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的燒乳豬
燒乳豬在廣東已有超過二千年的歷史。在南越王墓中起出的陪葬品中,便包括了專門用作燒乳豬的烤爐和叉。
在清朝時,粵菜的燒乳豬更被選入為滿漢全席的菜色之一。現在燒乳豬是廣東燒味其中一種。一般的製法是以重約五公斤的乳豬,宰殺後在腹部剖開,取出肋骨,放入特製燒烤叉撐開,放入烤爐烤成。如果燒烤時用慢火,燒出的乳豬豬皮光滑,稱之為光皮。亦可以用猛火燒烤,其間在豬皮塗上油,令豬皮成充滿氣泡的金黃色,即為「麻皮乳豬」。乳豬的特點包括皮薄脆、肉鬆嫩、骨香酥。吃時把乳豬斬成小件,因肉少皮薄,稱為片皮乳豬;有時點上少許乳豬醬以增加風味。
乳豬與廣東習俗
在廣東傳統習俗中,燒豬或燒乳豬是各喜慶場合的常用祭品。無論是新店開張或是清明祭祖,都可常見抬出整隻燒豬或燒乳豬作為祭祀用品。切燒豬有時更會是儀式的一部份,待儀式完成後,燒豬便會分給各參予者分享。燒乳豬由於的份量較少,而且乳豬放涼後味道會較為遜色,因此在戶外進行儀式時,一般多用普通燒豬而較少採用乳豬。
婚宴為何有乳豬作者:俊廚坊協會
廣東和香港的中式婚俗中,在新娘三朝回門之時,男家都必須準備些燒乳豬共其他禮物一起隨新娘送回女家。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這兩地的人,暗地戲稱女子的生殖器為“豬”,若是新娘是白壁處女,當屬堅貞專一的女子,就以敲鑼打鼓地將 “燒乳豬”奉上,因為“燒乳豬”皮色紅亮,且“豬”又別有她指,因而富含“初婚見紅”的喻意。
若然三朝回門時沒有乳豬,那就代表新娘的不貞,左鄰右裏就會說她在婚前已有不軌的性行為,在舊社會那是相當恥辱的事情。
據說,在舊社會因而產生有一種婆子專門配藥給已非處女的女子吃,謂之“裝豬”,也有幾多信以為真!
除了“燒乳豬”外,珠江三角洲一帶城鄉,在訂婚、成婚及三朝回門,會用上“燒豬”隨行。
這種民間習俗除文革時一度消失,文革結束後,又重新“時興”起來。
雖然現在人們對性生活並無舊社會時那樣苛刻,但傳統禮教仍然依舊,起碼在婚宴上不會遺漏“乳豬拼盤”這道菜。
管她是處女不處女的,只要以後相愛便成。
各國同類的製作:
西班牙語國家的燒乳豬
燒乳豬是西班牙系語國家西班牙,古巴,波多黎各,哥倫比亞,多明尼加共和國等國家的節日食品稱為lechón;將乳豬去內臟,穿以米棒在炭火上烤熟,全豬上桌。在古巴,亦可將燒乳豬肉片成片,與切片的番茄、黃瓜一起夾在麵包中,撒上鹽及辣椒汁食用,物美價廉。只要有大烤箱,在家中廚房也能複製皮脆肉嫩的「西班牙烤乳豬」。
菲律賓燒乳豬
菲律賓人食燒乳豬喜歡抹上一種由雞肝,大蒜,胡椒和醋和成的醬料。
德國燒乳豬
德國的燒乳豬是慕尼克啤酒節等節日時的傳統食品。通常在火爐中或燒烤架上燒烤而成。
燒肉
燒豬是廣東傳統食品的一種。製法與另一廣東燒味燒乳豬基本一樣,不同的是採用已成長的豬,而非乳豬來燒烤。燒豬以肋骨部最為肥美可口。平常在廣東燒味中的燒肉,即是燒豬的肋骨部份,亦稱之為燒腩,作為被再度烹調的食材則稱為火腩(例如「冬瓜炆火腩」)。燒豬的其他多骨部份如頭、肘等可以用作淆湯或煮粥等。
燒肉以皮脆肉嫩為上品。燒豬可以重十到二十公斤,燒肉無論是脂肪及肉均較多而厚。而燒乳豬一般只重五至六公斤,除了一層脆皮以外,只有很少的脂肪和肉,而且骨軟可吃。
原料:豬腩一塊
配料:鹽;白醋,味精
