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聖祖仁皇帝康熙,名字叫玄燁,他8歲繼位,14歲親政,在位61年,享年69歲,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以來, 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他是清世祖順治帝的第三子,康熙自幼好學不倦,意志堅毅。他剛剛披上龍袍時還是個孩子,他的祖輩雖然騎著馬從關外打到關內,建立 了清王朝,但實際上交給他的並不是一統江山。反清勢力和分裂割據的活動來自四面八方。這位少年皇帝,14歲親政,16歲就除掉了結黨營私、欺淩幼主的輔政 大臣鰲拜。削弱了八旗旗主的權勢,20歲即迎戰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經過8年奮戰,一舉平定了戰亂,維護了統一。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頭腦 清醒,文武兼備,對自己講學習,對朝政講勤慎。能較好地處理民族之間的關係,從而開創了康乾盛世,促進了清朝初年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中國多民族統一國 家的疆域。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秦始皇以來兩千年間一位偉大的君主,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康熙為什麼能做出這麼巨大的歷史功績?康熙作為一個皇帝執政61年,他為君之道的法寶又是什麼?我們要打開康熙王朝歷史之謎的那把鑰匙是什麼?
在 中國古代眾多的帝王中,清朝的康熙皇帝是惟一認真學習過西方科學知識的皇帝,他通過學習,吸收了許多歐洲的數學、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等方面的知識,並 主持了幾項大規模的科學活動,這些真實的故事,不僅在典冊中有真實記載,而且在他生活過的紫禁城中,至今仍留下了上百件他學習和從事科技活動的儀器。
勤 奮學習,是康熙為君之道的一個重要法寶。他不僅精通漢族傳統文化,還認真研究西方科學技術,不愧為學習型的皇帝。康熙為了能將大清社稷綿延萬年,對皇子皇 孫的教育,更可謂望子成龍而煞費苦心。他親自為皇子們選定師傅,讓皇子皇孫接受學校教育,並定期檢查他們的功課,這些在清史典籍中都有明確記載。
康熙對待臣民他很重視仁愛,譬如說他蠲免賦稅,譬如說他規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後來雍正又規定了“攤丁入地”。就是說中國幾千年的人頭稅到這時候取消了。康熙的對臣民的仁愛表現在很多個方面,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懲治貪官,表彰清官。
康 熙通過清官樹立榜樣,讓他們去體現仁和愛,因為他們直接接觸臣民。康熙表彰的清官我想講個例子,就是于成龍。清朝有兩個于成龍,同名同姓同字,這個于成龍 是山西人于成龍,上集講到的治河的那個于成龍是直隸的于成龍。于成龍中了進士之後,分配他到廣西羅城縣做知縣,廣西羅城縣經過明末清初的戰亂,人民很貧 窮,一片荒涼,荒涼到什麼程度呢?就是縣的衙門,只是三間草房,這個縣城有幾戶人家呢?只有六戶人家。于成龍做知縣的時候,和老百姓,據記載說“如同家 人,親如父子”。
他鼓勵百姓墾荒種田,招集流民,在外面逃荒的人,回到家鄉來安居樂業。經過七年的努力,這個縣的情況大有改觀, 因為于成龍做出了很重要的政績就有人推薦他,推薦到朝廷,就給他升官,升到一個知州。于成龍離任走的時候,縣民百姓痛哭流涕,攔著馬不讓他走,他說,朝廷 任命我走,還是要走啊,他往前走一步,跪在路旁的百姓,痛哭失聲啊,一個縣官做到這種地步,可以說是的的確確的清官。這時候有一個瞎子不走,就是跟著于成 龍的後頭,于成龍說,你為什麼還不走啊?跟著我走一出程了。這個瞎子說,你離開羅城縣上任的時候,你沒有錢,你走到半路沒有飯錢怎麼辦呢?他說,我是個瞎 子,我也幫不了你的忙,但是我會算命,你沒有飯吃的時候我就給人算命,得來點算命錢,咱們就解決飯錢的問題了。于成龍很感動,說那你就跟著我走吧。果然走 到半路上,于成龍就沒有飯錢了。這個瞎子就給別人算命,得的這點算命錢,解決途中的吃飯問題。
