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香蘭遺物新發現 填補日中電影史的空白 (甘粕代三)


李香蘭:與中國有不解之緣



李香蘭自傳《李香蘭我的前半生》



《白蘭之歌》:滿映「大陸三部曲」之一


《支那之夜》:插曲《蘇州夜曲》傳世



《熱砂之誓》:與長谷川一夫(右)再度合作


《萬世流芳》首次與上海影人合作     


傳奇女星李香蘭百年誕辰,其身後遺物開始整理。作為生於中國的日本人,她歌影雙棲,三四十年代紅遍中日,五十年代赴美國、香港發展,見證影史鉤沉。遺物中重現天日的珍貴史料,將對戰後華語及日本電影史研究起促進作用。


今年二月十二日是李香蘭(山口淑子)一百週年誕辰,九月七日是她去世六週年的日子。在這值得紀念的一年,保管她遺物的公益事業法人——川喜多紀念電影文化基金會(東京都千代田區)即將開展對於李香蘭遺物的整理。


李香蘭留下了《李香蘭—我的前半生》等三本自傳。然而,在她的自傳裏並未具體提及二戰後她去美國嘗試出演百老匯音樂劇和好萊塢電影,以及在香港主演四部電影的經過。整理李香蘭留下的歷史證據,正可以填補這片中國電影史、日美中電影與戲劇關係史的空白。川喜多基金會託管李香蘭遺物源於李香蘭於一九四六年(昭和二十一年四月)跟川喜多長政一起從上海撤回日本的一段因緣,之後她暫住鎌倉的川喜多公館,兩人的相遇則始於一九四零年代的上海。


日滿親善的銀幕象徵


山口淑子一九二零年(大正九年)出生於舊滿洲奉天市郊區,自小跟隨俄羅斯女老師學西式聲樂,在老師的演唱會做過伴奏歌手,她的音樂天賦和美麗很早就受到認可。當時的奉天廣播電台正在為「滿洲新歌曲」尋找歌星,他們迅速看上了通諳日中雙語的山口,山口因此被提拔,成為了「滿洲新歌曲」的第一位歌星。但諷刺的是,她作為百分百的日本姑娘,卻從那時起要被迫假裝為滿洲姑娘。自此,她的命運開始被操弄,面對既不幸又殘酷的宿命。一九三八年,山口淑子在北京的一所女子高中讀書時,獲滿洲映畫協會(以下簡稱「滿映」)提拔為影星,於此走向了銀幕世界,成為了「李香蘭」。


在滿映期間,李香蘭與長谷川一夫聯袂主演了《白蘭之歌》(一九三九年)、《支那之夜》、《熱砂之誓》(一九四零年,均為滿映與日本東寶合作)等所謂的「大陸三部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票房佳績,成為了在日本家喻戶曉的大影星。她在三部曲中飾演的角色都是親日的中國姑娘,劇情反映出濃厚的日本國策色彩,通過她跟長谷川的戀愛呼喚「大東亞共榮圈」理想。這些角色被視為日滿親善的象徵,但也成為李香蘭獨特的角色。


改寫命運的《萬世流芳》


李香蘭一九四三年主演了川喜多率領的中華電影與滿映合作的大片《萬世流芳》,但她在片中的角色則與之前完全不同。中華電影是由川喜多一九三九年應著日本軍方的要求在當時的「東方好萊塢」上海成立的國策電影公司,川喜多曾經在抗日運動發源地的北京大學留學,是少數理解中國民情的日本人。成立中華電影公司之際,川喜多向軍方取得了「不介入製作內容」的承諾,他把劇情片都委託給上海的中國主流電影人,日本電影人則只負責新聞紀錄片製作與開展地方巡迴放映。


日本向英美宣戰的同時,日軍佔領了上海公共租界與法租界,孤島淪陷,被日軍統治。《萬世流芳》就在這樣的淪陷上海製作,這部長片為紀念鴉片戰爭一百週年,以救國英雄林則徐為男主角,朱石麟、卜萬蒼、馬徐維邦、楊小仲四位大將任導演。片中民眾抗英的經歷實際指涉了日本,這就是中國借古諷今的傳統做法。雖然川喜多知道四位導演的私心,但仍然幫他們盡力讓劇本通過日本軍方審查。


