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思宗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新曆日期),崇禎皇帝,明光宗第五子。
他在十八歲即位後,面對著危機四伏的政治局面,殷切地尋求治國良方,勤於政務,事必躬親。與前兩朝相比較,朝政有了明顯改觀。天啟七年(1628年)十一月,崇禎皇帝在鏟除魏忠賢的羽翼之後,再將其貶至鳳陽,途至直隸阜城,魏忠賢得知崇禎要逮捕他,遂與一個關係密切的太監自縊而亡。此後將閹黨二百六十余人或處死、或發配、或終身禁錮。與此同時,平反冤獄,重新啟用天啟年間被罷黜的官員。起用袁崇煥為兵部尚書,賜予尚方寶劍,托付他收復全遼的重任。
無奈積重難返,各地民變不斷爆發,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騷擾入侵,加上明思宗求治心切,生性多疑,剛愎自用,因此在朝政中屢鑄大錯:前期鏟除專權宦官,後期又重用宦官;中後金反間計,自毀長城,冤殺袁崇煥。終於在1644年,明王朝面臨沒頂之災。在大臣反對之下未能下決心遷都南京,後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逼周後自殺,手刃袁妃、樂安公主、昭仁公主,後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時年35歲。身邊僅有提督太監王承恩陪同。上吊死前於藍色袍服上大書「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勿傷百姓一人」。
明思宗卒後,南明弘光年間謚思宗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廟號思宗,後改為毅宗,唐王謚為威宗。清改為莊烈愍皇帝。廟號懷宗。葬北京昌平思陵。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8%8E%E6%80%9D%E5%AE%97
崇禎皇帝十七年,在三月二十九日那天(一六四四年四月二十五日星期一
),李自成攻破了北京。
崇禎皇帝仍然於五更早朝時候到了宮殿。
但五更早朝的鐘聲響了,卻連一位官員的影子也見不到。
不久,【王承恩】跑來向皇帝說,京城已破。
崇禎皇帝只好回到乾清宮,與皇后哭泣道別,宮中之人也都哭成一團。
不久,皇后及袁貴妃相繼自縊,崇禎皇帝乃拔劍將其他妃子也殺了。
崇禎皇帝的手也止不住的顫抖著,最後乃棄刀跟王承恩到了南宮。
接著登上萬歲山,到了壽皇亭,崇禎皇帝就在那裏自縊而死。
這時王承恩,見崇禎皇帝已死,也就跪下向皇帝行君臣禮,然後追隨而去。
王承恩身為宦官自然無法傳嗣,而當他在面對從出生後就由自己一手把屎把尿拉拔成人的孩子,心中滋味五味雜陳,漸漸的已經在內心將朱由檢(崇禎)當成是自己親生兒子般疼愛對待,以致在朱由校將歿之際,身為宦黨資深之輩,不惜賭上性命背叛魏忠賢維護擋險他心中認定的寶貝兒子信王,其程度不下一般身為父親對兒子的疼愛。
直到崇禎最後煤山自鎰,對他來說失去了他唯一的兒子,活下去自然已無意義,自然隨他而去,其親情之意無以言表。所以說 明朝裡除了魏忠賢這個奸宦官。
還是有王承恩這個忠心的宦官哦!
相關網誌:中國首位信奉天主教的皇帝:明朝崇禎皇帝
武俠帝女花
落花哪可蔽月光
帝苑月色嗟怨深
含樟老樹借花落
悼著亡國恨哀聲謝我知心
心知你重緣份
為我決走生死約
我心又何忍生也挽手
死也兩人
今夕還君相思孽
悠然淚下 花影滿身共君兩心靠緊
與君共舉杯暢飲
紅燭帶淚卻忍淚
相擁訂終生結伴泉壤有幸再生也不分 )。
2. 歌吟動地哀 (3:05) 黎小田作曲 / 編曲 盧國沾詞
「武俠帝女花」寫國破家亡
(合唱) 「悲聲撼人地也哀,江山一朝變火海!」
翠蓋竟蒙塵,惡噩迅即傳關塞,戎人帶哭問,帶哭嘆,問清兵何來?
四處呼爺娘,萬里呼兒孩。逃時向北望,要歸去,但家國何在?
*「守塞哀兵,擲下配劍,悲叫千聲不減憤慨。
躍馬黃河,憤世欲絕, 壯士痛心悽楚卻是可奈?
故國千萬人,別矣奔泉台!龍廷奏絲樂, 似不歇,獨惜青商已改!*」
怎會不悲哀?
(合唱)「悲聲撼人地也哀,江山一朝變火海!」
3. 無奈遙遠送祝禱 (2:48) 黎小田作曲 / 編曲 盧國沾詞
「武俠帝女花」插曲
花不長,樹枯盡,飛鳥瘁摔倒,氣息不繼,餓死無人血路。
翻焦土, 踏焦石,不見半株草。痛家國,已為強盜施暴。
家已找不倒,國盡插敵刀!烽煙連年令我失京都,
故國孽臣己改換朝袍!遙寄哀悼,致我父王,孝女怎報劬勞?
天你可知道,愛未竭未槁,
此身但求駙馬他朝取, 卻怕他陣亡憤抑入墓!
盟約雖在,不知生死,無奈遙遠祝禱。
* 重唱
4. 花鼓聲裡 (2:19) 黎小田作曲 / 編曲 鄭國江詞
「武俠帝女花插曲」寫激軍
花鼓聲裡訴恨怨,怨憤已深遠,風吹萬里,憤聲四傳, 處處破落田園。
且把悲憤記在心裡,與你細打算,千山萬壑, 半倒半沉,如何勉力求存?
「莫等奄奄一息,你我亦已夢斷,
要舉你手上劍,要劍鋒到處,金剛翻轉,戳了霸主戮了強權!
花鼓終會再度響遍,百姓有溫暖。
他朝共你永享太平, 人人快樂年年,但靠你手一把劍。」
「」重唱
未能及時回覆,請見諒和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