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徽
信義宗教會多採用路德玫瑰:馬丁路德設計的個人紋章,作為教會的徽號。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也是如此。
這徽號的正中是一個拉丁十字架。十字架在一個紅心之中。紅心象徵上帝偉大的愛。紅心又是在一有五片花瓣的白玫瑰之中。路德說,十字架是要提醒我們,我們是靠那一位釘十字架的主得救。紅心在白玫瑰之中,表示信心所帶來的喜樂、和平、安慰。
整個紋章的底色是藍色,表示屬天的顏色。金色的邊則表示永恆。
路德喜愛羅馬書。他從羅馬書發現因信稱義的真理。羅馬書四章五節說:「他的信就算為義。」五章一節又說:「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上帝相和。」
我們今日享受由信心而生的喜樂,將來更要享受那屬天永恆的喜樂。路德玫瑰所要表達的就是這信息。
信仰
三大信經 |
|
使徒信經( The Apostles' Creed ):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 資料取材自 道聲出版社 《我們的信仰》1992版 |
尼西亞信經 (The Nicene Creed ):
我們信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在萬世以先為父所生,出於上帝而為上帝,出於光而為光,出於真神而為真神,被生而非受造,與父一性;萬物都藉著他受造;為救我們世人從天降臨,因聖靈從童女馬利亞成了肉身而為人;又在本丟彼拉多手下為我們釘在十字架上,受害,葬埋;照聖經的話第三天復活;升天,坐在父的右邊;將來必從威榮中降臨,審判活人、死人;他的國度永無窮盡。 我們信賜生命的主聖靈,從父、子而出,與父、子同樣受尊敬,受榮耀;他曾藉著眾先知說話。我們信使徒所立的獨一聖而公的教會。我們承認為赦罪所立的獨一聖洗。我們望死人復活和來世的永生。阿門。 |
亞他拿修信經 ( The Athanasian Creed ) : 一、凡願意得救的人必須持守真正大公信仰。 二、若不完全或不純正地持守的人,必永遠沉淪。 三、真正大公信仰就是:我們敬拜在三個位格中的一位上帝和在一位上帝中的三個 四、上帝的位格不混亂;衪的本體(譯註:或說「本質」。)也不分割。 五、因為聖父是一個位格,聖子是另一個位格;聖靈又是一個位格。 六、但聖父聖子聖靈同是一個神聖本質(譯註:或說「同是一位上帝本質」。), 七、聖父如何,聖子也如何,聖靈亦如何。 八、聖父非受造,聖子非受造,聖靈也非受造。 九、聖父無限、聖子無限,聖靈也無限。 十、聖父永恆,聖子永恆,聖靈也永恆。 十一、不是三位永恆者,乃是一位永恆者。 十二、正如不是三位非受造者,不是三位無限者,乃是一位非受造者和無限者。 十三、照樣,聖父全能,聖子全能,聖靈也全能。 十四、但不是三位全能者,乃是一位全能者。 十五、因此聖父是上帝,聖子是上帝,聖靈也是上帝。 十六、但不是三位上帝,乃是一位上帝。 十七、因此聖父是主,聖子是主,聖靈也是主。 十八、但不是三位主,乃是一位主。 十九、因為正如我們被大公真理催而承認每一位格自己是上帝和主,我們也被大 二十、聖父不是被製成,也非受造、或被生出。 廿一,聖子卻唯獨由聖父所生,不是被製成或受造。 廿二、聖靈不是被製成、被創造或被生,卻是由聖父與聖子而出。 廿三、因此有一位聖父,不是三位聖父;有一位聖子,不是三位聖子;有一位聖 廿四、而在這三位一體中,不分先後,不分大小。 廿五、但三個位格都同等同永存。所以一切都當與上述所說,在上帝裏我們敬拜三 廿六、所以,凡要得救的人必須如此想到三位一體的上帝。 廿七、若要得到永恆救恩,人也必須誠實篤信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 廿八、因為正確的信仰就是:我們既相信又承認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帝的兒子, 廿九、衪是上帝,在創世以先按聖父的本質而被生;衪是人,按衪母親的本質而被 三十、衪是完全的上帝又是完全的人,且有理性的靈魂和人類血肉之軀。 三十一、按衪的神性說,與聖父同等;按衪的人性說,卻是低於聖父。 三十二、衪雖然同時是上帝又是人,但衪卻不是兩位基督,而只是一位基督。 三十三、衪是一,並不是衪的神性變為肉體,而是上帝取了人性。 三十四、衪是一,並不是神性和人性的本質混合,卻是兩性聯合而為一個位格。 三十五、就如理性的靈魂和肉體合成一個人,神性與人性合成一位基督。 三十六、衪為我們得救恩而受難,下到陰間,第三天從死裏復活。 三十七、衪升到天上,坐在聖父的右邊,將來必從那裏降臨,審判活人死人。 三十八、當衪降臨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要身體復活,並為他們本身所作所為作出交 三十九、行善的人必進入永生;作惡的人必進入永火。 四十、這是真正大公信仰,人若不忠誠篤信,就無法得救。 |
