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是當時任職西北剿匪副總司令、東北軍領袖張學良和當時任職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西北軍領袖楊虎城於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發動的直接軍事監禁事件,扣留了當時任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的蔣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變最終以蔣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張,導至了第二次國共合作而和平解決。

12月11日晚,張學良與楊虎城在止園緊急磋商,決定發動對蔣中正的兵諫。 張學良和楊虎城分別召見東北軍和十七路軍高級將領,宣佈第二天清晨進行兵諫的命令。

12月12日晨5時,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東北軍到臨潼的華清池扣留了蔣中正,十七路軍扣留了在西安的陳誠、邵力子、蔣鼎文、陳調元、衛立煌、朱紹良等國民黨軍政要員,邵元沖等人遇難。西安事變爆發。

當天,張學良、楊虎城向全國發出了關於救國八項主張的通電,提出:

    * 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
    * 停止一切內戰;
    * 立即釋放上海被捕的愛國領袖;
    * 釋放全國一切政治犯;
    * 開放民眾愛國運動;
    * 保障人民集會結社一切政治自由;
    * 確實遵行孫總理遺囑;
    * 立即召開救國會議。

12月17日,中國共產黨派周恩來到西安參與西安事變的協商。
12月17日蔣中正手書何應欽停止轟炸行動
12月17日蔣中正手書何應欽停止轟炸行動

12月22日,宋美齡等到西安。張學良、楊虎城去機場迎接,並與宋子文、宋美齡舉行會談。

12月24日,蔣中正被迫接受六項協議。即:

    * (一)改組國民黨與國民政府,驅逐親日派,容納抗日分子;
    * (二)釋放上海愛國領袖⑷,釋放一切政治犯,保證人民的自由權利;
    * (三)停止「剿共」政策,聯合紅軍抗日;
    * (四)召集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救國會議,決定抗日救亡方針;
    * (五)與同情中國抗日的
國家建立合作關係;
    * (六)其它具體的救國辦法。


12月25日下午,蔣中正乘飛機離開西安,張學良親自陪同。當日抵洛陽。

12月26日,蔣中正抵達南京,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張學良被扣留。

[
本帖最後由 立青立青 於 2007-4-4 11:29 PM 編輯 ]

 










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發動的西安事變以及中國共產黨促成的這次事變的和平解決,對推動國共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





發動西安事變的楊虎城





周恩來(左)、葉劍英(中)、博古(右)





西安軍民為支援張學良、楊虎城的抗日壯舉上街遊行





這是1936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關於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指示





這是《西北文化日報》刊登的西安事變





蔣臥室玻璃上的彈孔





宋給蔣的親筆信





“手令”全文





蔣乘坐之飛機已起動,即離西安。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周恩來等乘坐飛機回到延安時受到毛澤東等的歡迎。

  



張學良與趙一荻的愛情故事(上)  


Picture 

    青年張學良


 


  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成為扭轉近代中國史的人物,不過在他身邊還有一個人陪他經歷一切,這個人就是她的妻子趙四,趙四原名趙綺霞,後改名趙一荻,十幾歲就對張學良一見鍾情,甚至不惜私奔,一路伴隨著張學良歷經巔峰與低潮,事實上張學良的元配並非趙四,兩個人的戀情幾經波折。  


Picture

 17歲的趙一荻(1928年)


     趙一荻,人們多稱她趙四小姐。很多女人都會愛上風流少帥,但能沒名沒份地陪伴一個失意的男人度過數十年寂寞幽居生涯的,只有趙四小姐。


 


Picture

 


   浙江蘭溪趙一荻故居


 


    趙一荻原籍浙江蘭溪,出身於一個頗有名望的官宦之家。趙四小姐原名趙綺霞,1912年出生在浙江蘭溪(一說因其1912年5月28日出生於香港時,東方天際出現一片綺麗多彩的霞光而得名),因為在家中排行第四,所以被稱為趙四小姐,叫久了就變成了趙四。她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天津度過的。在十五六歲以前,她在天津上學,是個刻苦用功、成績優異的學生。


 


    她父親名叫趙慶華,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擔任過津浦、滬寧、滬杭甬、廣九等鐵路局的局長、政府交通部次長、東三省外交顧問等職務。但她母親卻是平民出身,是位賢慧、勤勞的婦女。 


 


相識與私奔 


 