做法:將豬腩洗淨,用松針將有豬皮的一面種孔,
直至整面皆有小孔覆蓋為止
(這道程式的目地是使燒 出來的肉皮鬆脆)
豬腩內面放味精,鹽,五香粉淹入味。
用一湯匙白醋將處理過的豬腩帶皮的一面塗抹均勻,
然後再用一湯匙鹽塗擦。
將淹制好的豬腩用鐵鉤掛起來風乾約6-8個小時之後即可入烤箱。
預熱後的烤箱溫度同樣設為250攝氏度 ,
待皮隆起後將烤箱溫度調低至150攝氏度 ,
全過程大約需要45分鐘,待豬皮鬆脆後,燒肉即可出爐。
叉燒
叉燒是中國廣東燒味的一種,將豬肉以叉子放在火上燒熟而成,故名。燒烤叉燒時會在表面塗上紅色的叉燒醬,故叉燒是紅色的。叉燒醬的其他主要材料尚有生抽、蒜蓉、麥芽糖、南乳、五香粉、酒等。好的叉燒應該肉質軟嫩多汁、色澤鮮明、香味四溢。當中又以肥、瘦肉均衡為上佳,稱之為「半肥瘦」。以叉燒做的其他菜色包括有:叉燒飯、叉燒包、叉燒酥等等。
叉燒的起源,難以考證,只知傳說中的燧人氏教人鑽木取火後,我們的祖先便有了享用燒烤食物的口福。《帝王世紀》記載,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代,宮廷中的御膳,以各種燒烤的肉類為主。相傳叉燒最早應稱為插燒,取其以叉子插著豬肉烤得香口之意,廣東燒味最有名亦最普遍。在廣東以外,有些地方仍稱之為插燒,甚至稱為拆燒,大概口語之間,有所誤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東坡肉」的由來
蘇東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時候,用心治理西湖,四周的田地不怕澇也不愁旱了。不但風調雨順,杭州四鄉的莊稼得了個大豐收。老百姓為了感謝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好處,過年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
蘇東坡收下很多豬肉,叫人把它切成方塊,燒得紅紅的,然後再按治理西湖的民工花名冊,每家一塊,將肉分送給他們過年。
太平的年頭,家家戶戶過得好快活,加上蘇東坡差人送肉來,大家更是高興,人人都有誇蘇東坡是個賢明的父母官,並將他送來的豬肉命名叫做“東坡肉”。
當時,杭州有家大菜館,菜館老闆見人們都誇說“東坡肉”,就和廚師商量,把豬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掛出牌子,也取名為“東坡肉”。新菜一出,那家菜館的生意就興隆極了,從早到晚顧客不斷,每天殺十頭大豬還不夠賣呢,別的菜館老闆看得眼紅,也學著做起來,一時間,不論大小菜館,家家都有“東坡肉”了。後來,就把“東坡肉“定為杭州的第一道名菜。
蘇東坡為人正直,不畏權勢,朝廷中的那班奸臣見他得到老百姓的愛戴,心裏很不舒服。他們當中有一個禦史,喬裝打扮到杭州來找岔子,存心要陷害蘇東坡。
禦史到杭州的頭一天,在一家館裏吃午飯。堂倌遞上功能表,請他點菜。他接到功能表一看,頭一樣就是“東坡肉”!他皺起眉頭,想了一想,不覺高興得拍著桌子大叫:“我就要這頭一道菜!”他吃過“東坡肉”,覺得味道倒真是不錯,向堂倌一打聽,知道“東坡肉”是同行公認的第一道名菜,於是,他就把杭州所有的菜館的菜單都收集起來,興沖沖地回京去了。