( 由李廣生牧師譯 ) |
禮儀
引言
第一部份:進堂禮
第二部份:聖道禮
第三部份:回應禮
第四部份:聖餐禮
引言
星期日,七日的頭一日,對於基督徒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因為早在約二千年前的一個星期日早上,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了,使那一日變成得勝有盼望的「主日」。
我們在主日被召聚到主的聖所,在那裏與主相遇,即與三一真神 -----父、子、聖靈相通。同時,
我們也與其他肢體彼此相交。
當崇拜開始時,我們會唱一首進堂詩。這可以是舊約中的詩篇。進堂詩是宣召集會的聖詩。會眾唱這首詩的時候,主禮和詩班便依次進到禮堂。
讓我們現在簡單地瀏覽一下主日崇拜禮儀,想像其中各部分的情景。
第一部分﹕進堂禮
進堂禮是以會眾席為象徵。當進堂詩的讚美歌聲響起時,主禮便以使徒問安向我們歡迎致意,祝願主的恩典和平安臨到我們每一個人,正如保羅在他的書信中向信眾問安說:「願恩惠、平安從我們的父上帝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羅一 7 )還有甚麼比領受恩典和平安更好呢?此問安叫我們更能坦然無懼地親近那位創造宇宙萬物的主。
不過當我們來到祂面前,首先要覺察到我們原是不配的,故必須先承認自己的罪,並求主憐憫。我們來到上帝面前像那位到耶路撒冷聖殿去禱告的稅吏,他說:「上帝阿!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我們也當這樣承認我們的罪。
然後,我們要倣效新約中那些有需要的人,如十個長大痲瘋的病人(路十七 12 - 19)以及盲人巴底買(可十 46 - 50),為我們的苦難和試煉呼求憐憫:「大衛的子孫耶穌阿!可憐我吧!」此時我們會唱三疊憐憫頌:「求主憐憫我」。這種禱告呼求從早期基督教會一直傳唱至今。
接著主再一次透過主禮的宣赦赦免我們的罪。這宣赦的話可以引述聖經中的約翰壹書一章九節的經文,或者引用<路德小問答>「認罪篇」的赦罪文。
當領受了上帝的寬恕,並知道祂在凡事上都顧念我們之後,我們便讚美祂的恩典、憐憫和平安。當耶穌降生時,有一大隊天使和天兵在伯利恆野地裏高聲讚美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上帝!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路二14),還有甚麼讚美比這更合適呢?
榮耀頌之後,我們按每主日特定的經文主題作一個 預備禱告(此禱告被稱為「當日禱文」),讓我們敞開心思,預備領受「上帝的道」----崇拜中的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聖道禮
聖道禮是以講臺和讀經臺為象徵。此時我們聆聽上帝的道。我們會分別聽到一段舊約和一段新約的經文。
之後,我們會唱一首讚美詩。從詩歌裏面,我們同領一個與引題經文相互關連的信息。
接著在宣讀過該主日的福音題之後,我們會聽到講員對於經文的解釋和應用。由於講員是傳講上帝的道,所以在講道之前,他或會說:「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因他並不是以自己的名來傳講。
會眾應以一顆開放的心去聆聽上帝的話語,既知道上帝正在向我們說話,我們就以開放的心去聽,並祈求聖靈使我們藉此信息得著亮光。
第三部分﹕回應禮
聽過上帝的道以後,我們便進到禮儀中的回應部分。此部分是以奉獻袋為象徵。
這時我們學習實踐把剛剛聽到的信息應用在現今的生活中,作為對上帝的事奉。也就是回應我們從聖道禮部分所學習到的。
首先,我們認信。當我們一起用「使徒信經」或「尼西亞信經」承認我們的信仰時,我們乃是與自初期教會以來那些預備領洗者一起讚美我們的主。
隨後,我們會唱首較為接近我們的時代和傳統的讚美詩,以承認我們的信仰。如此一來,把今日世上眾基督教會的信徒都結連起來。
