”、“炳多優”、“黑尤蒙”、“拉珈”等。因為經濟生活、風俗習慣的差異,又有“盤瑤”、“山子瑤”、“頂板瑤”、“花籃瑤”、“過山瑤”、“白褲瑤”、“紅瑤”、“藍靛瑤”、“八排瑤”、“平地瑤”、“坳瑤”等稱謂之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稱為瑤族。主要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和湖南、雲南、廣東、貴州等省。瑤族分佈的特點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居住在山區。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瑤族人口數為2637421。人。瑤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支系比較複雜,各地差別很大,有的甚至互相不能通話。通用漢語或壯語。沒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漢文。


關於瑤族的來源,說法不一,或認為源於“山越”,或以為源於“五溪蠻”,或認為瑤族來源是多元的。但大多數人認為瑤族與古代的“荊蠻”、“長沙武陵蠻”等在族源上有淵源關係。 秦始皇建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後,採取遷“謫戍”民于邊疆民族地區的政策,從中原派大批漢人進入長沙、武陵蠻地區,帶來了先進生產工具和技術,促進了這些地區生產的發展。西漢時,武陵蠻地區的蠻人按丁計稅,到了後漢仍對蠻族徵收“徭稅”。永和元年(136),由於“徭稅”過處重,包括瑤族先民在內的武陵蠻紛紛起義。


南北朝時,瑤族先民已分佈到“東連壽春(今安徽壽縣),西通上洛(今陜西商縣一帶),北接汝潁(今河南東部及安徽西北部)”的廣大地區。這一時期瑤漢經濟文化交往密切。唐代瑤族主要分佈在湖南及廣東、廣西境內,史稱莫徭蠻。莫徭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宋王朝對瑤族地區採取“以夷制夷”的政策加以控制,部分瑤族地區在土官或土酋的統治下,加速了封建化的進程。


元、明、清時期,瑤族的分佈已遍及廣西、廣東以及湖南西南部和雲南、貴州的部分山區,社會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發展較快的地區已接近漢族地區的水準,而偏遠地區的瑤族“隨溪谷群處”,甚至不從事農耕,以獵山獸為生者,一部分尚處於原始社會發展階段。由於封建王朝剝削、徵剿屠殺,明末清初,部分瑤族逃至越、老、泰等國邊境。至20世紀70年代,在越、老、泰等國的部分瑤族分別遷徙到美、法、加拿大等國居住。http://big5.china.com.cn/ch-shaoshu/index51.htm

2496a_001_P_025



下列照片沒有一個人是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