禦史回到京城,馬上就去見皇帝。他說:“皇上呀,蘇東坡在杭州做刺史,貪贓枉法,把惡事都做絕啦!老百姓恨不得要吃他的肉。”皇帝說:“你是怎麼知道的?可有甚麼證據嗎?”禦史就把那一大迭油膩的菜單呈了上去。皇帝本來就是個糊塗蛋,他一看功能表,就不分青紅皂白,立刻傳下聖旨,將蘇東坡掉職,遠遠地發配到海南去充軍。
蘇東坡調職充軍後,杭州的老百姓忘不了他的好處,仍然像過去一樣讚揚他。就這樣,“東坡肉”也一代一代地傳下來,直到今天,還是杭州的一道名菜。
作者﹕如真
扣肉
扣肉是一道用猪肉制成的,常见的中國菜肴,川渝菜系稱燒白,扣肉罐头也是一种常见的罐装食品。扣肉的「扣」是指當肉蒸或燉至熟透後,倒蓋於碗盤中的過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蹄
名聞遐邇的“元佑宮”在奉明朝嘉靖皇帝之命興建時,曾來過三個狀元和一個探花巡視。當時古郢州有個姓張的廚師,開了一個小酒店專營燒菜,其中燒的蹄膀風味獨特,很有名氣,於是四人便慕名結伴前往小酒店品嘗之。此菜色澤紅亮,鹹中透甜,肥而不膩,博得四人拍手叫絕,交口稱讚,從此這道菜便聲名遠播。
後來人們稱這道菜為“三元蹄膀”,並一直流傳至今。
[embed]https://youtu.be/GYl1Y0M1fRk?si=LJYh2hSIyCWEyJz5[/emb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鍋肉
回鍋肉是中國川菜中一種烹調豬肉的傳統菜式,川西地區還稱之為熬鍋肉。四川家家戶戶都能製作。
所謂回鍋,就是再次烹調的意思。回鍋肉作為一到傳統川菜,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川菜考級經常用回鍋肉作為首選菜餚。回鍋肉一直被認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鍋肉。
原料
主料:豬腿肉、後腿肉、二刀肉最佳。
輔料:根據不同季節選用,主要有青蒜苗、青椒、仔姜、蒜苔、卷心菜、大白菜等。
調料:郫縣豆瓣,甜醬,醬油,混合油
製作方法
將肥瘦相連的豬腿肉刮洗乾淨,放入湯鍋內煮至肉熟皮軟為度,撈出冷透後,切成5厘米長4厘米寬 0.2厘米厚的片;青蒜苗或其他輔料切成片狀,炒鍋置旺火上,放入豬化油燒至六成熱,下肉片炒至吐油,肉片呈燈盞窩狀時,下剁茸的郫縣豆瓣炒上色,加入醬油(不可加多)炒勻,再放入輔料簸鍋炒斷生起鍋即成。
製作要點
肉的選擇
肉的選用十分講究,必須選用後臀部的二刀坐墩肉,要6分肥4分瘦。
煮制要斷生
煮到七分熟左右。
形狀要求
不能過厚,不能太小而且肉片要帶皮。
配菜選擇
可以根據不同季節,但最正宗的回鍋肉還是以青蒜苗最佳。
[embed]https://youtu.be/HrJZpvQlDrM[/embed]
上:回鍋肉也被製成罐裝,方便食家
炒制要求
回鍋肉炒作的過程, 火候的運用十分講究。油不要過多,只要能炒散不沾鍋就好;油溫不要過熱,如果過熱就是炸,回鍋肉切記不可這樣。肉片在溫火少量油的狀況下炒,脂肪會在油溫的作用下融化溢出,這就叫吐油。這樣可使油膩程度下降。那如何判斷吐油呢?要通過油量來判斷。鍋內的油稍稍有所增加,就可以了。不要吐油太多,否則會變老。
調料的配置
郫縣豆瓣是最重要的調料,盡量選用正宗的原產郫縣豆瓣,也可根據口味加入少量糖和醋,這樣使味道濃厚。另外適量加入豆豉另有一番風味!
