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成績:B
吳敬梓 (公元一七零一至一七五四年) ,字敏軒,晚年號文木,清代安徽省全椒縣人。出身於世代書香的家庭,明清之際,家門鼎盛。高祖吳沛,是一位理學家,道德文章為東南學者所宗仰。曾祖父兄弟五人,四人舉進士或探花;祖父輩也多是科場中的顯達。
吳敬梓二十歲中秀才,二十三歲父親去世。此後吳敬梓就不事科舉,廣肆交遊,並且樂於助人。可惜不到十年,便把田園產業賣光,受到宗族鄰里的輕視。三十三歲 遷居南京,過著客寓的生活。三十六歲時,安徽巡撫趙國麟薦他應「博學鴻詞科」的考試,他託病不赴,其後便寫下這部《儒林外史》。吳敬梓晚年生活非常艱苦, 靠賣書售文及朋友的接濟勉強維持。平生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詩文集》等。
吳敬梓憎惡科舉制度,鄙視功名利祿,以及虛偽、欺詐等行為。他堅決「治經」,把「治經」作為「人生立命處」。他的思想相當進步,如尊重下層社會人民,追求「個性」,要求平等等。他希望用儒家思想,孔孟的「名教」,來改革當時的社會。
主旨
本篇通過刻畫窮困潦倒的讀書人范進,半生落第後,終於高中舉人,但卻喜極而瘋,抨擊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心智的毒害;同時以范進中舉前後,無情地揭露了小市民如胡屠戶等前倨後恭、趨炎附勢的醜態,深刻地諷剌舊社會人心的勢利庸俗。
第一部份:包括文章的首段。范進進學 (中了秀才) 前,生活艱苦,家境貧困,受盡丈人胡屠戶的奚落。進學後,胡屠戶便帶同一副大腸和一瓶酒祝賀范進。范進雖然中了秀才,但距離仕途尚有一大段路程,故范進盼望有應考舉人的機會。
第二部份:包括文章的第二段。中了秀才後六個月,范進希望與其他友人應考鄉試 (舉人) ,於是回家向丈人借錢上路。怎料被胡屠戶奚落一頓,范進唯有餓著肚子進城應考。
第三部份:包括文章的第三、四、五段。出榜那朝,范進聽從母親的吩咐,到市集賣雞來買米。此時,報喜人來到范進家前,宣告范進已高中舉人,且著令鄰人到市集拉范進回來受恭。當范進回家看了喜報後,竟歡喜得發了瘋。
第四部份:包括文章的第六、七段。當鄉鄰知道范進中舉的消息後,紛紛送米、雞、酒等來與范進祝賀,其丈人胡屠戶亦送來七八斤豬肉和四五千錢米來賀。范進中舉前,窮得無人理會,受盡眾人的白眼,但中舉後,就成為社會的新貴,鄰人爭相前來巴結奉承,世態炎涼,可見一斑。
第五部份:包括文章的第八、九段。范進發瘋後,眾人建議找平日他最怕的人來打他一巴掌,使他把痰吐出來,就會清醒。於是眾人找了胡屠戶來,打了范進一掌,果然令范進清醒過來。
六 內容要點
(1) 諷剌對象 1. 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2. 當時社會人士勢利庸俗的心態; 3. 讀書人熱哀功名,利祿熏心的思想。 人物性格 1. 胡屠戶 身分: 范進的岳父,以屠豬賣肉為生,是一個愛富嫌貧的勢利小人。他膜拜財富和權位,善於趨炎附勢,巴結奉迎,可以作為當時社會勢利庸俗的一個典型。 性格: i) 粗鄙無禮: - 罵人時粗野非常,而且往往不留餘地,例如:「該撒拋尿自己照照」,「那老不死的老娘」等。 ii) 狂妄自大: - 看不起窮女婿范進,擺足長輩的架子;也瞧不起一般的「平頭百姓」,自以為高人一等; - 以為范進「進學」 是因為他積德帶挈的。 iii) 勢利庸俗: - 范進中秀才後,就教他不要與平民交往; - 范未中舉時,把他奚落得不留餘地,中舉以後,則巴結逄迎。唯恐不及。 iv) 迷信無知: - 以為中舉的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為救治范進而要摑他時,惶恐閻王會重罰打過星宿的人; - 手掌隱隱作痛,就以為得罪了神明,就「菩薩計較起來」。 v) 吝嗇貪婪: - 范進中秀才,只拿一副大腸和一瓶酒去賀; - 范進向他借盤費,就好像是剜了他身上的肉似的,並且裝窮說:「一天殺一頭豬還賺了得錢把銀子」; - 范進中舉後,他極力奉承,希望叨光,從中得利。 2. 范進 身分: 一個困潦倒又熱衷功名的讀書人,幾十年的科場失意,使他長期受盡奚落,到五十四歲才中個秀才,跟著連捷舉人,一夜之間擺脫貧困,成為備受尊崇的「新貴人」。 