    年輕的張學良風流倜儻,趙四小姐貌美如花,兩個人的第一次接觸在天津,趙四父親工作的奉天(瀋陽)鐵路局,張學良天津故居解說員曾表示,「第二次直奉大戰結束以後,奉天鐵路局就把這裏當成辦公室,(趙四)從此就和少帥產生不解之緣,少帥在這附近騎馬走累的時候,在這裏歇歇腳。」


 


  


Picture

 


   天津故居


 


    趙一荻與張學良的初識和交往的具體時間和地點,應該是在1927年春天,地點是在天津。原來,當時北洋政府中有些達官貴人,嫌在北京過私生活有些拘束,便常溜到天津在交際場中品酒賞花,高歌酣舞,玩個痛快。趙一荻好奇,常到那裏看熱鬧。張學良的天津私邸在舊法租界三十二號路五十四號,三層洋樓,頗為精美。他有時路過天津也小作勾留。


 


     張學良在北京時,就與趙家兄弟結識,時常到趙家做客。趙四小姐是在十六歲(1927年)春天,在天津蔡公館舞會時初識張學良,趙一荻經大姐絳雪(即馮武越愛人)介紹,與張學良相識。兩人一見鍾情,很快墮入愛河。相識後,他倆時常到香山飯店的高爾夫球場打球。坐落在西山碧雲寺旁的香山飯店,為趙四小姐父親趙慶華所開辦,夏天,張學良到北戴河避暑,趙四小姐與大哥、二哥結伴,也從天津趕來了。張學良的副官陳大章陪她住在必其飯店,避過盛暑後,也是陳副官送她返回天津的。 


 


 趙慶華(當時是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長)得知小女兒和有婦之夫的張學良在一起(張學良當時是個花花公子,他自言有十一個情婦)[註],氣得臉發白,手發抖,大罵一通後,派吳媽和一個小丫環晝夜看守,一步不許出門。這種軟禁的生活給趙四小姐帶來無限的痛苦,在其六哥趙燕生的暗中幫助下,與家人不告而別,毅然追隨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張學良來到奉天(瀋陽)。 


 


    1929年趙四小姐的私奔, 在趙家掀起了軒然大波。 趙慶華登報聲明,斷絕父女關係,並從此不再做官。  


 


    聲明原文很短,除介紹家世後,便稱:「四女綺霞,近日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規條第十九條及第二十二條,應行削除其名,本堂為祠任之一,自應依遵家法,呈報祠長執行。嗣後,因此發生任何情事,概不負責,此啟。」


 


    與此同時,帥府內也感到了微微的不安。張學良原配夫人于鳳至擔心趙四小姐的私奔有辱張家門庭,只給她秘書的地位,沒有正式夫人的名義。但這些都絲毫沒有動搖趙四小姐對張學良的愛情,心甘情願地以秘書身份陪伴著張學良。心胸大度、溫柔賢慧的于鳳至感念趙四小姐的一片真情,力主在帥府東側建起一幢小樓,並親自監工設計裝飾,使小妹儘量居住舒適一些。趙四小姐搬入此樓居住,她把自己的臥室設在二樓西北角,這裏雖然比其他房間陰冷,但抬頭就可以望見大青樓裏張學良辦公室的燈光,心裏頓時就會湧起一般似水的柔情,那種溫暖的感覺就會情不自禁地油然而生。1929年趙四小姐和張學良將軍在這裏有了唯一的兒子。 


 


 


Picture

        瀋陽張氏帥府


 


    幾經波折的愛情  「九一八」事變時,全國轟傳張學良在北平正與影星蝴蝶跳舞。當時廣西學者馬君武寫了一首詩,諷刺張學良:「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當行;溫柔鄉是英雄塚,哪管東師入瀋陽」。


 


    但事實並不是這樣。據當時張學良機要室主任洪鈁與張學良的代表胡若愚回憶,這中間屬於誤傳,馬君武則據誤傳而寫成此詩。據稱,1931年蝴蝶到北平拍攝張恨水的《啼笑姻緣》電影,曾拜訪張學良,並無其他關係。「九一八」事變當時,張學良患傷寒病初愈,尚在協和醫院療養。那一夜,攜夫人于鳳至與趙四小姐,在前門外中和戲院看梅蘭芳的《宇宙鋒》。忽得瀋陽事變消息,立即退場,回到他的公館(清代順成王府),召開幕僚會議,請示南京軍事委員會如何應變,覆電「日軍此舉,不過是尋常挑釁性質,為免除事件擴大,絕對不准抵抗」。蔣介石於9月23日也說:「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決」。因此,對日軍「不抵抗」的責任在於蔣介石。 (長期以來,張學良被譏諷為「不抵抗將軍」,實有澄清的必要。)