特點
口味獨特,色澤紅亮,肥而不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粵式紅燒豬手| Braised Pig Trotters
豬手含豐富蛋白質、脂肪、鈣、磷、鎂、鐵等多種營養素,當中的胱氨酸、精氨酸等11種氨基酸含量更可與熊掌媲美,有改善免疫功能、促進睡眠、加速肌肉復原等功效。
據食安中心資料每100克豬手約含蛋白質23克,脂肪12克,膽固醇88毫克。從中醫角度看,不管是豬手還是豬腳,它的屬性都相對平和,味甘、鹹,具補虛弱、填腎精的作用,可治婦女產後缺少乳汁之症,甚至對普通女性也有豐胸的作用。故豬腳薑也是產後常吃的食品之一。
材料
豬手 900 克 [1 隻, 去骨元蹄]
蒜頭 10 [粒, 炸香]
生薑 8 片 [切片]
蔥 6 條 [切段]
紹興酒 2 湯匙
調味料
秘製紅燒汁
200 毫升
水 750 毫升
程序
- 將元蹄放入沸水中略煮,取出浸冷水至涼,瀝乾備用。
- 用3湯匙油爆香薑及蔥,加入元蹄煎至金黃。贊酒。
- 加入蒜頭,拌入調味料煮沸,轉慢火煮約1 ½ 小時至軟身。
標籤: 豬手 紅燒汁
[embed]https://youtu.be/0cNuwstSNng?si=EjKHDUmI8G3s2fjD[/embed]
德國鹹豬手 German Pork Knuckle
正宗德國鹹豬手,皮層脆卜卜,肉質幼滑,雖然外表看來略為乾身,但入口就知道肉汁豐盈。皮層之所以香脆惹味,秘訣是烤焗期間反覆噴上麥啤,因為麥啤糖分高,可令表皮變得金黃焦脆,口感更佳。烹調這道菜式時不可心急,應先用白醋煲水,再以極慢火浸烚豬手約四十五分鐘,因為猛火會令豬皮爆裂,影響賣相。烤前再用啤酒浸十分鐘,入爐後同樣不可貪快使用高溫,否則外熟內生,外皮亦容易燒燶。
[embed]https://youtu.be/SLS0wsqz54c?si=tjzkOrwxG-h0fb2A[/embed]
烤約四十五分鐘後,鹹香脆卜卜的豬手便大功告成;配以冰凍的德國啤酒和酸菜同吃,更添風味。
材料
急凍鹹豬手 2隻
洋(切粒) 2個
甘筍(切粒) 2條
西芹(切粒) 4條
番荽 2棵
月桂葉 2片
啤酒 2杯
芥辣 1/4杯
製法
- 鹹豬手解凍後,印乾,並在豬皮上三刀。
2. 燒油2湯匙,爆香洋、甘筍、西芹、番荽及月桂葉,徐徐倒入清水2杯及啤酒煮滾。
3. 放入豬手,以慢火煮1小時,取起瀝乾。
4. 預熱焗爐至220oC,豬手塗上芥辣,置焗爐焗約40分鐘至豬皮金黃香脆。
5. 盛起豬手,與烚椰菜及薯茸同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錢雞不是雞,而是用肥豬肉、豬肝和豬瘦肉或者用叉燒、雞肝和肥豬肉疊在一起燒,頂層是一塊薑片,是用來辟腥。是舊式燒臘店必備的燒味食品。
