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撒哈拉之眼和地獄之門~圖
不可思議的地方
大自然的很多景物都是巧奪天工,令人拍案叫絕。近日國外一家媒體盤點了世界地質奇跡。

美國猶他州和亞利桑那州交界處的神秘“石浪”
位於猶他州和亞利桑那州交界處的神秘“石浪”是由1.9億年前的沙丘演變而成。在不到200平方米的山間縫隙中,血紅的砂岩如海浪翻騰,剛和柔的奇妙結合令人嘆為觀止。順著砂岩的紋路觸摸著精致的波浪痕跡,仿佛還可以感受到億萬年前沙暴的精心設計和雕刻。

亞利桑那州的羚羊峽谷
羚羊峽谷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最北部,距離小城佩奇大約三十公里,是北美印地安人最大部落納瓦霍人的屬地。這里過去是野羚羊的棲息處,因峽谷里常有野羚羊出沒而得名。峽谷總長約400多米,谷頂兩側的距離很窄,但由谷頂到谷底的垂直距離卻高達十數米。狹縫型峽谷分為兩個獨立的部分,也就是上,下羚羊峽谷。上羚羊峽谷亦稱“裂紋” 而下羚羊峽谷則稱作“螺旋” 。光線完全是自然光通過不同深度的紅色岩層縫隙的折射射入洞內的,因此光線時刻在變化,一年四季,甚至每天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角度看到的色彩都不同,置身其中,真似進入了一個五彩繽紛魔幻世界,令人終身難忘。
洪都拉斯藍洞
距洪都拉斯伯利茲市60英里的海域有一處叫做“藍洞”的水下坑洞,這個大洞直徑為1000多英尺,洞內水深480英尺,是冰河時代末期形成的一個石灰石坑洞。
赤水丹霞(中國)

赤水丹霞位於貴州省赤水市境內,丹霞地貌面積達到一千多平方公里,以發育成熟典型,形態壯美而聞名。
丹霞地貌是我國南方紅色岩系發育的一種特殊地貌。當地古時曾沉積著厚厚的紅色地層,當紅色砂岩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岩層沿垂直節理方向發育,紅層便被割成一片片紅色孤立的山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形成我們如今看到的丹霞地貌。
撒哈拉之眼(毛里塔尼亞)
撒哈拉之眼(毛里塔尼亞)
撒哈拉之眼是位於撒哈拉沙漠的西南部,毛里塔尼亞境內的巨大同心圓地貌。這種又被稱為理查特結構的地貌,直徑有50公里,海拔高度約400米,整體相當平坦;看起來就像個菊石,繞地球軌道才得見其全貌。
最初理查特結構被認為是個隕石坑,但構造的中心地勢平坦,沒有發現曾有高溫與撞擊的地質證據;沒有發現火成岩堆積的圓頂,也排除了火山的可能。現在普遍認為,理查特結構是地形抬升與侵蝕作用同時進行的結果;結構的同心圓狀痕跡則是硬度較高、不易受侵蝕的古生代石英岩;至於理查特結構為什麽會這麽大、這麽圓,尚未得到公認的解釋。
巨型水晶洞(墨西哥)
巨型水晶洞(墨西哥)
巨型水晶洞擁有地球上最大的天然水晶,位於墨西哥南部奇瓦瓦沙漠,奈加山脈下350米處的銀與鋅礦內。洞內高聳著壯觀的晶體,有如松樹,長度超過七米。晶體清澈,多面,由於含有硒元素,呈現出半透明的金黃和銀白色,令人驚嘆叫絕。
由於淹沒在礦物質豐富的水當中,水晶長的很快。這些水的溫度穩定,通常保持在58攝氏度左右,在此溫度下,無水石膏與水結合生成石膏,長期積累從而形成了洞穴中的水晶。
藍湖洞(巴西)
藍湖洞(巴西)
巴西馬託格羅索地區擁有許多神奇的地下湖泊和洞穴,其中以藍湖洞最為著名。洞內的鐘乳石,石筍密密麻麻排列,一眼望去遼闊無邊,令人贊嘆不已。
洞中各種各樣的地質風貌令人叫絕,內湖深藍色的湖水更是讓人印象深刻。關于藍湖洞的形成雖然假說很多,但地質學家普遍認為是由于洞中藍湖的存在,為鐘乳石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碳酸鹽等組成。
巨人之路(愛爾蘭)
巨人之路(愛爾蘭)
巨人之路是全球最著名的柱狀玄武岩結構,位于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西北約80公裡處大西洋海岸。由總計約4萬根六角形石柱組成8公裡的海岸。石柱連綿有序,呈階梯狀延伸入海。
早在6000萬年前太古時代,在今天蘇格蘭西部內赫布裡底群島一線至北愛爾蘭東部火山非常活躍,一股股玄武岩岩熔流從裂隙的地殼中湧出,濃密的熔岩流冷卻,以垂直角度收縮,與熔岩流動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出現分解便形成與眾不同的幾何形狀,許多熔岩冷卻形成具有規則的六邊形柱狀玄武岩。
地獄之門(烏茲別克斯坦)
地獄之門(烏茲別克斯坦)
“地獄之門”位于烏茲別克斯坦境內達爾瓦扎鎮,由于一年四季如火海般都在燃燒,故由此得名。
上世紀當地質學家來此鑽探天然氣時,意外地發現這座巨大的地下洞穴,因為那裡的洞穴中都充滿了天然氣等毒氣。出于安全的考慮,科考人員只好把它點燃,使有毒氣體不致洩漏出來。自那時起,洞內的天然氣就在燃燒。沒有人知道這些年來有多少可貴的天然氣被白白燒掉,它似乎是源源而來,燒個沒完的。
巧克力山(菲律賓)
巧克力山(菲律賓)
巧克力山是位于菲律賓保和省的奇特地貌,由方圓50平方公裡內1268個大小差不多,幾近完美的圓錐形山丘組成。當旱季來臨,山丘褪去綠色樹林的外衣,變成土褐色,接近巧克力的顏色故而得名。
關于它的形成,地質學家給出了諸如石灰岩風化、亞海洋火山的爆發,海床的隆升等多種假說。最新的一種解釋是說可能是由于一座古老的火山爆發,大量的岩石四散噴射,被石灰石所覆蓋,最後在海床抬升作用下,最終形成如今我們看到的巧克力山。但專家對這種解釋仍然沒有達成共識。
引用自:http://hk.myblog.yahoo.com/wutakfai52/article?mid=15408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