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墨 子, 戰 國 初 期 偉 大 的 思 想 家, 墨 家 學 派 的 創 始 人。
姓 墨 名 翟, 生 卒 年 不 詳。


近 代 學 者 一 般 認 為, 墨 子 生 于 公 元 前 476 年 左 右, 卒 于 公 元 前 390 年 左 右。 墨 子 出 生 何 地, 也 有 爭 議。《史
記﹒孟 荀 列 傳》說 他 是“宋 之 大 夫”,《呂 氏 春 秋﹒ 當 染》 認 為 他 是 魯 國 人,也 有 的 說 他 原 為 宋 國 人,后 來 長 期 住 在 魯 國。 墨 子 自 稱 “今 翟 上 無 君 上 之 事,下 無 耕 農 之 難”, 似 屬 當 時 的 “士”階 層。 但 他 又 承 認 自 己 是 “賤 人”。 他 可 能 當 過 工 匠 或 小 手 工 業 主, 具 有 相 當 丰 富 的 生 產 工 藝 技 能。墨 子“日 夜 不 休,以 自 苦 為 極”, 長 期 奔 走 于 各 諸 侯 國 之 間,宣 傳 他 的 政 治 主 張。相 傳
他 曾 止 楚 攻 宋, 實 施 兼 愛、 非 攻 的 主 張。 他 “南 游 使 衛”, 宣 講 “蓄 士” 以 備 守 御。 又 屢 游 楚 國,獻 書 楚 惠
王。他 拒 絕 楚 王 賜 地 而 去, 晚 年 到 齊 國, 企 圖 勸 止 項 子 牛 伐 魯, 未 成 功。 越 王 邀 墨 子 作 官,并 許 以 五 百 里
封 地。 他 以 “聽 吾 言,用 我 道” 為 前 往 條 件,而 不 計 較 封 地 與 爵 祿,目 的 是 為 了 實 現 他 的 政 治 抱 負 和 主 張。


墨 子 哲 學 思 想 的 主 要 貢 獻 是 在 認 識 論 方 面。他 以 “耳 目 之 實” 的 直 接 感 覺 經 驗 為 認 識 的 唯 一 來 源,他 認 為, 判 斷 事 物 的 有 與 無, 不 能 憑 個 人 的 臆 想, 而 要 以 大 家 所 看 到 的 和 所 聽 到 的 為 依 據。墨 子 從 這 一 朴 素 唯 物 主 義 經 驗 論 出 發, 提 出 了 檢 驗 認 識 真 偽 的 標 准, 即 三 表: “上 本 之 于 古 者 聖 王 之 事”, “下 原 察 百 姓 耳 目 之 實”, “廢(發)以 為 刑 政, 觀 其 中 國 家 百 姓 人 民 之 利”。 墨 子 把 “事”、 “實”、 “利” 綜 合 起 來, 以 間 接 經 驗、直 接 經 驗 和 社 會 效 果 為 准 繩, 努 力 排 除 個 人 的 主 觀 成 見。


在名 實 關 系 上,他 提 出 “非 以 其 名 也,以 其 取 也”的 命 題, 主 張 以 實 正 名, 名 副 其 實。 墨 子 的 認 識 論 也 有 很 大 的 局 限 性, 他 忽 視 理 性 認 識 的 作 用, 片 面 強 調 感 覺 經 驗
的 真 實 性。 他 曾 以 有 人“嘗 見 鬼 神 之 物, 聞 鬼 神 之 聲” 為 理 由,得 出 “鬼 神 之 有” 的 結 論。 墨 子 的 世 界 觀 中 存
在 著 深 刻 的 內 在 矛 盾。一 方 面 他 強 調 “非 命”、“尚 力”, 認 為 決 定 人 們 不 同 遭 遇 的 不 是 “命”,而 是 “力”。他 指
出,“賴 其 力 而 生,不 賴 其 力 則 不 生”,充 分 肯 定 “人 力” 在 社 會 生 活 與 改 造 自 然 過 程 中 的 作 用, 另 一 方 面, 墨
子 又 肯 定 “天 志” 和 “鬼” 的 作 用。他 把 “天” 說 成 是 有 意 志 的 人 格 神,宣 揚 “順 天 意 者”,“必 得 賞”﹔“反 天 意
者”,“必 得 罰”。他 認 為 “兼 相 愛, 交 相 利” 就 是 “順 天 意”, “別 相 惡,交 相 賊” 就 是 “反 天 意”。 他 又 認 為,鬼
神 能“賞 賢 而 罰 暴”。他 把 天 鬼 的 意 志 和 百 姓 的 利 益 說 成 是 一 回 事, 認 為 天 鬼 是 專 門 為 萬 民 “興 利 除 害” 的,
這 實 際 上 成 了 墨 子 所 操 持 的 工 具。