說金錢雞故事,我欣賞老一輩處理及善用材料的心,在戰後物資貧乏年代,將下欄物資都收集下來,如宰雞後棄掉的雞肝,肉檔賣剩肥豬肉及乾巴巴沒半點脂肪的瘦 肉,重新組合成三層式的吊燒金錢雞,取冰肉油脂豐潤瘦肉乏脂肪的先天不足問題,雞肝蛋白質豐富,燒後濃郁甘腴,三者加起來見證了老香江愛飲食、對食材珍而 重之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午餐肉
午餐肉對於台灣人來說,是很陌生的食物,但對於亞洲及歐洲各地,特別是美國和英國,都是很普遍的罐頭食品。在香港的茶餐廳,更是必備的食材。於1937年,Jay Hormel研製出一種稱為SPAM的食物,利用切碎的豬肩肉、糖、鹽、水、火腿等材料製成,再利用亞硝酸鈉(sodium nitrite)令它保持鮮肉的顏色。30年代,美國正經歷經濟大蕭條時代,人們買不起肉類,而SPAM的發明,正好成為了新鮮肉類的替代食物。不但價廉物美,而且無骨預熟,打開就可以進食,非常方便。以罐頭包裝,儲存容易,所以極受歡迎。二次大戰時,SPAM成為了美軍隨軍的必需品,更被譽為是「幫助美國打贏二次大戰的食物」。
戰後,美國經濟逐漸成長,美國人開始出現所謂午餐聚會(Luncheon),而午餐的食物主要是三文治、香腸、芝士和一些切片的凍肉冷盤,稱為luncheon meat。而SPAM切片後,外表跟luncheon meat確有幾分相似。後來,SPAM傳到中國大陸後,罐頭商更直接將SPAM當作luncheon meat來翻譯,成為了今日的
「午餐肉」。
午餐肉雖然打開罐後就可以進食,但其實它的料理方法千變萬化。香港的茶餐廳會先將午餐肉切片,然後將兩面煎香,配搭即食麵作為早餐,又或者切粒後,炒蛋或炒飯,也可以用來作為三文治的餡料。
隨著生活質素的提升,倡導健康飲食的人士對午餐肉並不欣賞,其高肪、高熱量、高鈉含量、又加入了防腐劑亞硝酸鈉,既非健康食物,也沒有營養價值。不過,每當經濟蕭條和不景氣來臨,被唾棄的午餐肉,彷彿又再度成為市民生活的必需品。
一度禁止吃豬賣豬的皇帝
正確的歷史該是: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十二月,武宗南巡至儀真
(今江蘇儀征)。在儀真期間,向全國發表了一道不解的禁令。
全文如下:
「照得養豕宰豬,固尋常通事。但當爵(武宗自封爵公,當者,即本的意思)本命,又姓字異音同。況食之隨生瘡疾,深為未便。為此省諭地方,除牛羊等不禁外,即將豕牲不許喂養,及易賣宰殺,如若故違,本犯當房家小,發極邊永遠充軍。」此文的大意是武宗指自己屬豬,而且他及其家屬姓朱,跟「豬」同音,吃了又罹患疾病,各地只許養牛羊,不能吃豬、餵豬、及買賣屠宰。如果違反的就處以流放的刑罰,而且更要一家大小充軍。
武宗的禁令一下,發生了一派熱鬧但又恐怖的現象。有史料記載,較為富裕的人家一概把豬投入水中淹死,而一般平民則妁所養的豬屠殺,一瞬間中國沒有豬的影子了。當然,此命令執行得最徹底的是皇帝周圍的地區。這一年儀真的祭孔旨由羊代替,害得孔夫子也不能喫豬!
