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荔枝
荔枝(學名 Litchi chinensis)是中國南部出產的一種亞熱帶果樹。荔枝是華南的重要水果農作物,每年產量超過一百萬噸。
[編輯] 植物學特徵
樹可高達16米,樹葉互生,複葉,12到15厘米長。小葉細長,上表面綠色有光澤,頂端成尖角突出。圓錐花序,長有細毛。花小呈綠色。果子是像葡萄一樣一串一串掛在樹上,一般是一寸左右的圓球形狀,外邊是薄薄的紅色硬殼,裡面包著白嫩透明的果肉,中心是深棕色的核。
[編輯] 歷史
中國的古籍中荔枝最初作"離枝"。一般相信荔枝是源自中國南部的野生森林。公元3世紀時張勃著的《吳録》有 "蒼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種之" 的記載。蒼梧便在今日的廣西境內。現在廣東,廣西及海南的原始森林中仍然可以找到野生的荔枝樹。又《西京雜記》所載,公元前2世紀漢朝劉邦稱帝時,南海尉趙佗以荔枝進奉。公元1世紀的《民物誌》,3世紀的《廣誌》中,荔枝都是作為嶺南物產登錄。由此可見,荔枝在中國南部的栽種和生產已有二千年的歷史。
在今日的中國,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四川,雲南及台灣都有種植荔枝,大約是從北緯18度至北緯28度都有。中國以外很多國家亦有種植,近者東南亞大部份國家如越南,泰國等都有荔枝出產,引入荔枝栽種的國家有美國佛羅里達州及加利福尼亞、澳洲的昆士蘭、印度、南非、馬達加斯加、以色列和墨西哥等。
[編輯] 保存
未經保存處理的荔枝有「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的特點。荔枝的保鮮相對較為困難。傳聞唐代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從嶺南(亦有說是四川)把荔枝送到長安,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要把整棵荔枝樹砍掉然後以快騎驛送。現代一般常用的保存方法是挑選易於保存的品種,以低溫高濕(攝氏二至四度,濕度90%至95%)保存。亦有配合使用氣調,降低氧氣比例以減慢氧化;或配合藥物來殺菌防腐。
新鮮的荔枝每年五月開始上市,七至八月是最當造的時節。產地附近的城市經常可以買到剛剛摘下來的新鮮荔枝。至於離產地較遠的地方,便只可以買到冰凍過的。荔枝罐頭也非常流行,一般是去殼去核,泡在淡糖水裡。味道和新鮮度差的很遠,經常用來作冷飲或甜點。
[編輯] 種類
荔枝有多個品種,當中桂味,糯米糍是上佳的品種,亦是鮮食之選;掛綠更是珍貴難求的品種。「羅崗桂味」,「筆村糯米糍」及「增城掛綠」有「荔枝三傑」之稱。
- 掛綠:因外殼四分微綠六分紅,每個都有一圈綠線而名。據《廣東新語》說,掛綠「爽脆如梨,漿液不見,去殼懷之,三日不變。」當中增城掛綠歷來都是皇帝的貢品。據聞乾隆年間,增城人因為不堪每年納貢之擾,把百棵掛綠砍掉,只存一棵母樹現仍存在增城荔城街掛綠園,稱「西園掛綠」。西園掛綠每年仍有結果,2001年便有一顆西園掛綠荔枝,在拍賣會中創下「最貴水果」的世界紀錄。
- 桂味:特點是有桂花味,肉爽而清甜。果皮淺紅色,皮上的裂片峰尖刺手,皮薄而脆;核有正常發育的大核,亦有退化的焦核。桂味中有一種叫「鴨頭綠」,有墨綠色的斑片,是特佳的品種。
- 糯米糍:特點是肉厚,多汁,濃甜如蜜。果皮鮮紅,皮薄,皮上裂片無峰尖。核小,更有退化成無核的。
其他常見的主要荔枝品種還有:
- 三月紅:是最早熟的品種,每年5月左右就會上市。
- 妃子笑:較早熟的品種,皮淡紅。傳說當年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千里送的荔枝就是妃子笑。
- 懷枝:傳聞古時有尚書路過嶺南,把鄉親送的荔枝入懷中,故名。
- 黑葉:中熟品種,果實大、果核大、果皮暗紅心形。
- 白糖罌
- 白臘
- 玉荷包:結果碩大,肉厚核小。
[編輯] 營養
荔枝果肉中含糖量高達20%;每一百毫升果汁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可達70毫克,此外還含有蛋白質、脂肪、磷、鈣、鐵等成分。
不過荔枝火氣很大,有些人吃多了會爛嘴巴或流鼻血。廣東人有一句話,「一把荔枝三把火」。本身火氣大的人吃了十來個就會有反應。民間流行的解決方法是喝適量的淡鹽水或蜜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