 Picture


 


瀋陽趙一荻故居(帥府東側一幢小樓)


 于鳳至成全兩人


 


     趙四小姐雖無夫人的名分,對外則稱為張學良的私人秘書,長期侍從左右,並於張學良於1933年3月11日通電下野後,伴其由上海乘義大利郵輪啟程赴歐洲考察。   


 


  張學良1934年1月8日回國返抵上海後,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職,蔣介石任總司令,自此即謀劃如何「剿共」後,再對抗日軍的侵略,但由於國恨家仇,張學良建議「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與蔣介石「安內攘外政策」衝突,幾次上書勸誡無效,進而哭諫也毫無結果,直至決心兵諫,於1936年12月12日,與西北軍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最後達到了目的,蔣介石答應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後,張學良在送蔣介石夫婦回南京前,有兩件事放心不下。一是東北軍,他寫下手諭,交王以哲、于學忠等人代管;二是趙四母子,為防止不測,吩咐參謀長在他離開西安後,立即將趙四母子送往香港。 


 


    張學良為示負責,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他在軍法會審後,過著長期被幽禁的生活。


 


     但此時的趙四小姐,無論怎樣也不肯離開張學良,直到大姐于鳳至匆匆從國外趕來,她才回到香港,可是心卻一刻沒有平靜過,時時刻刻都在掛念著被蔣介石軟禁的張學良。 


Picture

     于鳳至


      1940年,于鳳至因病去美國就醫,趙四小姐將孩子託付給一位可信賴的朋友,又回到張學良身邊,以秘書的身份,盡夫人的責任,寸步不離地相隨左右,陪伴著他一起度過漫長的幽居歲月,而趙四小姐的秘書身份維持了30幾年。 


 


    1964年,于鳳至為了張學良的宗教信仰(基督教主張一夫一妻制),報答幾十年來一直照顧著張學良的趙四小姐,主動與張學良解除婚約,成全了張學良與趙四小姐的愛情。同年7月4四日,這對「牢獄鴛鴦」在基督十字架下終於結為正式夫妻。而這時他們已經相濡以沫,整整度過了三十六個春秋。當時張學良64歲,趙四小姐51歲。 


 


 [註]: 見唐德剛撰《張學良口述歷史》頁37,中國檔案出版社。http://lsw1230795.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054678


 






送蔣介石回南京後,張學良即被扣留。消息傳出,西安軍民群情憤慨,發誓為營救張學良不惜一戰!然而,隨著東北軍、十七路軍部分將領的叛變、出走,以及國民黨中央大軍的進逼,西安局勢岌岌可危!

  緊要關頭,東北軍少壯派槍殺高級將領王以哲的“二二”事件更讓西安局勢雪上加霜。作為西安最高統帥,楊虎城該如何應對危局?

  扣留張學良後,為了瓦解東北軍和十七路軍,孤立紅軍,蔣介石調動五個集團軍,近四十個師的兵力移師西安城,軍事態勢驟然緊張。


然而楊虎城為營救張學良不惜一戰
得罪了心眼小的蔣介石就得死

  2006115日,記者在西安事變紀念館看到一封19361227日張學良致楊虎城的信:

  虎城仁兄大鑒:

  京中空氣甚不良,但一切進行尚稱順利。子文兄及蔣夫人十分努力。委座為環境關系,總有許多官樣文章以轉圜京中無味之風。但所允我等者,委座再三鄭重告弟,必使實現,以重信義。委座在京之困難恐有過于陝地者。吾等在心中仍認蔣先生是領袖,此地恐多系口頭恭維而心存自利也。此函切請秘密,勿公開宣布,恐妨害實際政策之實行,少數人密知可也。

  此請大安弟良頓首

張學良送蔣被囚,西安軍民義憤填膺,表示為了救張不惜與蔣決一死戰,這種情緒不難理解。但楊虎城將軍考慮的是既要救張,又要保証“西安事變”不能前功盡棄。張學良被囚禁後,東北軍內部出現意見分歧,甚至發生了少壯派槍殺王以哲的“二二事件”,這就使原已十分複雜的形勢更加變幻莫測。面對這種情況,楊虎城在與南京周旋、營救張學良的同時,又要協調西安各方,爭取內部團結、一致對外,保証發動“西安事變”的初衷能得以實現。