于成龍做到知州很有成績,受到康熙 的表彰,做知州官升了,仍然一分錢不貪。後來官又升,升到兩江總督,就是江南江西總督,封疆大吏。這時候于成龍有一個綽號叫“于青菜”。什麼意思啊?就是 于成龍做了這麼大的官,穿素衣,吃素食,經年不知道肉味是什麼,吃青菜。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頓兩頓,常年吃粗米青菜,所以當地百姓把他稱做“于青 菜”。親自訪貧問苦,懲治貪官豪強,累死在官任上。
2
于成龍死了之後,市民罷市,沿街聚哭,追悼于成 龍。在治理喪事的時候,將軍、都統、提督、各種大的官員到于成龍住的地方,家無一件余物,所有在場的官員感動地流下熱淚。康熙表彰說,于成龍是當今清官第 一。于成龍對百姓的仁愛的精神,就是康熙仁愛精神的體現,康熙表彰于成龍就是宣揚他對臣民要仁愛。
康熙對西學的重視,他有一個傳統,就是他父親順治的時候,已經開始對西學吸納,他很重視和耶穌會士湯若望的關係, 就是湯若望他參與編修歷法,這個歷法叫《時憲歷》,湯若望做了欽天監的監正。還有一個人叫楊光先,這個楊光先很特殊,在明末崇禎的時候,他到了北京,抬了 棺材到了闕下,彈劾當時的一個大學士,被人稱作“奇怪之人”。當然受到處分了,把他遣送到遼西,很快明朝就滅亡了,他就回到江南,他家是江南的。到順治朝 他又來到北京,他自己說他懂天文歷法,就到了欽天監裏面,到欽天監裏頭他就上書告湯若望,說你《時憲歷》只編了二十年,大清王朝億萬萬年,這二百年不是咒 著清朝短柞嗎?就是短命嘛!這就無限上綱了,朝廷受理了,就要討論《時憲歷》的事情,在朝廷會議上,大學士、尚書討論,是湯若望正確還是楊光先正確?不能 決定。又在午門前這些大臣聚在一塊測驗,測驗的結果大臣不懂,康熙也不懂,後來又到古觀象臺,就是今建國門外的觀象臺,在那兒再繼續進行觀測,這些大臣們 還是不懂,但是做了個決定,就是把湯若望關進了監獄,湯若望那時候已經年老得病,身上戴了八條鎖鏈,戰戰兢兢地、哆哆嗦嗦地拿著望遠鏡觀測,他也沒有力氣 爭辯。這案子就這麼定了,當時康熙沒有親政,輔政大臣鰲拜等主持了這個事情。
4
後來北京發生了地震,另 一個耶穌會士叫南懷仁,他說地震是因為有冤魂,要重新審理這個案子,重新審理案子之後,就給湯若望平反。這時候湯若望已經死了,康熙讓南懷仁做了欽天監監 正,對楊光先進行了處理,有的大臣說要斬首,康熙說不要了,遣送他回原籍吧,後來楊光先就死在回家的路上。康熙任命南懷仁做欽天監監正,又任命他做工部侍 郎,這是西洋人在中國朝廷做官的開始,從此康熙就重視自然科學的事情,正好這時候法國一批傳教士白晉、張誠等到皇宮來見康熙,帶了三十件科技的書籍和儀 器,康熙就把白晉和張誠留在宮內服務,把他最喜歡的那幾個儀器,擺在自己的宮廷裏。康熙跟他們學數學,學天文,學歷法,數學裏面就學歐幾裏德的平面幾何, 耶穌會士學了滿語、滿文,用滿語給康熙講幾何學,他們還帶了一些科學的儀器,康熙就做題,做數學題。
前不久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舉 辦了康熙大帝展,其中展出了一些康熙時候的儀器。經過了這麼長的歲月,仍然運轉靈活,光彩耀人。其中有一件手搖計算機能進行加減乘除開方的運算,現在北京 故宮裏面收藏了康熙時代的手搖計算機有十件,很有意思。還展出了比例規,是銅鍍金的,可以進行乘方開方的運算,還展出了幾何模型,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圓 錐體,多面體,完全是楠木做的,幾十件,做得非常之精細,這是康熙當年學幾何時候用的教學模型。還有一些其它的儀器。康熙他不僅僅是學,而且還實踐,他在 視察永定河的時候,帶著他的幾個皇子,讓他們親自打樁,親自用儀器進行測量,康熙親徵噶爾丹的時候,把皇太子、皇四子等人留在北京,恰好那時候有日食,皇 子們在北京觀測日食,他在前線,然後緊急奏報,交流觀測的結果。
康熙對西洋和西方的科學技術不排斥,而是接納,表示了作為一個帝 王來說,寬大的胸懷和渴求的願望。盡管是這樣,但是康熙僅僅是一種個人的宮廷行為,沒有形成吸收西方科學技術的政策,也沒有形成一個制度。康熙故去之後, 人亡政息,他下面的一代一代的子孫們,那些皇帝們,對西方的科學技術一個比一個不感興趣,僅僅喜歡的是自鳴鐘和大水法,作為欣賞和玩物而已,沒有用來振興 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科學技術,這是美中不足之處。 (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