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來這一天,是個極尋常的週末,只要爸爸的前妻帶著我們姊弟數人,到彩雲邨會她的好友。不尋常的事,往往就在尋常中彈出來。是次,她的友人帶了褓母出來一同品茗,這位褓母姓楊(此姓氏算是人數眾多的姓氏,所以不怕揭露私隱的問題吧?)
沒想到,楊女士跟我這個當年仍是三五之齡的少女談得十分投緣,由於年代久遠,我只記得她告訴我有兩名女兒,他丈夫在C大學工作。年齡不是我們的隔膜,大家也不介意只認識了半天,但不會因為這個原因不把私人的事情告訴對方。多年後,這位楊女士暫時依然是師奶級跟我最談得來的一位。遺憾的是,年代太久遠,我記得和她談了什麼,就是記得這麼多而已。
人的交往深度,分為長度的深度和闊度,前者是認識的年數,如8年、15年;後者則是你和那人交往的緣份的深淺。交流了半天,以致多年後回想起來,我在某年某月認識了這個人,不能說是緣份淺薄的人緣。如果用一個比喻來形容,我和楊女士這段友誼就是"避雷針",尖而幼,可是卻能從大廈的天棚,穿越到地底。好話唔好聽,自己的母親與妹妹也沒有如此深層的人緣。
當然,時至今天,祝福楊女士是我可以也樂意去做的事。
註:本 blog文發生在丙寅年,然而卻記載於多年後的乙巳年,出 blog日期仍用當年的日期,唯內容所表達的事件以今天的角度來敘述。
24/02/2025, 18:00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