其次,我們獻上代禱。我們將心轉向其他所有信徒和整個世界的需要。如同保羅在提摩太前書二章1- 4 節那裏所說:「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地度日。這是好的,在上帝我們救主面前可蒙悅納。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此代禱以主禱文作結(如果沒有聖餐禮時);主禱文是主耶穌親自教導我們代求的典範。
第三,我們奉獻金錢。舉凡萬物屬於上帝,我們只不過是祂的管家。奉獻我們所擁有的給上帝,是事奉中的重要部分。
第四部分﹕聖餐禮
回應部分之後,主上帝邀請我們行近崇拜聖所中的祭壇,準備進入聖餐禮。這部分是以餅和杯為象徵。
此時,祭壇上預備了主餐,呈放著永生的食物,那是主耶穌的身體和寶血,為要堅固我們的信心和信徒生活。主自己就是這筵席的主人。
主禮和會眾互相歡迎進入聖餐禮,彼此勸勉將心獻上,將感謝的祭獻予上帝。
主禮與會眾簡短對話之後,我們為主餐感謝禱告,此禱告稱為祝謝文。禱文將主餐與救恩歷史的重要部分關連起來,並提醒我們,天上的眾聖徒也與我們一起,為救贖世界大功,將感謝歸與上帝。
其後,我們歡唱三疊聖哉(聖哉頌),正如當年以賽亞所見的異象,有撒拉弗圍繞上帝的寶座,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祂的榮光充滿全地﹕」(賽六 3)此讚美以主耶穌騎驢駒上耶路撒冷時的頌詞為結束:「和撒那!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約十二13)當基督現時臨在餅和酒中,我們就與當年「棕枝主日」的群眾一起,以同樣的頌詞歡迎祂。
接著是預備領餐的禱告,我們像以賽亞領受上帝的異象時的情況一樣,深感不配。因此,領餐前我們必須先預備好自己,或者更正確的說是,祈求聖靈預備我們的心。
禱告之後,我們會聽到一段祝餐的話。 我們被帶到耶路撒冷的大樓,於是當年 「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 主與門徒慶祝祂最後的逾越節晚餐,又把逾越節晚餐變成主餐,並吩咐我們繼續以此新方式來慶祝,這些情景再次重現在我們眼前。
至此,我們同頌主禱文,感謝主施餐的恩典。
聖餐禮再次激勵我們去到髑髏地,讓我們舉目凝望垂死的救主 ----- 純潔無疵的祭牲羔羊。祂流出寶血遮蓋了我們一切的罪,使我們在上帝的審判中得以完全。 故此,我們以得勝的心輕柔地唱出羔羊頌------ 上帝的羔羊。因為我們知道那位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的確已經成了復活的基督。我們心存敬虔和感恩,行近聖壇去領受那位死而復活的基督的身體和寶血,以致罪得赦免。此時所發生的是一種奧秘的聯合;我們的生命正與主的生命合而為一。當我們與主合而為一的時候,我們也與其他弟兄姊妹相聯合。這樣我們在世的生命得著餧養,而我們亦渴慕那天上的筵席。
施餐後,主禮就我們剛剛所經歷過的,將主上帝要堅固我們直到我們得享永生的盼望傳達出來。最後會眾同以禱告或讚美詩,或者是兩者都用,來感謝上帝的恩典和賜福。
第五部分﹕差遣禮
在離開崇拜聖所之前,我們同受差遣。此時會眾席又再度成為象徵。
於此,我們同唱一首古老希伯來讚美詩「哈利路亞」,為著祂的臨在,並祂所賜下的聖道和聖禮,去讚美主。上帝的兒女幾千年來一直傳唱著這首讚美詩。好比啟示錄中所說的,我們將會在天上永遠不停地繼續傳唱下去:「哈利路亞!救恩、榮耀、權能都屬乎我們的上帝!祂的判斷是真實公義的。」(啟十九1-2上)
主上帝以祂的賜福回應我們的讚美,好像三千多年前,祂藉第一位大祭司 ----- 亞倫向祂子民所作的祝福一樣:「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使祂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民六 24 - 26)
最後主差遣我們到外面的世界去,作委身的僕人。正如我們在崇拜中回應禮部分所表示的,我們不僅在主日崇拜時是祂的僕人,我們無論何時、何地或作何事,總是祂的僕人。
當我們要離開時,一如我們到來的時候,歡唱著上帝的榮耀,以讚美詩結束我們的主日崇拜。
道聲出版社《認識我們的崇拜禮儀》1994年三月版
信義會教會年曆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