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丹霞」地貌獲列世遺名錄
2010-08-02
繼嵩山少林寺在內的歷史建築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後,以廣東丹霞山為首的「中國丹霞」地貌,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廣東的丹霞山申遺成功,將刺激當地旅遊業發展。當局有意聯同香港及澳門,打造粵港澳三地連線遊,吸引國際旅客。
「中國丹霞」,指的不是單一地方,而是六個擁有丹霞地貌的風景區,分別是福建泰寧、湖南莨山、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浙江江郎山和貴州赤水。
「丹霞」地貌由紅色砂岩經長期流水侵蝕,形成構成壯觀的群峰、崖壁及峽谷。全球以中國分佈最廣,其中廣東丹霞山最為聞名。這些砂岩含有氧化鐵,因此呈現紅色。「丹霞」的意思就是紅色彩霞,形容山色好像紅霞那麼美麗。
過去中國申報的世界自然遺產,全部採用國際通用的地質名詞命名,今次是首次以中國傳統地名申報。
「中國丹霞」申報世遺,是由湖南崀山地方政府,在二零零六年率先倡議。在歷時四年的申報過程中,丹霞地貌所在地的各級政府,按照世界自然遺產的要求,投入數億元保護當地環境,拆除與世界自然遺產要求不符的各類建築,並改善旅遊設施。
廣東丹霞山被譽為嶺南第一奇山,本來就已經是內地著名的風景區,現在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在外國的知名度將大增,為廣東旅遊業帶來重大商機。不過,當地旅遊部門認為,要開拓國際旅遊市場,必須要借助香港和澳門的力量。廣東旅遊部門正計劃利用丹霞山和開平碉樓這兩項世界遺產,發展粵港澳連線旅遊。
至今為止,中國的世界遺產已達到四十項,其中文化遺產二十八項,自然遺產八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四項。
我在辛酉年的西曆7月28日至8月4日到了廣東丹霞及韶關、肇慶、廣州等地遊。當時我仍是小孩子,對歷史地理所知有限,但對旅遊的興致則很濃厚,至今我仍對旅遊體驗的興趣不減。那年的7月29日我們乘了6小時的火車到了韶關,之後還要坐一小時車程才到丹霞山,道路當然沒有今天那麼平坦和寬闊。由於當時已是傍晚時分,加上樹林氤氳和一堆正準備建築的石頭和泥土,看起來相當陰森。
晚上在一家簡陋而光線昏暗的酒家用膳,導遊阿成也協助開餐。他是湖南人,但說自己四海為家,廣東話說得不錯,只是一些口音未改,但問題不大。
忽然來了一道像是肥豬肉的菜式,我們行了一段路,汗流浹背,看到也感到很肥膩,沒有胃口。後來工作人員解釋,原來是炸冬瓜,他們簡稱炸瓜,但買相完全跟肥豬肉無異。後來各人羅通掃北,把所有餸菜吃光。
我們在丹霞山腰入住像古代的客棧,一房共有四床,每張床皆設置蚊帳床舖。我對女服務員說沒有風扇,她回應說晚上山風吹進,很是涼快。洗澡則須步行一段路,然後到了公眾浴格。那兒共有數格浴格,不過提供的只有冷水,不設熱水。我吃不消,因為在家必定洗熱水澡,回想起來,真的很有體驗性。
7月30日凌晨,我們摸黑登上數千級石梯上了丹霞山山頂,那時已人山人海,不過更奇怪的是有人叫買賭博,並說買一賠一;買十賠十,買中就贏。哈哈,中國人自古至今跟個「賭」字已不離不棄了。
不久日出了,爸爸和姑丈忙於攞景拍照,什麼玉女欄江等勝景盡收眼簾。
下午乘牯船暢遊錦江,我們居住香港,多見海港少見江河,所以一切都倍感新鮮,還向父母表示希望在錦江游泳。他們說不能在江河游泳的,因為會被沖走。阿成的湖南腔粵語說「梗江」,令我難忘。
翌日離開丹霞及韶關,乘火車回廣州,再轉往肇慶,阿成不陪伴我們南下了,不過他臨別時叮囑我們回到香港以後努力唸書,至今我仍努力唸書。
事隔多年,剛巧又在7月下旬的日子新聞報告,說丹霞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實在使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