  楊虎城這一時期的一切舉措,顯示了他不只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華,而且具備能夠應對複雜形勢、成功引導革命事業順利前進的政治才華。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原蔭盛


蔣介石就是這種人
才會有後來的228及白色恐怖.................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7091204466 


 


楊虎城(1893—1949),陝西蒲城人。早年參加辛亥革命。1929年任國民黨軍第17路軍總指揮,陝西綏靖公署主任。西安事變后被迫出國,抗戰開始后回國,被蔣介石長期監禁。19499月被害。 

  19361212日爆發的西安事變震驚世界,對中國歷史以至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事變發生前的129日,蔣介石寫信給陝西省政府主席邵子力,密囑《大公報》發表剝奪張學良、楊虎城“剿共”兵權由蔣鼎文取代的消息。是時張學良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兼代總司令,楊虎城任西安綏靖公署主任兼十七路軍總指揮,軍事上歸張節制,張授楊擔任宜川方面進剿任務。 

  蔣介石的密囑如下: 

  力子主席兄勛鑒:可密囑駐陝《大公報》記者發表以下之消息:蔣鼎文、衛立煌先后皆到西安。聞蔣委員長已派蔣鼎文為西北剿匪軍前敵總司令,衛立煌為晉、陝、綏、寧四省邊區總指揮。陳誠亦來陝謁蔣,聞將以軍政部次長名義指揮綏東中央軍各部隊雲。但此消息不必交中央社及其他記者,西安各報亦不必要發表為要。 

  中正 十二月九日 

  邵力子及時向《大公報》記者傳遞了蔣介石的密囑。19361212日《大公報》在要聞版刊出該報駐西安記者按蔣介石密囑發給報社的專電,四行標題:《陳誠指揮綏東軍事 蔣鼎文負責剿共 任西北剿匪軍前敵總司令 衛立煌為晉陝甘綏四省邊區總指揮》。《大公報》用大號字“蔣鼎文負責剿共”做主題,點明了蔣介石密囑的主旨。 

   
電文如下:“[西安十日下午八時專電]蔣委員長派蔣鼎文為西北剿匪軍前敵總司令,衛立煌為晉、陝、甘、綏四省邊區總指揮。陳誠日內赴太原,將以軍政部次長名義,指揮綏東國軍各部隊。邵力子、楊虎城十日晚在新城大樓宴來陝將領,邀各界作陪,到60余人,盡歡而散。陳調元十日晚到西安。蔣鼎文對剿匪總司令職表示謙辭,但願短期內在陝幫助進剿。據聞殘匪之消滅僅屬時間問題。” 

  蔣介石慣用通過在國內外有很大影響的民營報紙《大公報》,事先發布解除軍政大員職務的消息,在輿論上造成既成事實。1933年蔣介石要解除楊虎城陝西省政府主要職務,《大公報》即先於51日刊載:“[上海三十日十時專電]各省主席調動確內定……邵力子主陝。”楊虎城突然獲此消息,立即向行政院提出辭職。55日《大公報》發表《國府任命陝甘兩省主席行政院昨開臨時會》:“[南京四日下午六時發專電]四日行政院臨時會議,議決准楊虎城辭陝西省政府主席職,並任命邵力子繼任陝省府主席。”“[南京四日下午六時發專電]國府四日命令……陝西省政府委員兼主席楊虎城呈請辭職,以便專理軍務,情詞懇切,楊虎城准免陝西省政府委員兼主席。此令。……任命邵力子為陝西省政府委員。此令……任命邵力子兼陝西省政府主席。此令。” 

  蔣介石和《大公報》總編輯張季鸞有特殊關系,張季鸞被稱為蔣介石的“布衣宰相”。蔣介石每有重大舉措,張季鸞多有參與。124日,蔣介石由洛陽返回西安,准備在西安召開西北“剿共”軍事會議,部署西北“剿共”,南京政府一批軍政大員陳誠、蔣鼎文、衛立煌、陳調元、朱紹良等陸續到達西安。125日,張季鸞到華清池訪蔣,告以西安謠言甚盛,流行的政治氣氛以“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為標志。蔣說:“我來西安的目的,就是要平息東北軍、西北軍的分歧論調。”從6日起,蔣介石依次召見陝西省主席邵力子及東北軍、十七路軍軍師長以上高級將領,而張、楊並未在座,致使張學良、楊虎城產生疑懼。 