性格: i) 熱衷功名: - 由二十歲起,直到五十多歲才中秀才,舉; - 不惜厚顏向岳父商討盤貴去考鄉試; - 借貸被拒,飽受奚落以後,仍瞞著岳父去應考; - 家境貧困得連妻母也要捱餓,仍不顧一切去應考; - 一旦中舉,就樂極而瘋,可見熱衷程度已至心理不平衡狀態。 ii) 怯懦自卑: - 多次默默地接受岳父的辱罵和奚落; - 瘋醒後,見到岳父,就「恐怕又要來罵」。 iii) 迂腐無能: - 除讀書外,沒有其他謀生技能,只管沈迷科舉,不事生產,弄到家中窮困非常; - 家中無米,借貸無路時,被迫到市集去賣雞,一臉張皇失措,大半天仍未賣出。 iv) 老實忠厚: - 中秀才後,胡屠戶拿些微薄禮物來賀他,他已感激得「千恩萬謝」; - 中舉後,胡屠戶拿厚禮來賀,他也沒有驕傲自大,仍是「拜謝」; - 胡屠戶罵他「是個爛忠厚沒用的人」。 v) 斯文有禮: - 見到岳父必恭必敬,被奚落辱罵以後,仍是唯唯應諾; (3) 胡屠戶前居後恭的表現 胡屠戶對范進前倨後恭的原因:嫌貧愛富是他前倨後恭的關鍵。范進中舉前是窮秀才,中舉後則是新貴人,從此他的生活和地位都完全改變 ─ 由貧入富,轉卑為貴。胡屠戶這種勢利小人,一心認為下半生可以依靠范進,自然不敢再對他傲慢輕蔑,反倒是極盡奉承諂媚之能事。 作者透過對比的手法,刻畫出舊社會勢利小人的典型,藉此諷剌時人嫌貧重富的勢利心態,同時顯示出這種心態完全是由科舉制度促成的。 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後表現的對比: 中舉前 (前倨) 中舉後 (後恭) 對范進的稱呼 現世寶、窮鬼、癩蝦蟆 賢婿、老爺、賢婿老爺 對范母的稱呼 老不死的老娘 你老太太 對范進的語氣 高傲自大 低聲下氣 對范進的態度 傲慢輕蔑:經常不留餘地奚落范進,甚至吐口水到他臉上。 奉承諂媚:看見范進後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頭替他扯了幾十回。 對范進文才的評價 認為他能中秀才,是因為主考官的憐憫,又說他望中舉人是「癩蝦蟆想吃天鵝肉」。 誇稱他才學高,是上天下凡的「文曲星」。 選婿眼光 抱怨「自倒運」錯把女兒嫁給他挨窮,歷年累了他不少。 自誇當初選他作女婿,是自己眼光好,女兒有福氣。 對范進相貌的評價 罵他「尖嘴猴腮」,樣貌低下。 誇讚他品貌好,城裡張府周府的老爺也沒有那樣體面的相貌。 對范進借錢的態度 吝嗇:他向胡借盤費,反被罵要把他殺豬賺來的錢丟進水裡。 諂媚:送了幾千錢給范進打賞報錄人,還說:「些須幾個錢,不夠你賞人」。 對范進的賀禮 微薄:一副大腸和一瓶酒。 厚重:七八斤肉,四、五千錢。 (4) 鄰人對范進先冷後熱的表現: i) 中舉前: 范進窮困潦倒時,鄰人既不接濟,也不來往。 ii) 中舉後: - 喜報一到,鄰人都來了,擠著看。 - 主動拿出雞、蛋、酒、米及桌凳來款待報錄人。 - 范進發瘋後,熱心商議救人之法。 - 范進被胡屠戶掌摑後,眾鄰人一齊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 - 范進發病時丟失的一隻鞋,也有鄰人特地去尋回來,替他穿上。 iii) 對比的目的: 透過鄰人在范進中舉前後的不同表現,刻畫出舊社會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小人的典型,藉此諷剌科舉制度促成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歪風。 (5) 《范進中舉》和《孔乙己》比較 本文和魯迅《孔乙己》都是抨擊科舉流毒的小說,現比較兩者的異同如下: 《范進中舉》 《孔乙己》 體裁 章回小說,部分節錄,結構比較鬆散。 短篇小說,獨立成篇,結構完整。 敘述方法 第三人稱,順敘法。 第一人稱,順敘中加上插敘。 寫作手法 范進中舉前後,胡屠戶對他前倨後恭,鄰人對他先冷後熱,構成鮮明的對比,反映出舊社會人心的勢利庸俗,人性冷暖。 孔乙己斷腿後的變化,對比出他的命運城來越悲慘。 諷剌對象 1. 科舉制度的影響; 2. 舊社會的人勢利庸俗,冷酷麻木; 3. 舊社會的讀書人熱衷科舉功名,利祿熏心,至死不悟。 同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