墨 子 在 政 治 上 提 出 了“兼 愛”、“非 攻”、“尚 賢”、“尚 同”、“節 用”、“節 葬”、
“非 樂” 等 主 張。 “兼 以 易 別” 是 他 的 社 會 政 治 思 想 的 核 心,“非 攻” 是 其 具 體 行 動 綱 領。他 認 為 只 要 大 家“兼
相 愛, 交 相 利”, 社 會 上 就 沒 有 強 凌 弱、 貴 傲 賤、 智 詐 愚 和 各 國 之 間 互 相 攻 伐 的 現 象 了。他 對 統 治 者 發 動 戰
爭 帶 來 的 禍 害 以 及 平 常 禮 俗 上 的 奢 侈 佚 樂,都 進 行 了 尖 銳 的 揭 露 和 批 判。 在 用 人 原 則 上, 墨 子 主 張 任 人 唯
賢, 反 對 任 人 唯 親, 主 張 “官 無 常 貴, 而 民 無 終 賤”。 他 還 主 張 從 天 子、諸 侯 國 君 到 各 級 正 長,都 要 “選 擇 天
下 之 賢 可 者” 來 充 當﹔ 而 人 民 則 要 服 從 君 上, 做 到“一 同 天 下 之 義”。


墨 子 也 是 中 國 古 代 邏 輯 思 想 的 重 要 開 拓 者 之 一。 在 《墨 子》 一 書 中, 他 比 較 自 覺 地、 大 量 地 運 用 了 邏 輯
推 論 的 方 法, 以 建 立 或 論 証 自 己 的 政 治、 倫 理 思 想。 墨 子 最 早 提 出 名 實 必 須 相 符 的 思 想。 他 還 在 中 國 邏
輯 史 上 第 一 次 提 出 了 辯、 類、 故 等 邏 輯 概 念。 在 《耕 柱 篇》 中, 要 求 “能 談 辯 者 談 辯”, 并 要 求 將 “辯” 作
為 一 種 專 門 知 識 來 學 習。 他 在 反 駁 別 人 的 觀 點 時 常 說 “子 未 察 吾 言 之 類,未 明 其 故 也”,并 把 “無 故 從 有
故”, 即 沒 有 理 由 的 服 從 有 理 由 的 作 為 辯 論 的 原 則。


墨 子 的 “辯” 雖 然 統 指 辯 論 技 朮,但 卻 是 建 立 在 知 類 (事 物 之 類) 明 故 (根 據、理 由) 基 礎 上 的, 因 而 屬 于
邏 輯 類 推 或 論 証 的 范 疇。墨 子 所 說 的 “三 表” 既 是 言 談 的 思 想 標 准,也 包 含 有 推 理 論 証 的 因 素。墨 子 還 善
于 運 用 類 推 的 方 法 揭 露 論 敵 的 自 相 矛 盾。 由 于 墨 子 的 倡 導 和 啟 蒙,墨 家 養 成 了 重 邏 輯 的 傳 統,并 由 后 期



墨家的另一個貢獻是 建 立 了 第 一 個 中 國 古 代 邏 輯 學 的 體 系。 墨 子 的 哲 學 思 想 反 映 了 從 宗 法 奴 隸 制 下 解 放 出 來 的 小 生 產
者 階 層 的 二 重 性, 他 的 思 想 中 的 合 理 因 素 為 后 來 的 唯 物 主 義 思 想 家 所 繼 承 和 發 展, 其 神 秘 主 義 的 糟 粕
也 為 秦 漢 以 后 的 神 學 目 的 論 者 所 吸 收 和 利 用。 墨 子 作 為 先 秦 墨 家 的 創 始 人, 在 中 國 哲 學 史 上 產 生 過 重
大 影 響。 墨 子 在 上 說 下 教 中, 言 行 頗 多,但 無 親 筆 著 作。 今 存 《墨 子》 一 書 中 的《尚 賢》、《尚 同》、《兼 愛》、
《非 攻》、《節 用》、《節 葬》、《天 志》、《明 鬼》、《非 樂》、《非 命》等 篇, 都 是 其 弟 子 或 再 傳 弟 子 對 他 的 思 想 言
論 的 記 錄。 這 是 研 究 墨 子 思 想 的 重 要 依 據。