由於不許養豬,唯有把現存的豬盡殺,或減價賤賣。有賣有買,買來不吃的又做什麼呢?對於這個問題,實在是武宗本人始料未及的。
由於帝王時代,尤其在君主專制的高峰點的明朝,沒有人敢開罪皇帝,唯恐措詞不當而招來橫禍。反而是內閣首輔楊廷和聞得此事,於正德十五年(1520年)二月初上了《請免禁殺豬疏》,對武宗詔禁殺豬隻的後果陳述,該疏言簡意賅:
謹題。近日傳聞直隸及山東等處鎮巡等官欽奉聖旨,禁約地方人等,不許養豕及易賣宰殺,違者發極邊衛分,遠近流傳,旬日之間,各處城市、鄉村居民畏避重罪,隨將所養之豕盡行殺賣,減價賤售。甚至將小豕掘地埋棄者有之。人心惶駭,莫測其由。
臣等竊思,民間豢養牲豕,上而效廟廷祭祀、宴享膳饈之供,下而百官百姓日用飲食之資給,皆在於此,不可一日缺者。孟子曰:雞豕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五十者可以食肉矣。古先哲王之治天下,所以制民之產,其道如此。且人年五十非肉不飽,則豚豕之畜,正養生之具,而非所以致疾也。人生瘡痍,乃血氣內傷,風濕外感所致,是食豕肉而致然乎?況小民畜養貿易,以此為生理之資,正宜教之孳息蕃育,是可禁乎?
至今十二生辰所屬物畜,乃術家推算星命之說,鄙俚不經,不可為據。若曰國姓字音相同,古耆嫌名不諱。蓋以文字之間者,尚且不諱嫌名,今乃因其字之音,而并諱其物之同者,其可乎?又況民間日用牲豕,比之他畜獨多。牛以代耕,亦非可常用之物,私自宰殺,律有明禁,不可縱也。此事行之雖若甚微,而事體關係甚大。如此傳之天下後世,亦非細故,誠寢前旨。仍通行曉諭各處地方人等,各安生業,勿致驚疑,則事體不乖,而人心慰悅矣。
武宗禁豬令發佈後,受影響最大的是江北地區,一直達于京師。一個月後,留守京師的內閣大學士楊廷和方獲悉此事,於是他於正德十五年(1520)二月專門就此事上了一道《請免禁殺豬疏》。他稱命令頒佈後,各處城鄉居民畏懼重罪,紛紛將所養之豬盡行殺賣,有的甚至將小豬掘地埋棄,致使人心惶惶。他認為民間豢養豬等牲畜,上為郊廟朝廷祭祀和宴飲之供,下為官民日用飲食之資,不可一日有缺。
他還逐條反駁了武宗禁豬的理由,認為人至五十歲非食肉不飽,至於豬、狗等牲畜都是養生之物,決非人致病的原因。人生瘡疫乃是血氣內傷、風濕外感所致,而非食豬肉引起的。百姓以養豬賣肉為生計,只能鼓勵其孳息蕃育,怎麼能隨便禁止呢?再說十二干支生辰,所屬動物牲畜,皆術家推算星命之說,鄙俚荒誕,不可作為憑據。如果說國姓字音相同,古人對此尚且不避諱,現在怎麼能因其字音而避諱其他東西呢?為此,楊廷和建議重新頒詔天下,廢止禁豬令,讓百姓安于生計。
正德十五年(1520)三月,太常寺上奏稱近因禁豬令使國家祀典無法按常例進行,請求改更,用牛、豬、羊者止用牛、羊,用豬、羊者只用特羊。武宗最後批復仍舊用豬,只是在聖駕所過地方稍為回避即可。一場禁豬的鬧劇僅三個月就結束了。
上圖為明武宗朱厚照像
***********************************************************
由此可綜合,武宗不許人民吃豬的原因有:
(1)自己姓朱;
(2)他的生肖是豬,不希望人民吃自己;
(3)令人生病
所以根本跟受回教影響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很喜歡吃豬的,是典型漢人的習俗。看來我這輩子也不會交上穆斯林朋友了。中外人士這麼愛吃豬,只有回教不吃。他們肯定被排斥於國際社交圈子之中。
推薦各位看:今天是中英聯合聲明簽署26年紀念
The two-legged pig who's become a celebrity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