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龔自珍己亥雜詩寫於1839己亥,迄今剛好180年。這兩首詩歌選得非常合時,適逢己亥歲,香港搞時代革命的一年。兩詩充分反映龔氏超越時間限制的昂揚向上的心態以及認為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現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盪般的巨大力量,實際上暗指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 😄😁😗


以己亥雜詩兩首與黃道中同行手足共勉,也奉勸藍帶啤作為中國人,對於不堪的政局不應抱持盲目擁護的態度,反而要有寬大與遠大的心胸和見光,去建設香港的未來。😃😄😁😍😛😎🧐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號定庵。漢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龔自珍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着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50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





己亥雜詩 其一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這首詩談論的是人生價值的問題,即如何超越時空或個體的局限性,而成為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存在與超越」是本詩關注的焦點。 詩歌的前兩句描述的是時空的無限性與人生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作者此時剛剛辭官歸隱,雖然已經離去,但內心始終牽掛着朝政。往日所期望立下的功業在今天已然化作了泡影,面對着落日,詩人不禁產生了人生有限,逝者如斯的感慨。 然而作者的意志並未就此消沉下去,他雖然已經成為「落紅」,但並不意味着他的存在是沒有意義的。他的使命變成了「護花」,將自我之軀變成養分,供給後來者。這樣就完成了詩人自身價值的評判,他從獨立的個體變成了整體的部分,從而超越了時空的限制,顯示了個人的價值。詩人追求的是一種奉獻式的人格理想,所謂「終是落花心緒好」,他始終保持着昂揚向上的心態,這種心態也是他能夠超越時間限制的一重原因。




己亥雜詩 其二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年是清道光十九年,此年作者辭官歸隱,在京城與杭州之間來往奔波,這些詩作就寫於這一階段。這些詩作的主要內容是提倡變法、「改圖」,充滿了變革的激情,是作者對當時社會政治的感悟。詩歌描述了當時的黑暗現實,寄寓了作者求賢若渴之情。 清代慘烈的文字獄使得文人們噤若寒蟬,不論是朝臣還是「野叟」都不敢就現實政治發表議論,而只能埋首故紙堆間,皓首窮經來度過一生。這種思想上的鉗制導致了「萬馬齊喑」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作者認為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現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盪般的巨大力量,實際上暗指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 作者認為變革的力量來源於新的人才,因為朝廷之上已經被陳腐的力量所充斥,需要新鮮的血液來為機體注入新的力量。執政者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賢才,只有優秀人才成為中國政治可以依靠的對象時,國家才有希望。 此詩格局宏大、氣魄非凡,充滿了昂揚向上的激憤之情,將哲思與詩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是一首寓意深刻,氣勢磅礴的佳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淮鹽荔枝米俐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