  張學良、楊虎城與張季鸞、《大公報》社、《大公報》駐扎西安記者都有密切聯系,當張、楊獲悉《大公報》將發表蔣介石剝奪他們兵權的密囑,在此危機關頭,張、楊緊急磋商,決定12日晨對蔣委員長實行“兵諫”。 

  19361212日晨,張學良部隊在臨潼華清池捉蔣的同時,楊虎城的十七路軍在西安行動,來到陝西的南京國民政府軍政大員陳誠、蔣鼎文、衛立煌、陳調元、朱紹良等,在下榻的西安招待所為楊虎城部拘禁。陝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也被軟禁於楊虎城衛士隊隊長室。蔣介石的密囑就是當時在邵力子辦公室查獲的。 

  1211日晚,蔣介石在臨潼華清池行轅,召見張學良的心腹謀士黎天才,談話約一個半小時,當晚張學良在官邸部署第二天早晨在臨潼華清池捉蔣的時候,對黎天才說:並不准備危害他的生命,請他搬進城裡和他講道理,為什麼不發動抗戰?為什麼還要繼續更慘酷的內戰?蔣鼎文非正式地對我流露,勸我交出兵權,這一定是蔣指使他說的。我不能出賣我的部下,我要搶先一步來回答他。 

  蔣介石曾對張、楊宣稱:“無論如何,此時須討伐共產黨。如果反對這個命令,中央不能不給以相當處置。”蔣提出兩個方案,逼迫張、楊選擇:一、服從“剿共”命令,將東北軍和十七路軍全部開赴陝甘前線進攻陝北蘇區,中央軍在后面接應督戰﹔二、如不願“剿共”,就將東北軍和十七路軍分別調往福建、安徽,把陝甘兩省讓給中央軍去“剿共”。張、楊決定不再打內戰,除了抗日決不離開西北。兩軍也決不分開。“介公一斧兩砍誰都明白”。 ze="4">(張學良語

  周恩來說:“蔣介石對張學良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你的責任就是剿共,不許到綏遠抗戰。若要不然,就把你換掉。’以后召集西安會議,陳誠來了。蔣鼎文也來了,是准備以蔣鼎文代替張學良的。這樣就逼出來一個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為什麼在1212日突然爆發?60多年來,很少有人提出確鑿的史料証據。軍事行動瞬息萬變,難以捉摸。譬如革命黨人為什麼在19111010日舉行“武昌起義”?並不是按預定的計劃行動的。張學良、楊虎城為停止內戰,聯共抗日,雖早有扣蔣的設想,但並未訂出具體時間。扣蔣風險巨大,非到生死抉擇關頭,蔫能輕舉妄動?而蔣介石的密囑,正是引發西安事變的直接導火線。(摘自《新聞信息報》) 

來源:天津日報《採風》報


 


蔣介石的缺點


 


· 蔣介石在台灣箝制言論自由、打壓敢言知識分子1960年連任第三任總統前以莫須有罪名監禁《自由中國》半月刊發行人雷震十年、制止台灣人組織反對黨以及特務橫行,殆為其無可洗刷之政治污點[92]


 


· 李宗仁回憶錄所述,蔣介石的統治有「流氓治國」的特色。[93]「所以蔣先生在中國戰場縱橫數十年,他所憑藉的武器,不外金錢收買和分化離間的伎倆。若從純軍事觀點立論,則蔣先生實在是既不能將將,也不能將兵,若以他一己的意志來統兵作戰,安有不敗之理?只以軍事一端作簡單的論列,中共統一大陸,實非偶然。」李宗仁在1948520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時因裝問題遭到蔣戲弄,兩人不合檯面化[94]


 


· 張學良被蔣介石、蔣經國治下的中華民國政府從1937軟禁直至1990;而楊虎城1937就被關押,1949國府潰敗時,周養浩等軍統人員在毛人鳳的直接命令下,將楊虎城及其子女、衛士、秘書一共8人全部殺害。


 


· 張學良在接受唐德剛教授採訪時說:「蔣介石就是李宗仁說的那個樣子,一點不錯」。「馬歇爾說得對,蔣先生就是抓權不放。」


 


· 魯迅等當代思想家批判蔣介石在國內施行「恐怖統治」(白色恐怖),冠予異見人士「叛國」、「顛覆」等罪名大肆捕殺並以軍法審判,是「獨裁統治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俐 的頭像
    米俐

    米俐的部落格

    米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3) 人氣()