*************************************************


墨子與孔子有相當程度上的差異。孔子主張久喪厚葬,對飲食非常講究,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1]墨子一生過著簡樸的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2],主張「節用,節葬,非樂」,他的弟子也是「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則夕弗得」。


*************************************************


米俐短評:


個人認為墨家至少有下列數點較諸儒家更接近耶穌基督的教訓:


1.          是一個極為黑暗殘酷的時代,也是一個光輝燦爛的時代。黑暗殘酷指的是,周室衰微,列國之間,強凌弱,眾凌寡,戰禍連年,生命朝不保夕。可是墨子是一位熱心救世的人道主義者,生平最敬佩夏禹,以夏禹勤勞刻苦、服務人群的精神,為自己立身處事效法的典範。墨子創立了「兼愛非攻」的理論,所謂的兼愛是指沒有等級差別的愛,也就是愛人如己的博愛精神。墨子認為天下之所以動蕩不安,最主要的原因,是導源於人類的自私自利,彼此不能愛護對方。如果有一天,人人都能做到,以愛自己的心態來愛別人,愛護別人的親友就像自己的親友一樣,愛護別的國家就像自己的國家一樣,自私自利的心態完全泯除,則世界不再有戰爭,人間才有真正的太平。


非攻是指戰事是不義的行為,也是人類的悲劇,因為每發生一次戰爭,就不知要毀壞多少財產,犧牲多少性命,造成多少家庭的破碎;因此,墨子極力主張停止戰爭。耶穌基督對人的愛是不分等級的,例如創世紀已清楚告訴我們,!《費肋孟書》(《腓利伯書》)是一本短短才25節的書信。今天真的要好好默想一下。費肋孟是哥羅森城的富翁,因為保祿關係費肋孟信了基督,他家中的一名奴隸,叫敖乃息摩的,可能是因為偷了東西,所以畏罪逃亡,逃到了羅馬,找到保祿。


但熱心傳教的保祿也使敖乃息摩這一位奴隸領洗入教,決意叫他回到他的主人費肋孟那裡,所以寫了這封《費肋孟書》(《腓利伯書》)來保薦他的,求費肋孟不但不要處罰他,而且還應以「弟兄」之情誼接待他。這一封短短的書信,居然被納入聖經的正典裡,因為都是聖神默感而寫的聖言,包含了真理。其中一句:「不再當一個奴隸,而是超過奴隸,而作親愛的弟兄」這麼美的一句話,不知道有沒有打動你們的心;最少,打動了我。


2.        墨子主張唯賢是用,沒有因為他是貴族或某某親信。所以單憑此點便足以證明墨家的愛的思想是遠遠超越儒家。耶穌的宗徒有漁夫、路加是保祿的門徒,他是一位醫生。耶穌選擇到稅吏匝(撤該)凱那處居住他改過後,也成為了耶穌基督的門徒。由此觀之,耶穌基督選人沒有因為他是什麼皇親國戚,而是選了我們罪人。


3.        墨子反對儒家久喪厚葬的做法,認為與其浪費龐大的資源在死人的身上,倒不如用來濟助貧窮的活人。耶穌基督一生不是很節儉的嗎?


 

請按圖放大觀看:


儒墨的比較.jpg


儒墨的比較2.jpg


儒墨的比較3.jpg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2%A8%E5%AD%90


http://big5.cgan.net/english/china-art/big/famous/mozi.html


中國歷史問題精解甲篇--商至魏晉南北朝,杜振醉著,區惠本校訂


相關論題可供大家下載:


墨子兼愛思想」與「基督教的博愛」之比較


 



聖子來到人間,為人類而犧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