李香蘭在片中飾演在煙館賣糖的小姑娘鳳姑,是三個女主角之一,其他兩位是當時上海最紅的女星陳雲裳與袁美雲。這是李香蘭與上海電影人合作的第一部片,她飾演的鳳姑在煙館結識林則徐的同窗潘達年(王引),在鳳姑的勸慰鼓勵之下,潘達年戒掉大煙,兩人成為情侶,一起投身抗英鬥爭,最終鳳姑被刺殺身亡。


李香蘭在自傳《李香蘭—我的前半生》中寫道:「我以滿腔熱情投入這部片子。一九三八年以來,我只能在日本片子裏演中國姑娘,人氣只限於滿洲與日本。這部《萬世流芳》的賣糖姑娘這角色意味著可以在全中國市場的中國影圈真正出道。加上可跟中國大影星共演!」《萬世流芳》也曾在南京失守後遷都到重慶的國統區和共產黨統治的革命根據地放映。


拍完《萬世流芳》後,李香蘭意識到假裝中國姑娘的「李香蘭」根本不會被中國真正接受,遂下決心不再做「李香蘭」,但因各方的強烈反對而沒辦法實現。一九四四年,李香蘭離開滿映,加入中華電影公司而移居上海,但她在上海一部電影都沒拍,就迎接了日本的戰敗。這以後,不少跟《萬世流芳》有關的中國電影人相繼離開上海南遷至香港,他們在香港奮鬥,為香港打好了能取代上海的「第二個東方好萊塢」的基礎。李香蘭也在撤離上海的船上,如願以償地拋棄了「李香蘭」這角色。


轉戰百老匯與香港


回到日本後,李香蘭以「山口淑子」的本名復出,但不拍電影,專注清唱會與舞台戲。她曾向筆者透露,因未確認《萬世流芳》同仁們安全,覺得自己不應該回影圈,直至她獲知王引、卜萬蒼與陳雲裳等同仁安全後才回影圈,足見她對上海影人朋友們的關懷極深。到了五十年代,她將自己的舞台移到海外。當然,國際電影人川喜多幫了她不少忙。


李香蘭先赴美挑戰了百老匯音樂劇,再拍了《東方是東方》(一九五一年)、《竹之家》(一九五五年)。另應邵氏公司的邀請,她在香港主演了《天上人間》(一九五一年)、《白夫人的妖戀》(邵氏與東寶合作,一九五六年)、《神秘美人》(一九五七年)、《一夜風流》(一九五八年)四部片子。在香港,她又用上了本來已遭拋棄的「李香蘭」這個名字,向她提出重新是用這個名字的就是《萬世流芳》的導演卜萬蒼及演員們。


遺物推動華語電影史研究


除《白夫人的妖戀》以外,李香蘭在港主演的三部電影膠片都已散佚。中國電影史的「欽定本」《中國電影發展史》也判定滿映與華影為「漢奸電影公司」,因此,關於這兩家公司影片與戰後香港電影的研究,都成了華語影史研究的空白。這次川喜多基金會委託保管的資料裏,有《萬世流芳》演員陳雲裳戰後寄給李香蘭的信件、《一夜風流》有關的文字資料、邵氏大導演李翰祥寄給李香蘭的信封等珍貴史料。日本的中國電影史研究的泰山北斗、東京大學榮譽教授刈間文俊抱著無限期待說:「中國電影史就是上海、香港和地方電影人努力的總和,李香蘭無疑是其構成的一部分。上海在二十世紀前半是中國電影最早繁榮的城市,其繁榮則在戰後傳承到香港。如果能夠整理好這次委託保管的龐大史料,就可以弄清楚五十年代傳承到香港的上海電影的全貌。一聽到有《一夜風流》相關的筆記,我就欣喜雀躍!」


川喜多基金會保管的史料有六十多箱之多,整理解讀需要不少時間。若可透徹解讀,就能以新的史實來還原李香蘭徘徊於「李香蘭」與「山口淑子」之間的九十四年人生,同時也能夠填補中國電影史與日美中電影、戲劇交流史的大空白。▇


(作者甘粕代三是日本作家、媒體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